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摘要】小学综合性活動是一种沟通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生活之间的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通过活动的形式,与新课程标准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使教学呈现出一种极具实践性与综合性的形态。本文从学生、教师及客观条件三个方面对小学综合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推动小学综合性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 综合性教学 活动开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056-02
教师在开展小学综合性教学时,要考虑到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小学高、中、低学段的综合性教学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与建议。但就实际落实情况来看,其效果并不理想,教学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亟需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推动综合性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小学综合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个体化差异较大
小学教育阶段设置了多门课程,且不同学科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的内容、形式等也是不同的。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化差异较大,其会因个人喜好而对一种或是多种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在开展某一学科的教学活动时,是无法兼顾全部学生的学习爱好的,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还有学生的能力也会存在一定差异,由于教学活动的综合性较强,可能对部分学习能力较差或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造成困扰。
(二)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综合性教学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且开展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实现综合性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但就目前来看,部分教师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形成了一套极具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并逐渐演变为一种教学习惯,没有精力且不愿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与能力,无法达到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另外综合性教学活动还需教师具有较强的领导、管理能力,因此需要教师要积极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社会支持力量薄弱
由于综合性教学活动有时是需要走出校园或是教室来开展的,但在环境、时间及资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针对部分教学资源较为匮乏且落后的农村小学来说,综合性教学活动一般很难得以顺利开展。还有就是家长方面,其也是综合性教学中的重要力量,但仍有部分家长表示不能重视与理解综合性活动的开展意义,因此不愿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另外在教学评价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教学评价具备科学合理性的特点。
二、实践活动教学的意义
小学实践课堂的展开,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家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消除许多学生的负面不良情绪,并且通过实践来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在融洽的氛围中带着兴趣,提升综合实践的学习能力。实践综合课程的设计应该具备完善的操作方案,并且老师能够根据全体学生的综合了解,包含:认知、习惯、能力、心态、特长、需求等方面来进行科学创设,借助分层模式来实现对全体学生的能力素养培育。
其一,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我们开展综合实践课堂活动,引导大家寻找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自主学习动能,通过实践创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其二,逻辑思维的训练。实践课堂的开展,我们能够给予小学生创设更多自主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利用他们的业余时间,来满足小学生的旺盛精力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探究问题,来进行主动思考,实现逻辑思维的训练。
三、推动小学综合性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确定主题,挖掘有价值的综合性教学资源
在开展小学综合性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进行主题的确定,其主要途径包括教材中的单元板块、教师自行设计及师生共同选择三种方式。其中教材中的单元板块主题已经确定,而教师自行设计及师生共同选择的方式则需要教师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挖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或是价值较高的热点问题作为综合性教学资源,期间要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略高于其实际的生活经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核心素养。
(二)创设情境,加强合作学习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形象、愉悦的课堂氛围,并让学生认识到综合性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掌握情感、态度、技能及知识于特定情境中的有效应用。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普遍较弱,教师可围绕已经确定的主题,设计真实情境,并要求学生带着任务来进行深入探究。可借助信息技术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通过向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让学生感知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更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三)实施情感与审美教学。
我们在进行综合实践课堂活动时,不仅要融入与课本相关的知识内容,还要具备趣味性,能够激发大家的学习动能实现实践活动教学的实效性,当大家在活动过程中掌握了知识获得了技能的同时,还能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是与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变化的,学生通过这种变化来展开深入思考,不知不觉中应用到所学基础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通过解决问题来感受到知识学习的实践价值与意义,激发大家探究知识的欲望。
(四)丰富评价方式,提升评价合理性
教学评价同样也是综合性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到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进而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实现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综评、家长实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同时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间也应实现科学互评,在交流中享有平等的权利,进而使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得益处。教师作为整个综合性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到智慧评价,在合适的时机作出适切的综合性评价,保证评价的启发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另外家长也应时刻观察学生在家的学习表现,向教师提供真实性的评价,支持教师的工作,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五)将生活场景引入课堂,展现知识的实践价值
我们奉行新课改理念,不仅要在课堂上体现大家的主体地位地位,在课后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也能够将这一理念持续下去,让大家成为活动的主人,给予大家更多的权利,是设计者、体验者、监督者,充分激发大家的自主实践探究能力。为了让实践活动更具备吸引力,我们结合课本内容选取日常生活中相关的探究问题,通过引导,让大家自主进行实践活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大家自行探究、访问、考察、游览、思考,逐渐养成对个人、社会、大自然的责任感,同时强化了大家的资料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大家通过创新、实践、欣赏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中,逐渐养成积极向上、乐于分享、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综合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体现了其具体要求,而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者与主导者,要认识到当前开展综合性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确定主题,挖掘有价值的综合性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加强合作学习、丰富评价方式,提升评价合理性等方式,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明.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应注意的问题[J].科学咨询, 2016(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