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伟斌
贵州是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全境高原茶区,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茶树,茶芽肥厚、氨基酸含量高、芳香性好。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使得贵州成为中国优质茶叶的主产区。不仅如此,贵州还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如何利用好原产地优势,充分挖掘黔茶古老文化,推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实现贵州茶产业后发赶超、跨越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作为中国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地区之一,贵州茶的生产、加工、贸易、饮用、食用,历经岁月洗礼,沉淀了千百年厚重的茶文化。早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黔茶就已成为朝廷贡茶,在此之后,贵州曾先后有20余种茶叶作为贡品进贡不同时期的皇室。在唐代,贵州所产茶叶便与丝绸、瓷器一起通过茶马古道远销欧亚,并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民国《贵州通志》载:"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最有名"。其实除云雾茶外,都匀毛尖茶、务川都濡茶、普定朵贝茶、织金平桥茶、金沙清池茶、思州银钩茶、湄潭眉尖茶、贞丰坡柳茶、大方海马宫茶等都曾享誉全国。
1915年,贵州都匀毛尖和贵州茅台酒同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被后人誉为"北有仁怀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奠定了贵州茶叶在国际市场中特殊的历史地位。
贵州茶有着光荣的历史:经过茶马古道和盐茶古道,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融合;通过"史迪威公路"与"驼峰航线",为争取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做出了非常特殊的历史贡献;更是通过广州、上海、汉口口岸,为年轻的共和国换回了大量亟需的外汇。
贵州茶文化,从夜郎古国的茶马古道走来,从高山茶园的迷雾深处走来,从侗族的"干劲汤"、仡佬族的"三幺台"里走来,在时光的隧道一路飘香,滋养黔人,芬芳国人,纵横千古,飘向海外。
贵州特有的地理山川、人文气候的变迁,长期形成的山乡异俗,显示出地域文化的鲜明特征。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美不胜收,其中民族茶文化,是贵州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唐代以前的古代汉语中,代表茶的汉字有茶、诧、茗、苦茶、皋芦等等,均与贵州山地少数民族的方言有一定关联。这说明贵州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起始地之一,贵州山地少数民族还是世界上较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先民,对我国的茶叶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习水古茶树 周东亚/摄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贵州各族人民以茶为伴、以文化茶,孕育出丰富多彩的特色茶文化。"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贵州十七个世居少数民族在长期茶饮过程中,融进自身的民族文化,幻化出各具特色的民间茶饮、茶俗文化,使各民族的多彩茶文化在贵州大地上共生共荣,唱出一曲曲"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各民族团结、包容的茶文化和谐乐章。
茶文化作为茶产业发展的"软实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悠久深厚的贵州茶文化,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在风生水起的茶产业发展中,散发着独特魅力。
截至2018年底,贵州省茶园面积达752万亩,连续6年位居中国茶园面积第一。
目前,贵州省茶业加工企业近5000家,茶年产量30多万吨,已成为中国绿茶原料中心、加工中心和出口中心。作为全国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贵州茶产业是助力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更是贵州广大农村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黔茶崛起已经成为事实。这得益于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茶产业发展,坚持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来重点打造,走出了一条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贵州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产业市场需求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提升生产加工能力,提高茶叶加工质量,拓展营销渠道,茶产业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又一张靓丽名片,贵州正在从茶叶大省迈向茶叶强省。
同时,贵州茶业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做"干净茶、放心茶",以对"农残"零容忍态度,为"贵州茶叶"出大山,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著名茶学专家陈宗懋说:"我们不能一边宣传喝茶健康,一边让人喝不健康的茶,所以一定要保证茶叶的干净安全,而在这一点上,贵州已经做到了!”
如今,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等"三绿一红"品牌日益成为贵州呈给世界、世界认识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贵州茶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标准、贵州品牌、贵州创造之路。
贵州作为中国茶园面积最大的省份和世界古茶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挖掘古老黔茶文化,坚定"茶的起源在贵州"共识,并利用好、宣传好这一优势,对于深化贵州茶产业革命、坚定贵州茶产业发展信心、推动贵州茶产业勇立潮头、确立贵州茶地位具有重大的意义。
讲好贵州茶故事,让世界了解并爱上贵州茶。
采茶忙 龙建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