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淑玲
湖北省武汉市第九医院(430080)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1],发病率为2%~3%[2]。高龄产妇较适龄产妇各项身体机减退,产后出血发生率更高。王伟伟等[4]调查发现,635例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率高达8.7%。了解危险因素,针对性制定预防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风险[3]。本文对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为临床产科提供参考。
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产科分娩产妇临床资料。将高龄产妇(年龄≥35周岁)为观察组,同期非高龄产妇为对照组。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观察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巨大儿,娩出体重>4000g者;②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③前置胎盘,妊娠>37周,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④宫缩乏力,子宫收缩力弱,产程长;⑤血小板减少,分娩期间血小板计数<100×109/L;⑥妊娠期糖尿病,空腹血糖≥5.1mmol/L;⑦产后出血,分娩后2h出血≥400ml或24h内≥500ml。术中出血量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计算,术后出血量采用称重法计算。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两组巨大儿、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宫缩乏力比例存在差异(P<0.05),稳定职业、血小板减少、剖宫产、会阴切开、妊娠期糖尿病等比例无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社会背景及孕产情况比较[例(%)]
以上述单因素为自变量,变量筛选方法采用Forwar:LR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前置胎盘、宫缩乏力、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流产史是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高龄产妇产后出血多因素分析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在高龄产妇中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处理不当会导致产妇出现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4-6]。本研究结果表示,高龄产妇组产后出血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高龄产妇合并症增多,发生率高。因此,对高龄产妇采取孕期管理,分娩期严密监护及时处理并发症等相应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率。
高龄产妇因体质较弱造成宫缩乏力;病理妊娠增加,出现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感染、贫血,引起子宫肌水肿、渗血,造成宫缩乏力;孕产次多频,肌纤维收缩能力降低,凝血因子释放减少,难以关闭开放的血窦而出血;分娩时由于外阴组织弹性差造成产道撕裂,导致大量失血;产妇内科疾病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如糖尿病引起高血压、羊水过多、巨大儿、感染等导致高龄产妇大量失血[7-9]。本研究结果,巨大儿、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宫缩乏力、会阴切开发生率高龄产妇组高于对照组。前置胎盘是妊娠期并发症之一,出血风险增高[10-11]。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前置胎盘、宫缩乏力、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流产史是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应做好孕期健康教育,做好高龄产妇及家属孕期科学管理,加强孕期管理。高血压孕妇易导致母胎免疫平衡以及免疫耐受失衡,发育受限造成胎儿宫内窘迫,易形成死胎或死产,分娩过程出血量增加[12]。同时血压较高时血窦出血速度相对加快,出血控制难度加大,需在产前严格进行干预治疗,术中必要给予适量宫缩素密切观察,以降低出血发生。巨大儿体积较大,娩出阴道时易增加出血量。因此,应加强孕期饮食指导,避免孕妇营养过剩或巨大新生儿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发生;同时加强自然分娩的宣传与教育,降低剖宫产率。
综上所述,前置胎盘、宫缩乏力、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流产史是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高龄产妇的保健知识教育宣传、孕期管理、孕期饮食指导、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筛查以及自然分娩宣传教育,对高龄产妇早期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