王洪辉,兰宏,闫毓鑫
(郑州瑞祥医院骨外科,河南 上蔡 450100)
临床认为,对于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行减压手术时,椎板减压范围既要考虑到减压效果,也要兼顾术后椎体稳定性稳定[1]。有报道认为,半椎板减压能够获得与全椎板减压相同的减压效果,同时手术创伤更小[2]。本院近年逐步开展LSS的半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86例腰椎管狭窄患者,根据不同减压方式进行分组,将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患者设为全椎板减压组,采用半椎板减压的40例设为半椎板减压组。全椎板减压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49~76岁,平均(62.34±4.56)岁;病程1~8年,平均(3.87±0.56)年。半椎板减压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6~74岁,平均(63.03±4.59)岁;病程1~7年,平均(3.8±0.54)年。两组性别、病程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半椎板减压:所有患者取俯卧位,均采用全身麻醉,选择后正中入路,沿棘突逐层将皮肤及组织切开,直至将腰背阔肌筋膜后层清晰暴露,棘上韧带行纵向切开,沿体征、症状较重的一侧逐渐剥离直至单侧椎板清晰显露,骶棘肌牵开后切除半椎板,切除范围为内、外侧分别到达棘突根部与椎弓根内侧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切除1~4节半椎板,黄韧带切除后将神经根、硬膜管暴露并将椎间黄韧带咬除,将椎板内侧厚度增加的骨皮质凿除以扩大椎管,探查神经根管以及侧隐窝,将神经根充分减压。(2)全椎板减压:术前准备、手术入路同(1)一致,逐层将皮肤、皮下组织以及腰背阔肌切开,向两侧钝锐结合剥离骶脊肌,将椎板显露到达关节突关节外水平位置,直到关节突充分暴露,沿责任椎体及下方节段椎体两侧椎弓根植入规格适宜的椎弓根螺钉,C臂机透视确认位置理想后,将全椎板、黄韧带以及部分关节突关节咬除,将骨赘完全清除、探查并行神经根充分减压,髓核摘除后将软骨终板刮至发生点状出血,安装椎弓根棒,剪碎减压剩余的骨质并植入椎间隙,碎骨不足者可截取髂骨及同种异体骨剪碎后植入。
记录住院、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手术指标;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改善情况,采用ODI评分评价功能障碍改善情况。ODI好转率≥75%、50%~74%、25%~49%、≤24%者,分别评价为优、良、中、差等疗效;植骨融合:参照Bridwell椎间融合评价系统[3],X线检查评价Ⅰ~Ⅳ级,Ⅰ、Ⅱ级融合,Ⅲ、Ⅳ为非融合。
半椎板减压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全椎板减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降低,术后各随访时间VA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半椎板减压组ODI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半椎板减压组术后12个月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24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半椎板减压组末次随访治疗总优良率为87.50%,与全椎板减压组(83.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3)。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表2 两组症状、功能评分比较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全椎板减压组比较*P<0.05
表3 两组植骨融合率比较[n·(%)]
注:与全椎板减压组比较*P<0.05
全椎板切除减压是LSS减压手术的广泛使用方案,椎管减压彻底且安全,吴群生等[4]报道证实,全椎板减压能够显著缓解腰背疼痛及下肢疼痛或麻木症状,术后腰椎活动功能显著改善,本研究对照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之研究结果一致。但随着手术患者基数的增加,部分学者经长期临床观察认为,全椎板切除手术将患侧椎板以及相关小关节予以全部切除,破坏了后柱组织的解剖结构完整性,极易发生腰椎不稳的情况,加之缺少椎板组织对脊髓的保护作用,还可导致硬膜囊、神经根不同程度的粘连,引发腰椎管狭窄或骨质增生[5]。
本研究结果显示,半椎板减压术后6、12个月的ODI指数显著低于全椎板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恢复脊椎功能方面,半椎板切除减压效果更优,与赵庆凯等[6]报道一致。半椎板切除既能保留对侧椎板与棘突,还能保留对侧肌肉、棘间韧带以及筋膜结构,增加椎体稳定性,将椎板内侧厚度增加的骨皮质凿除以将椎管扩大,探查神经根管以及侧隐窝,将神经根充分减压,也能达到全椎板切除一致的减压效果[7]。半椎板减压组术后12个月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在于半椎板减压使一半棘突韧带复合体得到保留,对于维持腰椎稳定性作用重大,术后活动受力的一侧后柱进行了压力分担,腰椎应力传导时受力更均衡;同时,其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全椎板减压组(P<0.05),降低软组织破坏,术后血液循环更佳通畅,有助于植骨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