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克翕
——银球茶的开拓者

2019-08-29 06:11淼淼
贵茶 2019年2期
关键词:雷山雷山县茶园

文-淼淼

1931年3月,毛克翕出生于余庆县乌江镇后坝村。1952年,21岁的毛克翕从镇远干校毕业,文笔俱佳的他,被分配到雷山县委宣传部,负责《雷山县报》的采编工作,成为雷山县地区为数不多,人人称羡的文化人。那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毛克翕和其他青年一样,爱国热情高涨,决心为祖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后来,在那段艰难的特殊时代,因为各种变故,毛克翕从事过粗重的活计,赶过马车,挑过货郎,干过采购……尽管工作繁重,他也任劳任怨,乐观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因表现出色,成绩突出,毛克翕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以及领导的充分肯定,命运之轮开始出现转机。

毛克翕——中国共产党员、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原国家轻工、林业部茶叶评委。曾当选雷山县政协第一届常务委员:中共雷山县第六届委员会代表;中共黔东南州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人大代表;第十届人大常委。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毛克翕天资聪颖,刻苦好学,从事供销社采购多年,见多识广。身处逆境,不改初心的他一心想着为雷山人民做点实事。当时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农业生产资料十分匮乏,农药、化肥等物资供应紧缺,难以满足雷山县农业生产需求。

为了解决农药的匮乏难题,提高农业收成,让老百姓吃饱饭。毛克翕向组织申请创办农药厂。

申请很快被批准,无奈的是,在条件艰苦的岁月,毛克翕所获得的的支持极为有限。仅分配到县农资公司老旧的物资仓库,作为农药厂生产车间。没有办公室和科研室,就借助仓库砖墙,用参差不齐的木板,搭建成合二为一的厂长办公室与除草剂科研室。尽管条件艰苦,厂房十分简陋,房间四面漏风,却非常整洁,在毛克翕的带领下,一切显得井井有条。

敏而好学,踏实肯干,为了办好农药厂,毛克翕克服重重困难,没有生产资料与生产技术,毛克翕便把省外的农业生产资料与生产技术“偷”到雷山。在他的领导下,农药厂开始走上正轨,生产出合格产品——复合肥、敌敌畏、肥皂等。满足了雷山县当地的农业生产需求,产品销往县外,实现了可观的利润。为了扩大生产,农药厂招募了大批返乡知青,也解决了他们的劳动就业问题。

担任农药厂厂长期间,毛克翕每天最早到厂,做好开机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为了研制好除草剂,他不顾天气寒冷,脱下鞋袜,踩进县城南门田坝的泥田里采集烂板草标本,同行人员无不为他的身先士卒精神所感动。

烂板草是秧苗的克星,生命力强、生长快,与秧苗争抢营养,遮蔽秧根,降低水温,严重影响秧苗生长发育。采集发生病变烂板草标本,从中提取病菌,在培养箱里进行人工培养,从而研制出除草剂,施于田中,使秧苗健康生长,提高粮食产量。为此,毛克翕常在除草剂培养箱前,一站数小时,用放大镜专心致志的观察除草剂菌苗的培育情况。在他孜孜不倦的努力下,除草剂研制成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毛克翕的影响下,厂里的技术骨干努力做好研究,工人积极搞好生产,上下齐心,厂里的经营状况稳步提升。

及时当勉励 不负好时光

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重视知识和人才。1980年,组织上根据毛克翕的特长,调他到县科委工作。如何推动雷山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成为他日思夜想的问题。他从资料中获悉,雷山县地区的海拨高度,气候条件,土质条件都非常适合种植茶叶,土壤中富含硒,历史上有相当长的种茶历史。

当时全县有茶园8000多亩,在大锅饭时期,因缺乏有效的管理,茶园大多荒芜。经过反复思考,毛克翕同志积极要求离开县科委办公室,到山上开发茶叶基地。组织上同意他的请求,1980年11月,他背着简单的行李到距县城14公里的丹江镇洋排村觉散苗寨的山坡上安营扎寨。

放弃舒适的机关办公室,选择荒芜简陋的茶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毛克翕的超常举动,引起了世人的异议。当时的觉散茶场未通公路,地处偏僻,环境恶劣,茶场已经荒芜,呈现在他眼前的是被满坡野藤野草所掩盖,荆棘丛生的茶园,他没被困难所吓倒,暗下决心,要将荒废茶园建成优质高产茶园。

采摘银球茶原料 风大大/摄

每天,毛克翕带领40多名工人,起早贪黑,上山割草、翻地、修剪茶树、增施肥料。他脚穿水桶鞋,裤腿裹满泥浆,衣袖卷至手腕处,俨然一副地道茶农的模样。有志者,事竟成。在毛克翕的带领下,通过两年的艰苦奋战,荒芜的500亩老茶园全部垦复,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同时开垦出200亩新茶园。原本荒芜的觉散茶场蜕变成为全县优质高产茶园示范基地,望着漫山遍野,迎风招展的茶树,他倍感欣慰。恢复了茶园,生产原料有了保障,要将茶叶制成产品推向市场,还需要有良好的制茶技术。此时,已过天命之年的毛克翕,未作片刻停留,全身心投入到制茶研究中。从未制作过茶叶的他,为了做出高品质的茶叶,遍查资料,拜访专家,从雷山县到贵阳,从贵阳到北京,大大小小的图书馆留下了他的脚印。他甚至只身前往各地的茶研究所,请教制茶方法。

白天,毛克翕穿梭在茶垅之间,观察茶树,记录数据;夜晚,他伏在如豆的煤油灯前,捧书夜读,摸索工艺,一次次试验炒茶制茶,直至深夜,疲惫不堪的他,常常和衣而睡。

苦心人,天不负。细心的毛克翕在炒制茶叶时发现,鲜叶经过高温杀青后,在机械揉捻过程中,一芽二叶初展的茶青会自动粘结成大小不同的圆球形状。他随手取出一些茶叶揉搓,丰富的果胶在一温度下能让茶叶自然粘合,揉成球形。于是,一个新奇的想法应运而生,他带领茶厂的技术骨干莫应英,经过反复探索,反复实验与对比,研制出汤色清透、茶香浓郁,鲜爽回甘,茶香持久的球形茶,因茶球表面呈银灰色,因此起名为“银球茶”。

银球茶的问世,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得到国家茶叶专家的一致认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同时,也打开了一度萧条的雷山茶叶市场,拓宽了雷山县利用自然优势战胜贫困的思路。自此,雷山县农民种茶、采茶、卖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1984年4月,根据工作需要,组织上调毛克翕担任雷山县饮料食品厂厂长。其间,他一手抓茶叶技术包装,一手抓茶叶创新方法。他利用自己的美术专长,设计的银球茶包装盒,造型精美,获国家设计专利。

实至名归 再创佳绩

毛克翕对茶的认真与执着,受到国家茶叶专家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扬,只有初中学历的他,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全国17位茶叶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委之一。荣誉接踵而至,1985年10月,毛克翕被推选为“贵州省各界人士为四化服务先进代表”。

1986年4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9年,银球茶叶公司公司成立,毛克翕担任公司总经理。其后,银球茶特种绿茶创新工艺研究项目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奖”“外交部馈赠礼品”“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银球茶还获得“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鹤奖”,参展西德和捷克斯洛法克举办的世界食品博览会。

雷山采茶 供图:黔东南州茶文化协会

1990年6月,在全国茶叶评选会上,浙江农业大学教授、茶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学科负责人张堂恒,对毛克翕自学成才,刻苦钻研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他与毛克翕合影留念,欣然提词:“银球传友情,玉杯暖人心”。1992年10月起,由于毛克翕对贵州茶产业做出的特殊贡献,他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4年6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来雷山视察,与毛克翕亲切握手交谈,乔石委员长对毛克翕说:“雷山的茶叶是很不错的,我还经常饮用你们生产的茶。”并提词赠与毛克翕:“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

1994年底,毛克翕退休。退休后的他断不了对茶的深情,于1996年创办了“贵州省雷山县毛克翕茶叶发展研究所”。他在银球茶、清明茶、天麻茶、云雾绿茶产品的基础上,又研制了苦丁茶、三尖杜仲茶等系列新产品。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顾客青睐。

2007年,雷山县委、县政府授予茶研所“茶叶产品研发优秀单位”,2008年毛克翕被评为“黔东南州科学技术协会先进个人”。2009年、2010年研究所均被雷山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企业”,同年,毛克翕被州人民政府授了“黔东南州民族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称号。

后 记

为推动茶产业发展,历届县委、县政府积极采取部门办、联户办、个人办等方法,大力兴办茶园。茶叶生产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门路,成为雷山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4次出台《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使雷山县茶叶产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2013年清明临近,毛克翕带着他的“茶痴梦”永远离开了我们,自发前来悼念、守灵的人们络绎不绝,领导干部、普通职工、平民百姓……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毛克翕为国家和茶产业发展贡献出毕生力量,雷山县茶产业在他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截止2018年,全县茶叶企业已达到156家。对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十二五以来,县委、县政府着力加快推进茶叶产业提质转型升级发展,以扩大基地面积为基础,以提升加工水平为重点,以开拓营销市场为核心,全县茶叶产业初具规模,品牌效应显著,市场销售良好,茶农收入增加。

“雷山银球茶”“雷公山茶”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海外,成为中共中央办公及重要会议用茶。截至2018 年,雷山县茶叶面积达到16.21 万亩,直接带动或间接带贫困户668户2340人实现增收,茶叶综合产值43850万元,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茶产业的积极发展态势,圆了毛克翕的“茶痴梦”。

猜你喜欢
雷山雷山县茶园
茶园飘香
航拍貴州西江千戶苗寨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雷山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茶园观色
谈谈雷山苗族“锦鸡舞”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数学学困生成因
雷山县特色水稻的保护及开发利用
雷山县中低产田水稻增产栽培技术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