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惠慈 李庆标
在动脉系统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即为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该疾病患者常有广泛性动脉粥样硬化存在, 且疾病通常发生于腹主动脉下段位置、股动脉位置、腘动脉位置以及髂动脉位置。临床中诊断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传统措施即为DSA, 且将该项诊断措施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1],随着该项诊断技术的持续发展, TRICKS扫描技术亦逐渐获得广泛应用, 具备安全、可靠及无创等优势[2]。本研究主要分析诊断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应用1.5T磁共振TRICKS扫描技术的价值, 其详细研究内容阐述于正文中。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进行研究, 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大79岁, 最小44岁, 平均年龄(61.13±6.56)岁;合并症:糖尿病患者14例, 高血压患者11例, 高血脂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由于间歇性跛行伴随下肢疼痛症状而就诊, 且症状持续时间1~6个月, 少数患者有异常感觉、足部冰冷感以及皮肤苍白、青紫表现;经DSA检查, 髂总动脉狭窄患者9例, 占比为30.00%;髂内动脉闭塞患者5例, 占比为16.67%;股动脉狭窄、闭塞患者7例, 占比为23.33%;腘动脉狭窄、闭塞患者5例, 占比为16.67%;小腿动脉狭窄、闭塞患者3例, 占比为10.00%;多动脉多发节段性狭窄患者1例, 占比为3.33%。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1.5T磁共振TRICKS扫描技术诊断, 检查前先完成超声检查, 且所有检查操作均由具备丰富临床诊断经验的医生完成, 根据超声结果确定大致的病变范围。所有患者在接受1.5T磁共振TRICKS扫描技术检查后实施DSA检查。磁共振诊断检查仪器包含1.5T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相控阵列胸腔联合线圈与专用的防磁高压注射器等, 选择钆喷酸葡胺作为对比剂, 其注射流率控制为2.5~3.0 ml/s, 经肘静脉注射, 通常对比剂的使用剂量控制为20~30 ml, 注射完成后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取20 ml生理盐水追加注入。将常规平扫操作完成以后, 实施冠状位二维时间飞跃法定位扫描, 随后实施冠状位扫描序列, 借助2D-TOF血管走行确定扫描范围。首先进行三维快速梯度回拨扫描做减影, 随后同步开展扫描和主要操作, 共扫描15~20个时相, 各时相扫描时间控制为12~18 s, 扫描总用时控制为4~5 min。将重复时间(TR)调整为4.5 ms, 反转角(FA)调整为 20~25 degree, 带宽 (BW)调整为 62.5, 视野 (FOV)调整为40~46 cm, 矩阵调整为 288×256, 层厚调整为 2.0~2.4 mm, 间距调整为-1.0 mm, 扫描层数调整为70~90。
向ADW4.3工作站中传输TRICKS原始图像, 血管重现采用最大信号强度透射法和多平面重建法实现, 生成各时相血管的旋转动画图像重建。患者是否存在狭窄, 其狭窄的程度以及狭窄的范围等诊断均由两名及以上具备丰富临床诊断经验的影像科医生完成。狭窄分级标准:0为正常;1%~30%为轻度狭窄;31%~69%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100%为闭塞。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1.5T磁共振TRICKS扫描技术对髂总动脉狭窄, 髂内动脉闭塞, 股动脉狭窄、闭塞, 腘动脉狭窄、闭塞, 小腿动脉狭窄、闭塞, 多动脉多发节段性狭窄的检出率, 并且与DSA诊断(金标准)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5T磁共振TRICKS扫描技术对髂总动脉狭窄检出率为26.67%, 髂内动脉闭塞检出率为20.00%, 股动脉狭窄、闭塞检出率为20.00%, 腘动脉狭窄、闭塞检出率为23.33%, 小腿动脉狭窄、闭塞检出率为6.67%, 多动脉多发节段性狭窄检出率为3.33%;DSA对髂总动脉狭窄检出率为30.00%,髂内动脉闭塞检出率为16.67%, 股动脉狭窄、闭塞检出率为23.33%, 腘动脉狭窄、闭塞检出率为16.67%, 小腿动脉狭窄、闭塞检出率为10.00%, 多动脉多发节段性狭窄检出率为3.33%;1.5T磁共振TRICKS扫描技术对各种类型疾病的检出率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对30例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检出情况比较[n(%)]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是周围动脉在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下出现的管腔闭塞与狭窄的情况, 因管腔闭塞、狭窄, 导致血液供应减少, 进而诱发各种疾病症状与体征。该疾病的发生同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因素有密切关联, 通常在腹主动脉末段和下肢大型动脉、中型动脉中发生, 且此类疾病患者常合并脑动脉、心动脉、肾动脉、肝动脉及脾动脉硬化的现象存在[3]。动脉内膜呈现粥样硬化和纤维化为该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且患者常有动脉中层变性的情况存在。
动脉造影可以清晰显现出动脉闭塞的部位, 且可以呈现动脉闭塞范围、动脉闭塞侧支循环状态等[4]。由于病变动脉常有扭曲存在, 且可对近端动脉壁产生阻塞作用, 诱发不规则充盈残缺状表现, 对附近常有较为明显的侧支产生阻塞。DSA检查为临床诊断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金标准[5], 1.5T磁共振TRICKS扫描技术可以清晰显现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位置、范围、严重程度以及侧支循环情况, 且同金标准检查结果比较, 病变检出率无显著差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1.5T磁共振TRICKS扫描技术对髂总动脉狭窄检出率为26.67%, 髂内动脉闭塞检出率为20.00%, 股动脉狭窄、闭塞检出率为20.00%, 腘动脉狭窄、闭塞检出率为23.33%,小腿动脉狭窄、闭塞检出率为6.67%, 多动脉多发节段性狭窄检出率为3.33%;DSA对髂总动脉狭窄检出率为30.00%,髂内动脉闭塞检出率为16.67%, 股动脉狭窄、闭塞检出率为23.33%, 腘动脉狭窄、闭塞检出率为16.67%, 小腿动脉狭窄、闭塞检出率为10.00%, 多动脉多发节段性狭窄检出率为3.33%;1.5T磁共振TRICKS扫描技术对各种类型疾病的检出率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该项诊断技术中的血管成像技术的扫描覆盖范围较大, 借助功能多且极其强大的工作站图像后处理功能, 可获得同解剖结构相似的逼真图像, 有利于医务人员通过动态、多角度的观察, 明确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范围、病变位置以及严重程度等, 应用于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方面的特异性较高[6]。
总之, 1.5T磁共振TRICKS扫描技术诊断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效果显著, 且具有无创性, 患者更易接受, 且该项诊断方式的空间分辨力高, 加之有强大的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清晰的显现疾病情况, 对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