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星婵
摘 要:隨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并在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及建国70周年的伟大日子里,五四运动反映出的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精神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但从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现状来看,以“五四精神”为核心的爱国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并未有效的贯彻实施,大学生普遍出现了思想政治矛盾、价值观认识模糊等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以“五四精神”为指导,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认识。鉴于此,文章结合当前大学生“五四精神”认知现状及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有效的实施方略,从而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更有效运用“五四运动”精神资源,引导大学生发扬进步、民主、科学、创新的“五四精神”,使大学生健全思想品格。
关键词:“五四”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培育;问题研究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培育的有效平台,在强化大学生思维认知模式,健全大学生意志品质,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全的道德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五四运动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一场推进科学思想传播、民主文化发扬、革命精神弘扬反帝爱国运动。以“五四运动”作为价值观培育载体,并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可将民主、科学、进步精神融入到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中,帮助大学生健全思维认知,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爱国情操,帮助大学生塑造品德,强化伦理道德建设。由此,五四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教育引导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群体对“五四精神”的认知现状分析
虽然“五四精神”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每到“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高校也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纪念宣扬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演讲比赛、知识问答,演诵、有奖问答等活动,也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纪念晚会和学生游行活动,但所取得的“五四精神”宣扬效果却极为有限,既不能加强大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直观认识,也难以促进大学生深入了解“五四精神”内涵,使大学生在“五四精神”理解认知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大学生对五四运动认知不够健全
虽然一些文科学习较优秀的大学生对五四运动产生的背景、历史节点、人物、标志性事件有着极为明确的认知,但对五四运动的整体发生规律及对于我国现代社会演变的重要意义缺乏精准的认知判断,对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及李大钊等先进共产主义分子能够熟记,并能说出对党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对“五四运动”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拓展时,比如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社会演变及中国历史轨迹运动产生哪些影响时,并给中国工人阶级和先进文化分子带来了哪些进步作用时,学生都很难完全解答,仅仅通过温习教材或获取片面理解,对知识系统的理解不到位,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思维层面对教材理论知识把握不全面,对于“五四精神”传承仅停留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社会实践。
(二)对“五四精神”深层次的历史意义把握不明
目前大学生仅仅是通过老师介绍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获得关于“五四精神”的片面认知,并通过其他媒体途径的社会宣传对五四运动及五四精神形成浅层次的理解,而高校针对“五四精神”宣传的主要活动形式也仅仅是利用思政课堂讲授五四运动、观看“五四运动”为题材的电影纪录片、参加以五四为主题的青年演讲辩论赛及其他的访问座谈活动等。这些固定的形式化教育活动虽然丰富了学生关于五四运动的精神认知模式,对于五四运动的基本知识点也有所掌握,也能正确理解五四精神的含义和五四运动的社会背景,但对“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掌握不全面,仅停留于表面形式的“民主”、“科学”口号,没有深入挖掘“五四精神”的深层次价值。
(三)对“五四精神”的科进步意义关注不够
100年前,社会先进知识分子及共产主义分子在开展五四运动时所提出的民主科学口号是超越时代的,即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五四精神”仍有着重要的科学启示价值,“五四精神”内涵有着重要的现实引导作用,并通过先进知识理论分子的不断扩充和有效强化,使五四精神更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目前大学生对五四精神内涵的理解和认知仅仅停留于书面,对其科学进步意义关注不够,虽然各种纪念宣扬活动层出不穷,但五四精神的核心本质却没有得到充分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依据教材内容对于“五四精神”于大学生照本宣科,缺乏有效的实践训练和有效的价值实践,并没有达到宣扬五四精神时代进步意义的最终目标,与当前以科学为主题的互联网时代缺乏互动,政治价值脱节。
二、当前以“五四精神”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矛盾
(一)思维认知矛盾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于大学校园中完成学业,并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回报社会、建设国家。但这也导致大学生群体由校园建设的媒介作用导致其与社会接触较少,所以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阅历和必要的政治认知经验,再加上大学生缺乏参与政治活动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对于社会生活存在的各种政治现象虽然有着自身的认知理解,但缺乏深层次的关注与投入,虽有着自身意见但缺乏有效表达,这就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思维认知存在矛盾,甚至对于一些政治现象和政治观点有着极端的见解,极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走上歧途。
(二)个性追求过强
大学生的心智已趋向成熟,成人思想和成人意识逐步增强,而伴随着寻求个人成就感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强调个人独立性,对于价值观的评价判断也越来越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和家长的价值导向作用明显减弱,对于一些管理制度的约束作用也表现出明显的叛逆心理,甚至出现无视规章制度、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同时大学生群体对于一些与自己价值观趋同、素质水平接近、认知理念趋同的学生表现出极大的认同感,习惯随大流,对同龄群体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缺乏有效的自适应性。
(三)价值信仰缺失
虽然在高校教学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青年学生价值观信仰缺失现象仍然严重,一方面大学生群体缺乏有效的政治信仰,政治信念不强,政治理想边缘化,甚至对党和国家最新政策认知不明,缺乏对社会主义价值实践方式的有效学习,另一方面,个人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互联网文化环境中,大学生难免表现出各种价值信念缺失问题,虽然各种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填补了大学生政治思维空白,但过于追求良好物质条件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利益出发点,使大学生追求理想变得更加物质化、功利化,个人价值主义趋向明显;价值观评价标准由精神追求向物质追求转变,忽视了现实理想的有效价值导向作用。
三、以“五四精神”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一)借助媒体网络宣扬“五四精神”
互联网时代以“五四精神”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用新媒体网络、网络媒体居中针对“五四文化”、“五四精神”有效宣传,可以选择出有价值的纪录片、网络小视频宣传“五四精神”,可以利用网络空间的“大学生社区”、“大学生论坛”、“高校论坛”开展多种形式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借助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體多渠道、多途径宣扬“五四文化”,并鼓励大学生在互联网积极发言、积极获取知识资源,也可选择将不同的教育资源放在互联网空间供学生浏览学习,加强学生对“五四精神”的认知理解。
(二)发挥青年党员的价值引导作用
宣扬“五四精神”要发挥青年党员在青年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在大学生群体中以青年党员为核心建立青年自治委员会,围绕自治委员会设置不同层级的管理岗位,可根据先进分子的积极表现,设置自治委员会不同的委员职位,使各项职位都有人负责,青年干部的主体作用能充分发挥,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利用各种互联网媒体传播先进的思想政治文化,使青年接受良好思想政治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信息引导功能,激发青年参与自治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各个关键环节。
(三)加强大学生群体政治文化建设
大学生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实践主体,既是青年文化的创造者,也是良好文化的受益者。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使广大青年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利用今日头条平台、QQ资讯平台、腾讯自媒体工具、微信公众账号等智能工具面向大学生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大学生党员是青年的优秀代表,具有一定的带头作用和引导作用,大学内部管理秩序的形成也离不开良好文化环境的支撑。“五四精神”是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五四精神”为核心积极开展争先评优活动、文明评比等活动,发挥思想政治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大学生作用得到全面凸显,构建积极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大学生无形中得到良好政治文化环境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素养。
四、结语
“五四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并使二者相协调推动大学生文化素养提升,要逐步发挥不同媒体、媒介信息传播教育功能,逐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着力塑造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锦.大学生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培育研究[D].渤海大学,2016.
[2] 胡国胜.节日纪念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01):18-22.
[3] 乔立.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五四精神”的继承和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