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黎明在2019年6月14日《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最近,杭州某小学五年级的一名班主任带的班级出现了“情书”。对小学生来说,情书是一个敏感又新奇的话题。这位班主任不仅没有遮掩,反而大方直面,甚至还教学生如何写好一封信。
在学校,教师除了要教孩子知识、生活自理能力,更需要培养孩子养成诸如健康的人际交往、情感表达、阳光的个性。而对待可能出现的成长“问题”,教师主动面对、科学引导是上策。比如主动普及生理知识,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同时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防护措施。学校也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成长氛围,当孩子出现一些“失范”行为,要给予耐心和包容,而不是警告、惩戒了事。性别教育要贯穿义务教育阶段始终,性别意识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当下急需一个稳定而有体系的性別教育方式。当下一些新词也能反映一些问题,比如“女汉子” “娘炮”已经屡见不鲜了,甚至出现崇尚反性别的打扮和性格。而这些大多是“性别模糊”所欠下的成长账。这一特殊的成长阶段,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接力。不论在家中、学校,或在生活中、学习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性别教育都应贯穿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