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汲泉”的艺术风格

2019-08-29 09:48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古雅砂粒器型

潘 锋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紫砂壶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其原材料紫砂有独特的双气孔结构,透气不透水,泡茶隔夜不馊、香不涣散,因而有“茶具之王”的美称。自诞生起,紫砂壶便与茶文化相互交融,深受茶文化的滋养,流露着清新雅致的气息,让人从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氛围,给人以恬静安宁之感,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壶更是与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交融,逐渐摆脱传统实用器的局限,脱胎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

1、紫砂作品“汲泉壶”的材质之美

紫砂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有优秀的宜茶性。众所周知,紫砂泥料大致可分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大类,鉴于矿区的不同、烧制温度的不同以及炼泥工艺的不同,又会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色泽,变化丰富,因为紫砂又有“五色土”之称。自古以来,“百家炼泥,各有妙法”,在炼泥方法与泥料相关的工艺上,有泥配泥、调砂、绞泥等多种技法,使紫砂壶呈现出不同的泥色和质感。紫泥是三大类泥料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色泽紫润醇厚,给人以古雅之感,紫砂作品“汲泉壶”(见图1)采用“调砂”的装饰技法,使泥色呈现更为丰富,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调砂是泥料调配的一种工艺,早在明代的时候,紫砂高手时大彬就曾做过调砂作品。调砂法,使砂壶表面凸出的小颗粒若隐若现,产生“砂粗、质古、肌理匀”的奇妙效果,所谓调砂,是按一定比例在泥料中加入或粗、或细的生砂粒、半熟砂粒或熟砂粒,拌和均匀后制成熟泥,再进行紫砂壶的制作。好的调砂作品砂粒密布均匀自然、感官饱满、质感强烈。但是,由于不同的砂粒具有不同的收缩率,因而需要作者对泥性有良好的把握、有深厚的制壶功底。“泥为肉,砂为骨”,调砂既能提高紫砂壶的透气性,提高其质感和美感,也能改良泥料的可塑性,增强其烧成率。此壶采用紫泥调砂的工艺,古雅厚重的色泽中金砂隐现,其表面泛着幽静的喑哑之光,且紫砂壶久用而愈渐温润油亮,与木质家具的纹理色泽之美相契合,与崇尚本真之美的明式风格不相而合,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流露着吉祥喜悦的氛围。

图1

2、紫砂作品“汲泉壶”的造型之美

“汲泉壶”由明代时大彬初创,其作品蔚为大观,被推祟为壶艺正宗,时大彬作品古朴雅致、敦厚大方,体现了厚重而不失轻灵的明式风格。紫砂壶是传统的艺术,脱离了传统就等于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如今大多数器型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造型体系。此壶师古而不泥古,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构思和审美,对作品进行适当的改制,使其更加契合现代人的审美,与时俱进,具有现实意义。纵观此壶,壶身筒呈圆筒形,契合光素圆器“圆、稳、匀、正”的造型特点,器型周正大方,线条流畅柔和,上下平整、相互呼应,重心沉稳,敦厚而挺拔有力,给人以沉稳古雅之感;圆形壶盖为嵌盖,与身筒合二为一,严丝合缝、贴合紧密,形成浑然统一的整体,器型周正严谨;直流炮嘴,根稍粗,自然向上;圈耳把,方圆并济,与嘴、流贯气呼应,壶流与壶把相辅相成,其搭配具有明末清初之特点。此壶壶钮采用圈钮式样,以桥式壶钮横跨盖面中央,桥式两端各以圆环相连,可以转动,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传统“汲泉壶”盖上无钮,此壶配以圈钮形式,造型别致又不失古雅之感,既提升了作品的实用性,又与整体造型相搭配,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此壶选料用心,壶型也有味道,明末清初的典型身筒,高挑有力的流、把架子,古韵十足的圈钮,各部位相互搭配,拙朴简练,艺术风格强烈。明清时期,人们崇尚静雅、自然之美,文人墨客喜欢将个性化的艺术思想融入到具体的器具之中,此壶宁简不繁,宁自然不雕琢,宁精雅不纤巧,契合明代文人所推崇的纯真、简约和幽雅,既有内在的质之美,也有外在的文之美。

3、结语

人有人的个性,壶有壶的灵魂,每一把紫砂壶都具有不同的气质和内涵,承载着艺人的智慧和个性,体现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思想情感。身为一名现代手艺人,需要尊重传统,但也不能让传统成为束缚自己的绳索,不能被传统所禁锢,毕竟每一把艺术品的诞生都需要环境的支撑、社会的理解,因此我们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和文化修养,深入生活、感悟观察、独立思考,为作品融入更多具有时代价值的东西,为自己的作品赋予全新的生命力,如此才能推动紫砂行业的提升和发展。

猜你喜欢
古雅砂粒器型
浅谈王国维之“古雅说”
下降管蓄热器中沙漠砂流动性数值分析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主动出击
我的敖鲁古雅(外一首)
用于粒子分离器的砂粒反弹特性实验研究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王国维“古雅”话语的阐释
幽 景
小羊首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