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8-28 02:51徐艳玲陈燕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5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精神分裂症心理学

徐艳玲 陈燕华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指一组病因不明的重性精神病, 临床上, 多青壮年缓慢或者亚急性起病。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 心理康复是关键所在,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预防疾病复发的内在因素[1]。对此, 本文为了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两组, 采取不同方案进行护理干预,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本院收诊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临床上, 以反复言语性幻听、思维松弛、思想虚妄、情感障碍、思维无逻辑等为显著表现, 可见怪异行为、异常性紧张, 排除继发性意识障碍、情感高涨或者低落、智能障碍患者。对照组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最小50岁, 最大78岁, 平均年龄(64.85±5.19)岁。研究组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最小51岁, 最大73岁, 平均年龄(63.14±6.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按照常规护理流程开展日常护理工作, 提供护理服务。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2.1 一般护理 了解患者基本病情, 观察其精神状态, 评估可能发生的问题, 将保障患者安全作为护理重点。充分尊重患者, 日常护理中, 面带微笑, 保持和蔼态度, 耐心回答患者问题, 做好各项护理操作的解释工作,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指导患者学习并适应社会, 避免产生自卑、自闭情绪, 组织活动, 培养患者人际交往能力。其中, 对于严重无法自理的患者, 做好护理工作, 基础状况稳定后, 再培养患者的社会功能。服药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护士需亲眼看到患者服药后再离开, 防止患者扔药、不服药或者过量服药, 特别是将积存的药片一次性吞服, 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必要时, 予以鼻饲给药。护士密切关注患者的生活饮食和起居, 关注其心理防线, 不得使用刺激性语言, 将其看待成正常人, 对胆小、恐惧患者, 给予其安慰鼓励。指导患者休息, 保证睡眠质量,睡眠质量较差患者, 遵照医嘱, 予以镇静药、催眠药, 引导其入睡, 休息中, 保持病房安静, 光线暗, 避免护理操作, 以免打扰患者休息。

1.2.2 缓解期护理 经一段时间治疗及护理, 患者心理状态趋于稳定, 开始恢复认知能力, 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熟悉感,可进行一般性交谈。在此阶段, 一般护理继续, 并配合引导与接触干预, 在家属的协同下, 评估患者基本病态, 为诊断及后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全面掌握护理需求, 实施开放式管理模式, 让患者接触社会, 避免与社会脱节, 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需求。

1.2.3 康复阶段 缓解期开始便可进行康复治疗, 此阶段,患者精神症状基本消失, 需通过巩固治疗, 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基本恢复, 社交与工作能力恢复。护士适当丰富文娱活动, 愉悦患者身心。精神分裂症患者, 康复期需保证生活规律, 保持充足睡眠, 自觉服药, 饮食以清淡为主, 避免饮用兴奋性饮料, 若是出现过激行为、幻听等症状, 需及时处理。

1.2.4 积极心理学理论康复指导 处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患者, 急需接触社会, 此时, 患者自知能力恢复正常, 应鼓励其参加各种活动, 如联欢晚会、瑜伽、太极、广场舞及做操等。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关键是预防和需求, 切勿生气, 多多表扬和鼓励, 注重说服教育, 帮助其尽早重归社会, 点燃其回到社会的热情,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对于部分饮食强迫症患者, 床头需放置食物, 且饮食类型多样, 营养丰富, 以低热量、高营养食物为主, 舒缓其不良情绪,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品质及护理满意度。①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品质, 包括自我肯定、幸福感、克服困难、学习成长和人际关系5项指标, 评分越高表示心理品质越好。②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实行百分制, 90~100分为非常满意, 60~89分为满意, <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品质比较 研究组患者自我肯定、幸福感、克服困难、学习成长和人际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8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心理品质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品质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自我肯定 幸福感 克服困难 学习成长 人际关系研究组 3 2 7 5.2 0±6.9 2 a 8 1.8 0±5.6 2 a 7 6.9 0±6.1 4 a 7 8.3 0±5.6 2 a 8 2.5 0±7.9 3 a对照组 3 2 6 8.9 0±7.1 4 7 4.5 0±6.7 9 7 0.1 0±4.5 8 7 0.9 0±8.2 5 6 5.8 0±6.1 5 t 3.5 8 4 4.6 8 5 5.0 2 2 4.1 9 3 9.4 1 4 P 0.0 0 1 0.0 0 0 0.0 0 0 0.0 0 0 0.0 0 0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 到目前为止, 关于该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 大部分学者认为其发生与个体心理因素、外部社会环境等有关[2]。临床上, 患者表现复杂,以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3]。一般情况下, 将精神分裂症分成6种类型, 即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未分化型和残留型[4]。近些年, 精神分裂症发病率逐年升高, 其临床诊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而有学者发现, 心理状态是影响患者康复的一大因素。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也是人一生发展的轨迹及过程, 不同层次的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发展的必然。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他们的世界里, 接纳与认同是需要的, 需要深入人性世界, 体现人文内涵[5]。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中, 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增强其心理的积极性,恢复其认知能力, 为其宣泄提供一个平台和机会, 缓解消极情绪, 形成乐观精神, 提升幸福感, 改善生活质量,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积极心理学理论, 将患者身上的资源及保护因素视为焦点, 帮助其由缺陷取向转变为资源取向, 克服心理问题, 改善精神状态[6-8]。本文通过比较发现, 研究组患者自我肯定、幸福感、克服困难、学习成长和人际关系评分分别为 (75.20±6.92)、(81.80±5.62)、(76.90±6.14)、(78.30±5.62)、(82.50±7.93)分 , 均高于对照组的(68.90±7.14)、(74.50±6.79)、(70.10±4.58)、(70.90±8.25)、(65.80±6.15)分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应用价值高, 值得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精神分裂症心理学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