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2019-08-27 11:40阮彩虹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31期
关键词:有效方法中学语文

【摘要】兴趣是世上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积极学习的推动力,兴趣驱使学生主动了解和分析新授知识点,不断深化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为此,教师在教授初中语文知识时,应以兴趣为突破口,采取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主动进行新知识的探究和思考中,促进语文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中学语文 提高学生兴趣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1-0021-02

引言

语文是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工具学科,这门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表达和情感沟通的技巧,提高他们语言应用的能力,而且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需要浓厚兴趣作为进步的助推力,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将课本知识吸收和内化,教师应以“提高学生兴趣”为切入点,遵循语文教学的学科教学规律,采取多种激趣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度思考,激趣的根本就在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深度挖掘他们内在的语文潜能,以最大程度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

一、设疑解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紧扣课文内容设置问题式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还能促使他们积极应用已掌握的语文知识努力进行探究,推动了他们的语文能力的提升。由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须善于设疑解惑,从学生认识思维和语文知识基础入手进行问题设置,问题难易程度要适宜,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思考问题,深刻了解和掌握了课文的主旨和重要内容。

例如,在学习《变色龙》这篇课文前,笔者便提前预留了几个问题以引发学生自主预习和思考的兴趣,问题是:①概述一下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②他为什么会“善变”?③作者以“变色龙”为题,塑造这个人物出于什么目的呢?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激发出来,他们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便集中精力投入到课文的学习和问题的思考中,这样学习兴趣被充分点燃,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整个课堂气氛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二、巧留悬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好胜心,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情况,依据整篇课文的重难点内容巧妙设置一定悬念,以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悬念的牵引下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课文新知识,加之教师的有效引导,推进整堂教学活动的顺畅、高效开展。

例如,在学习《背影》这篇文章时,课文中作者写到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教师在此处设置了一个悬念:“按照最常规的思维,留给我们最深刻印象的应该是父亲的脸庞,但是作者为什么却说父亲的背影是最不能忘记的呢?”此处悬念的巧妙设置,恰到好处地激发起学生探究答案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动力的强烈驱使下,学生们用尽心思细读整篇文章,在作者的语言文字中探求正确的答案,教师适时地指引学生正确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重要内容,真正打造出一堂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三、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化时代催生了多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同时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多媒体教学,这种形象生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其独具特色的优势深深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借助于多媒体实施教学,将与课文内容近乎相似或完全一致的直观情境投射入学生的眼球时,他们在头脑思维中便会形成独具个性化的想法,仿佛置身于课文描述的情景中一样,感同身受,逐渐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旨和重要内容。

例如,在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于安塞腰鼓的艺术不甚明白,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不能轻松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旨,这时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与安塞腰鼓相关的视频资料,学生们慢慢了解到这是源自于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充满着纯朴的原始意味和浓厚的乡土韵味,彰显出陕北农民敦厚朴实、威猛悍勇的个性特征,多媒体的介入,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逐渐增强,他们集中精力和投入热情进入到教学活动中,逐渐体验课文内容带来的独特内涵和魅力。

四、注重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叶圣陶说过:“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是作者将自己深切的情感通过文字语言得以表达的。”七情六欲是每个社会人与生俱来的生命特征,我们可通过表情、行为、语言、文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每篇语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真实的、丰富的情感,由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牵引学生如身临其境般进入到课文描述的意境中,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共鸣,这样才能深切感受到文字语言的独特魅力,从而不断加深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例如,以《卖炭翁》中一句描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话给了我们深深的启发:“卖炭翁穿的衣服那么单薄,他却希望天气能冷些,为什么?你们如果化身为他,你会怎么想呢?这是什么样的情感纠葛?”学生们陷入激烈的讨论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卖炭翁以卖炭为生,他当然希望天气变得更冷才能卖个好价钱,否则,生活无着无落,恐怕连件单衣都买不上的。”这种情感引导下的教学,启发了学生了解到卖炭翁这种情感斗争的矛盾心理,饱含着无比的痛苦与辛酸,学生们逐渐产生了对卖炭翁的深切关心和同情,也体现了对当时社会腐朽、百姓疾苦极度不满的强烈心理。

五、尽兴表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化身为主人翁亲自体会当时的心情,才能唤醒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分析这个阶段的初中生,他们正处在身心成长和性格定型的关键时期,他们想象的思维完全超过了理性的思维,而且极具表演和模仿的兴致,由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的自我表现营造出一個表演的“舞台”,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逐渐掌握课文的主旨内容,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内容时,教师便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表演的情境,依据课文角色和情节,安排学生分别扮演皇帝、大臣、骗子和讲真话的孩子,在课文情节演绎的过程中,他们切身体会到皇帝的昏庸无能、愚蠢虚伪,正面歌颂了这个孩子无私无畏、敢讲真话的童真本性,进而培养学生能辨别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的批判精神,培养他们勇敢揭露丑恶现象的优秀品质。这从根本上实现了本节课教学的目标,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语文教学大放异彩。

六、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艺术学科,集自然美、生活美、人文美于一体,由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倘若只是局限于课堂内的知识传授,学生无法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内涵魅力,只有带领学生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去,他们才能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真情感,在实践探索中,必然会遇到无法获知答案的问题,这彻底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他们努力动手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直到找到正确的答案,继而更高效地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

比如,在讲授《敬畏自然》一节内容时,教师便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中去,亲身探索大自然的奥妙和神奇,捕捉大自然动植物成长发展的规律,在采风过程中一朵鲜花、一片落叶都会给学生情感的启示,这恰是课外活动弥补了课堂填鸭式教学的种种不足,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阅读活动,课外活动的延伸,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注入了不竭动力。

七、结语

总之,语文作为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注重教学质量高效的目标基础上,关键是激发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才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程的不竭动力,任何阶段教学都应以激趣为出发点,这样才能真正推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

参考文献:

[1]唐秀梅.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亚太教育,2015(08):31.

[2]荣连山.激趣:语文教学不竭的动力———中学语文兴趣教学策略[J].2017(9):101.

作者简介:

阮彩虹(1979.7-),女,汉族,福建福安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语文教师,研究方向 :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有效方法中学语文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中学语文四美赏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