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旭伟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追随着传统文化的脉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发展,深刻体现了紫砂艺术海纳百川的包容性。2008年,宜兴紫砂壶制作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工艺价值受到人们的肯定,紫砂壶是传统的艺术,其造型精彩纷呈,装饰工艺千变万化,体现了人们的智慧和个性,紫砂壶艺代代相承,与人们的生活相互交融,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蜕变为实用与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今大多数紫砂壶型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没有传统,紫砂壶就等于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紫砂壶造型创新的来源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上根据实用性和审美做出细微的改变;二是立意不变,将传统器型进行恰当地改制或融合;三是将传统技艺融会贯通,根据自己的思想和审美完全自创壶型。紫砂壶“梅花周盘”(见图1)是在传统器型“周盘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具有鲜明的发展轨迹和文化脉络,先说“周盘壶”,“周盘壶”乃曼生十八式之一,据说是曼生秉烛夜读之时,因为案几上的罗盘触发灵感设计而成,此壶一经面世,便受到人们的喜爱,经过后代艺人的传承不断发展,知名紫砂艺人俞国良、王寅春的创新影响深远,俞国良将周盘融入花瓣元素,改为筋纹器,而王寅春更是奠定了当代“梅花周盘壶”的基础,开创了此壶型的先风。纵观整壶,壶身呈扁圆柱形,底部无足,稳定地立于平面,重心沉稳,身筒骨肉亭匀、刚柔并济,整个壶身以内凹的筋纹线条划分为均匀的六部分,筋纹线以壶钮为中心向壶盖、壶身延伸,上下贯通,线条流畅爽利、一气呵成,极具韵律感和节奏感。筋纹内凹,周身的壶面鼓起,给人以凹凸有致之感,形成饱满的张力;肩部以折角过渡,折角平缓自然,与短颈衔接得恰到好处;壶盖采用压盖形式,盖面平整,与壶足相呼应,给人以端庄大方之感,壶盖呈曲线状,各边弧线与壶口相对应,严丝合缝、计算准确、工艺细致、贴合紧密;壶钮为扁柱钮,造型如同小版的身筒,比例协调、方圆并济、周正有力;三弯流从身筒蓄势而出,转折匀挺有度,粗细变化均匀,圈把方圆并济,从肩部匀势而起,壶流根部与壶把上部有恰到好处的转承,过渡自然,流、把皆饰以筋纹线条,与壶身相辅相成,给人以刚柔并济之感。整壶在周盘的基础上,以六瓣梅花形进行塑造,线面清晰、形制严谨,由上俯视似梅花朵朵,壶钮似蕊,盖面盖圈、壶肩皆为一朵朵盛放的花,气韵贯通,是雅俗共赏的佳器。
图1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运转,相对地球而言,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其中微小如尘埃的一份子,天地尚且在不停地运转,何况身而为人,有什么资格不去努力拼搏呢?我们脚下的大地承载着自然万物,包容博大,我们如果有这种宽容的胸襟,有什么不能承受呢?“周盘壶”暗韵太极,蕴藏着深厚的哲理,造型方圆周正、刚柔并济,有形而无穷,让人感受到任凭大风大浪,我自巍然不动的气度。在“周盘壶”的造型上融入梅花,集传统与创新于一体,更是别有一番意趣。梅花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它傲雪凌霜,盛开在百花凋零的冬天,枝干遒劲、一派铁骨铮铮,盛开的花朵却是娇艳柔美、一派妩媚,让人心动,梅花盛开在萧瑟的冬季,盛开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可始终明媚动人,尽情地绽放自己,并释放出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自古以来,梅花都是艺术创作的题材,“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关于梅花的诗词书画数不胜数,将梅花不畏风雪、坚韧不屈的傲雪精神以及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梅树甘于寂寞、不畏风雪,是刚;梅花妩媚脱俗,为世界增添亮色,是柔,梅花刚柔并济、至方至圆的精神与周盘相契合,取梅花和周盘相融,可谓天作之合。心烦意乱之时,或遇重大抉择之时,执“梅花周盘壶”品清茶,体悟茶味的先苦后甜,静观茶叶的浮沉起落,体悟生活的智慧,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不问前程、心圆而宽。
艺术创作是文化保存和再提炼的过程,一件成功的紫砂作品不仅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更具备深厚的文化价值,既保存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融合时代审美和情趣,与现实生活相互交融,给人以精神的感悟和启迪,从而赢得人们的认可和青睐。紫砂壶“梅花周盘”雅俗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