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支架”式教学,构建英语教学互动课堂,培养学生不仅获取英语知识,而且获得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英语教学 互动课堂 支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8-0011-02
一堂有魅力的英语课应同时具有知识的严谨和交流的轻松,让学生既能收获学习的成就感而又不觉得压抑和沉重。但现实中的英语课堂,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老师的综合素质,和课时分配等多种因素, 座位上学生被动的听与讲台上教师投入的讲这种有着明显反差的现象并不少见,长此以往,学生会因为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而破罐子破摔,得过且过,而教师也会因为学生的消极反应而积极性受挫,影响教学热情。
虽然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但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更多的是充当教学主体这一角色而非教学主导。和本科院校不同的是,高职高专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基层或是技能型岗位,所以无论是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是学生的学习动机,都很难持久激发学生充当课堂主体的热情,所以往往会出现教学活动得不到配合,授课拖沓,学生学习态度消极,或教师积极性受挫等负面情况。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活跃英语互动课堂,使教师与学生获得双赢,是当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急待解决的课题。
布鲁纳、伍德和麦瑟三人在列·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域”理论(ZPD for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支架”原意是建筑中使用的脚手架,现形象比喻说明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支架),学生掌握、建构和吸收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师逐步把管理学习的任务转移给学生,最后撤去支架,由此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支架”式教学旨在通过学生与老师或同学之间搭建互动支架,获得他人的引导和建议,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接收到的新信息进行整合,通过自己的摸索,发展解决问题目的能力,从而实现现有发展水平到潜在发展水平的提升,获得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布置课堂任务。选取由徐小贞主编的《新世纪高职英语》第二册当中的Unit 5 Dilemma for Science為实例分解说明支架模式教学的5个环节。整个课堂以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为主,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的是引导,布置任务,促进互动,适当提供建议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问题的探索者和课堂任务的解决者。
3.1 激发兴趣
Unit 5 Dilemma for Science这篇课文的大意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两面性,文中以整容技术为代表案例进行讲解。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生原在词汇及语言表达水平的基础上,学生将整合教师所提供的新词汇及图片信息,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为支架的建立打下基础。结合刚出炉的2013年韩国小姐选美撞脸的新闻图片,并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给出与整容有关的关键词。由于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在网上关注过相关的新闻报道,是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结合的,所以学生们都很各自的看法,而且结合起关键词来讲述自己的观点时没有压力,都能积极主动的发言。学生发言完毕后,由教师概括总结学生的主要观点,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转入课文正题。
3.2 确定目标任务
高职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相较本科生要弱一些,教师在给出段落大意后,将学生按段落数分成相应的小组, 每组根据段落大意划分段落,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在自己负责的段落里提出问题并准备好答案。在小组讨论的生生互动期间,教师不是只站在讲台上等学生完成讨论任务,而是到小组当中旁听并给出建议。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任务的难度,既不能完全没有难度的让学生觉得没有参与的必要,又不能制定太高的难度,容易引起学生的焦虑和挫败感。
3.3 解决即定目标
因为这篇文章和医学有一定的关系,文章中所包含的医学
名词和专业术语都是笔者的教授对象——医学专业的高职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要完成段落的划分任务后,按内容进行医生和患者的角色扮演或者到讲台上代替老师按自己的理解对所负责的部份进行讲解,因为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求助本组成员帮忙或是教师进行简要的解说和概括,但整个过程还是
以学生的表演或是讲解为主。这一环节旨在检测学生通过师生和生生的交流获得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纠错性反馈
教师对待学生的表现始终持宽容、认可的态度,经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角色扮演及学生讲解之后,课堂气氛是轻松而融洽的,学生也希望通过教师的反馈获得确定的答案,这个时候进行纠错性反馈并不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或是挫伤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启发的对话引导在前几个环节中出现过错误的学生重新确认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也可以请学生自己指出同学的错误并帮忙纠正,让学习在互助的氛围中进行。
3.5 课堂效果评价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独立进行篇章结构的划分、理解段落大意、读懂难句和长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Unit 5 Dilemma for Science这篇课文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篇幅比较长且文章结构是需要经过细读才能做出正确的划分和归纳,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帮助,大部分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理解,在进行课文总结回顾时,被随机提问到的学生能结合新词汇在口做出简要、切题的回答。
在“支架”式教学的5个环节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加上同学的协助,学生在真实度较高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完成知识的整合和重组,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培养起独立分析和实际运用的能力。笔者认为,使用“支架”式教学模式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和理解能力,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活动,在指导英语互动课堂教学方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对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Bruner,Wood,Ross.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976(17):89.
[2] Mercer.Neo-Vygotskian Theory and Classroom Education[A]//Stierer.Language,Literacy and Learning in Educational Practice[C].London:The Open University Press,1994:92 -109.
[3] Vygotsky.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Boston: Harw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4] 曹明,曹艷琴.多模态支架式教学对提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2):137-140.
[5] 许乐,杨新莹.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设计[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8,(4):13-16.
[6] 孙丽娟.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8,(21):116-117.
[7] 陈雪,马丹.“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交际,2018,(6):13-14.
作者简介:李贺静(1979-),女,汉族,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科研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