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下桡骨重建术的护理研究

2019-08-28 02:51王燕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5期
关键词:重建术腓骨桡骨

王燕凤

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下桡骨重建术为我国临床治疗桡骨创伤的常用术式。由于该术式创伤性较大, 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较高, 因此对临床护理的需求较迫切[1]。为满足行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下桡骨重建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需求, 本院为患者制定了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本研究主要评价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下桡骨重建术治疗的患者68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和研究组, 每组34例。研究组中男19例, 女15例;年龄29~71岁, 平均年龄(40.91±5.1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7例, 工伤13例, 打架斗殴4例。一般组中男18例, 女16例;年龄30~69岁, 平均年龄(40.95±5.08)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8例, 工伤13例,打架斗殴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事先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一般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 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研究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干预 ①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术前因机体痛苦严重及担忧手术治疗效果等原因, 患者较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地与患者沟通, 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疗效的可靠性, 介绍一些获得良好疗效患者的情况, 消除患者心理上的疑虑, 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并配合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程度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 包括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等,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②供区、受区准备:按照手术需求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 注意保护患者供区、受区皮肤。

1.2.2 术中护理干预 术中除配合手术医师操作、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外, 还需加强患者的躯体保暖, 避免患者因手术时间过长发生感冒。

1.2.3 术后护理干预

1.2.3.1 体位指导 术后结合患者病情和体型, 帮助患者取尽量舒适的体位, 定期协助患者进行一些必要的肢体活动。

1.2.3.2 疼痛干预 教会患者一些能够缓解术后疼痛的方法, 如通过听音乐、看电影转移注意力等, 若患者疼痛剧烈,影响休息, 应及时上报医师, 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1.2.3.3 营养干预 评估患者机体营养状态, 结合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科学饮食方案, 确保患者能够摄入充足的营养。

1.2.3.4 锻炼干预 术后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1.2.3.5 并发症预防 术后评估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加强高危患者监测, 出现异常状况及时通知医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神经损伤、感染、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随访2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情况。上肢运动功能判定标准[3]:应用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进行评价,包括上肢反射活动、屈肌共同运动、伸肌共同运动等9项评价内容, 共33个选项, 各项最高得分均为2分, 总分66分,评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障碍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一般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0.90±2.04)d, 短于一般组的(13.25±2.09)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上肢运动功能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均获为期2个月的有效随访。研究组术后2个月的Fugl-Meyer评分为(42.91±3.88)分, 高于一般组的(35.02±4.0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2个月上肢运动功能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2个月上肢运动功能情况比较(±s)

注:与一般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住院时间(d) Fugl-Meyer评分(分)研究组 34 10.90±2.04a 42.91±3.88a一般组 34 13.25±2.09 35.02±4.01 t 4.692 8.245 P 0.000 0.000

3 讨论

探索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下桡骨重建术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模式为现阶段我国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护理干预为近年来各大医院广泛开展应用的一种护理模式, 但查阅资料发现, 尚无较多关于该护理模式在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下桡骨重建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报道[4]。基于上述现状,本院总结实践经验, 结合病例特征, 为患者制定了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

本研究将围术期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 评价对行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下桡骨重建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一般组, 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一般组, 研究组术后随访2个月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一般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出, 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获得优于围术期常规护理的护理效果。分析原因可能为: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根据患者的护理诊断、结合实践所得护理经验为患者制定护理措施, 能够同时保障护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有效避免围术期常规护理模式的盲目性[5,6]。且该护理模式充分考虑心理因素对患者疾病治疗及康复的影响, 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 能够有效减轻心理因素导致的生理应激, 继而利于患者身心健康恢复[7-9]。

综上所述, 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在行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下桡骨重建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手术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 促进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恢复,可作为现阶段该手术患者较理想的围术期护理模式。

猜你喜欢
重建术腓骨桡骨
桡骨远端骨折掌与背侧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分析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崴脚千万莫忽视
气囊止血带在幼儿上肢矫形手术中的规范化使用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腓骨肌腱损伤诊疗进展
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