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预、区域差异与绿色经济效率测度

2019-08-27 03:32白洁夏克郁
江汉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政府干预长江经济带

白洁 夏克郁

摘要:基于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16年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技术来测度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发现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持续改善,但整体水平处于技术非效率状态;而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绿色经济效率呈现梯级上升特征,长江中游与下游绿色经济效率差距有缩小趋势,而长江上游与下游绿色经济效率差距变化不明显。从影响因素来看,政府干预程度、基础设施、教育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效率的改善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金融发展水平对其有负向作用。当前,我国金融业对经济资源配置效率存在较为严重的瓶颈约束,长江经济带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城市发展特点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给予政策性支持,避免政府过度干预造成的普遍存在的政府越位、错位、缺位问题。同时,要正确把握区域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企业规模;政府干预;环境约束;绿色经济效率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7JZD024);湖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湖北新旧动能转换的定量测度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7ADC068)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3-854X(2019)07-0021-07

一、引言与相关文献综述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当前,长江经济带面临着环境保护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双重挑战,长江流域生态功能退化严重,长江岸线、港口乱占滥用的问题仍然突出,高污染型产业在长江经济带占比较高,污染物排放基数大,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43%、37%、43%。实现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和高质量融合发展,关键要提升绿色经济效率。一般而言,经济效率与要素积累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同等重要作用。托马斯·G·罗斯基认为,经济效率的内涵实质上是配置效率、技术效率及动态效率的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不意味着经济效率的改善。克鲁格曼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一书中提出亚洲取得了卓越的经济增长率,但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卓越生产率的提高。目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质量增长不仅仅是生产要素的简单扩张方式,而是持续地改善要素投入产出关系,提高配置效率。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约束日益强化,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环境因素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钱争鸣、刘晓晨认为绿色经济效率是一种考虑资源与环境代价后的综合经济效率,他们通过DEA—SBM方法测度的绿色经济效率与传统经济效率进行对比,发现绿色经济效率比传统效率指标具有更强的区别力度,传统效率指标高估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效率值,而低估了西部地区的效率值①。汪克亮等学者也通过不同维度研究证实了这一结论②。这些研究表明绿色经济效率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当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许多学者对于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集中在其分解的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及动态效率的变化上,部分学者则进一步探讨了其他遗漏因素。钱争鸣等通过对中国绿色经济效率测度,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③,与斑斓等学者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一致④。但是李艳军等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具有滞后性,因为我国与发达国家环境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推动了环境贸易,尽管推动了产出,但是同时也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⑤,即存在“污染天堂假说”。有的学者从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入手,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一定的负向效应,并认为提高绿色经济效率要加快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控制第二产业规模⑥。一些研究认为,政府财政支出通常具有正外部性,但过度的投资也会造成财政支出的无效率及对经济活动的扭曲。林晓等学者通过研究验证了过度的政府投资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显著为负向⑦。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日益显著的推动作用已成为当前共识,葛鹏飞等通过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有一定的负向作用⑧;刘贯春等则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认为伴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金融整体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推动经济效率的提升,金融发展规模占GDP的比重每提升1%,绿色发展效率将增长0.15%⑨。互联网的创造性变革通过其便利性降低了交易成本与企业经营成本,显著地提升了管理效率与技术效率,因而李琳等学者在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中将互联网这一指标纳入,并从实证研究结果得到互联网显著地提升了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结论⑩。林晓等从空间视角分析中国绿色经济效率,认为教育水平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说明教育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提升作用,叶仁道等学者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教育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对绿色经济有正向影响?輰。

近年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研究,学者多从省级层面展开,如朱承亮等以省级数据对全国或者区域展开研究。而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学者们主要集中在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测度。卢丽文、郝国彩等通过DEA—SBM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越高。一些学者在绿色经济效率测度方法上进行探索,如吴传清等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L指数法对环境约束下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能源效率进行时空分异研究。

本文在充分借鉴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扩展:一是考虑到环境污染变量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无法调整生产规模,因此本文通过修正熵值法计算环境指数,进而构造绿色GDP,以此来体现动态性环境约束;二是利用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2005—2016年数据,通过随机前沿分析技术测度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及区域差异,能够避免DEA方法的两阶段估计法导致的类似假设矛盾的问题;三是将政府干预程度、金融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教育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纳入分析框架,较为全面地探讨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1. 模型设定

目前,在实证分析中对经济效率的测度主要有两类办法:一类为非参数方法,该类方法以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为代表以及在此基础上改进的超效率DEA—SBM、DEA—MALMQUIST、M—L指数方法等;另一类则为参数方法,该类方法以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为代表,与非参数DEA方法相比较,SFA方法不仅可以测算每个个体的经济效率值,而且可以定量分析各种相关因素对个体效率差异性的具体影响,这样可以避免在测度经济效率影响因素时采用DEA方法的两阶段估计法导致的类似假设矛盾的弊端,以及利用DEA—MALMQUIST方法只能纵向比较变化的缺点。因此,本文采用SFA方法来进行实证分析。

在熵值法计算出地级市的环境指数得分以后,参考朱承亮等对ECI的构造方法,按公式(14)转换成[0,1]区间取值。MAX(Sj)为所有地级市综合得分中最大值,MIN(Sj)为所有地级市综合得分中最小值,ECIj为第j个地级市环境指数。ECI值越小,表示GDP付出污染成本越大;利用ECI指数与GDP相乘构造GEP,GEP越大,则每单位污染下的GDP产值越大。

(3)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解释变量。参考李健等学者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因素的选取,从政府干预程度、金融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教育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外商直接投资六个方面来验证其对绿色经济效率损失的影响。

政府干预程度(GOV):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一般通过财政发挥引导作用,但在实际中政府职能也存在着错位、越位、缺位现象,这将对绿色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将政府干预程度纳入技术非效率影响因素模型。本文采用政府财政支出指标表示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

金融发展水平(FD):金融发展对绿色发展存在正反两方面影响,一方面,金融发展通过降低创新风险,推动技术进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金融发展拓宽了企业生产的融资渠道,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随之带来污染物排放的增加。金融发展对绿色发展的直接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以往的研究采用单一指标来测度,对金融发展水平的衡量有失偏颇,因此本文基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金融结构三大指标构造综合金融发展水平,同样采用综合熵值法计算出金融發展指数。在具体指标选取上,金融规模以人均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额指标来衡量,金融效率以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比值来衡量,金融结构以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与GDP总量比值来衡量。

基础设施(INFRA):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能够加速知识、信息和技术的传播,降低企业的运输和交易成本,从而有助于劳动分工的深化和规模经济的形成,进而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因此将其纳入影响经济效率因素的模型当中。基于数据可得性,本文选取国际互联网用户数作为衡量基础设施的指标。

产业结构(SE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往往伴随着资源有效配置和技术水平提升,进而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利用。本文将第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作为衡量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

教育水平(EDU):从微观角度来看,绿色经济效率改善需要技术的提升和环保意识的加强,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科技进步和“干中学”的作用,知识是技术进步的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实现知识积累与技术进步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时也促使企业表现出更强的环保意识,因此将教育水平纳入效率影响因素模型。基于研究目的的考虑,避免与政府介入经济程度指标造成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选取了教育行业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作为衡量教育水平的指标。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与高等教育发展紧密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教育水平的高低。

外商直接投资(FDI):学者们对于FDI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持不同观点,一些学者认为FDI能够通过技术溢出带来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进而对环境改善产生正向影响;也有学者以“污染天堂”假说为代表,认为外资通过转移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环境污染。本文用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额来表示,按照当年平均汇率换算成人民币,并按照2005年为基期进行折算。

3. 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5—2016年为研究时间段,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公报。基于数据可得性,本文仅选取了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对于个别缺失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以及插值法处理。考虑到地级市层面的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无法获得,本文利用省级层面的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代替,对经济总量等指标进行相应的平减处理。

三、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测度结果

1. 长江经济带总体绿色经济效率分析

通过对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如表1所示),发现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年均值偏低,并且由表3可知,对模型进行LR检验,值分别在10%、10%、1%、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技术非效率的情况。2005年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年平均值仅为0.39,2016年长江经济带年均绿色经济效率值为0.62,与前沿生产面存在距离。但是从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变化来看,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这表明长江经济带当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升。

2. 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区域差异分析

为进一步比较区域差异,本文将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按上中下游进行分析,具体区域划分标准是:上游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范围内所有地级市(30个);中游省市为江西、湖北、湖南范围内所有地级市(36个);下游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范围内所有地级市(41个)。考虑到分别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单独测度效率,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不同的,区域之间就不具备可比性,因此研究当中采用长江经济带整体测度结果,在进行分组以后,分别对区域内所有地级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求当年均值,分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结果见表2。

观察表2发现,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呈现梯级差距,长江经济带下游绿色经济效率最高,中游绿色经济效率次之,上游绿色经济效率较低。从2005—2016年年度變化来看,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绿色经济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2016年长江上中下游绿色经济效率分别提升至0.53、0.61、0.69。

基于以上测度结果,可以绘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绿色经济效率动态演变趋势,结果如图1所示,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中游和下游绿色经济效率差距在缩小,呈现收敛趋势;而上游与中游经济效率差距呈扩大态势。

3. 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考虑到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上中下游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为深入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本利用SFA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及分区域进行分析,基于SFA技术的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模型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LR检验通过,r值分别在10%、10%、1%、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表明技术非效率是存在的,利用SFA方法进行损失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是有意义的。由于SFA方法是以技术非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因此得出的影响因素系数为负向时,意味着该因素对技术非效率有抑制作用,即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改善作用;系数为正向时,则意味着该因素对技术非效率有促进作用,即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抑制作用。

从前沿生产函数结果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及分区域劳动力与资本变量在10%统计水平上显著,表明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仍是目前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要素。通过对劳动与资本的系数值的比较,可以发现长江经济带总体劳动投入弹性高于资本投入弹性,这意味着劳动投入在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分区域结果来看,长江经济带上游劳动投入弹性高于资本投入弹性,中游劳动投入弹性低于资本投入弹性,下游劳动投入弹性低于资本投入弹性,这表明资本、劳动投入在不同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的区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不同。

从长江经济带总体函数来看,变量结果检验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政府干预程度、基础设施、教育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系数值为负,表明这些因素对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产业结构优化对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改善作用最为明显,而金融发展水平的系数为正,表明金融发展水平未能很好地改善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金融业对中国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严重的瓶颈约束,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金融发展拓展了污染型企业的融资渠道,使得企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加重了污染排放。因此,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环保产业显得尤为迫切。

从分区域结果来看,影响长江上中下游绿色经济效率的因素与全流域相似,政府干预程度、基础设施、教育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对其绿色经济效率有明显正向作用,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一定负向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发展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作用程度上,上游要高于中游和下游,这说明金融发展水平对上游绿色经济效率的抑制影响最为明显。政府干预程度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幅度上,中游最高,这表明适当的政府干预明显利于长江经济带中游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从表3结果可以看出,教育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下游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这说明长江中上游需要重点提升教育水平、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加大开放力度,以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文以环境约束为切入点,选取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及效率损失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逐年改善,从0.39提升至0.62,但尚未达到最优生产前沿。(2)从全流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干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金融发展水平则抑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改善。(3)从分区域来看,影响长江上中下游绿色经济效率的因素与全流域相似。从影响程度来看,教育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下游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更高,而金融发展水平对上游绿色经济效率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研究结论对于长江经济带提升绿色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其一,坚持绿色发展,加快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的依靠扩大生产要素的投入带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难以为继,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动能转换,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其二,构建区域协调机制,共同推进长江大保护。一方面,长江经济带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城市发展特点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给予政策性支持,避免政府过度干预造成的普遍存在的政府越位、错位、缺位问题。另一方面,要正确把握区域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上海、南京、武汉、长沙、南昌等中心城市要发挥引领作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动联系,扩大辐射半径,中小城市则要加强合作共赢意识,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实现高效绿色发展。其三,通过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直以来,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不平衡、中低端产业比重过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要结合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发挥上中下游比较优势,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资源利用,调整产业存量、优化产业增量,依托科技创新、制度创新驱动,推进区域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区域间产业良性互动,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其四,引导绿色金融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激励作用。当前,我国金融业对经济资源配置效率存在较为严重的瓶颈约束。一方面要要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另一方面要结合金融发展对区域的影响差异,积极推动长江中上游金融业发展,提高其对实体经济的输血能力;对于金融发展较为成熟的长江下游地区,应积极优化金融业发展结构,提升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注释:

①③ 钱争鸣、刘晓晨:《中国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7期。

② 汪克亮、杨力、程云鹤:《异质性生产技术下中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研究》,《财经研究》2013年第4期。

④ 班斓、袁晓玲:《中国八大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差异与空间影响机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⑤ 李艳军:《贸易开放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绿色效率:1986—2010——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山东大学 2013年硕士论文。

⑥?輰 叶仁道、张勇、罗堃:《中国绿色经济效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基于偏正态面板数据模型》,《技术经济》2017年第11期。

⑦ 林晓、徐伟、杨凡:《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经济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机制——以辽宁省为例》,《经济地理》2017年第5期。

⑨ 刘贯春、张军、丰超:《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效率提升——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管理世界》2017年第6期。

⑩ 李琳、刘琛:《互联网、禀赋结构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三大城市群108个城市的实证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18年第7期。

朱承亮、岳宏志、李婷:《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985—2007年》,《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卢丽文、宋德勇、李小帆:《长江经济带城市发展绿色效率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6期。

吴传清、杜宇:《偏向型技术进步对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研究》,《中国软科学》2018年第3期。

⑧ 葛鹏飞、黄秀路、徐璋勇:《金融发展、创新异质性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自“一带一路”的经验证据》,《财经科学》2018年第1期。

王志平:《生产效率的区域特征与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基于主成分分析与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方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第1期。

G. E. Battese,  T. J. Coelli, 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 A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Panel Data, Empirical Economics, 1995, 20(2), pp.325-332.

Alwyn Young, Gold into Base Metals: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3, 111(6), pp.1120-1261.

張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

朱承亮、岳宏志:《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

李健、李澎:《东北三省城市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要素投入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研究》,《经济经纬》2018年第1期。

作者简介:白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夏克郁,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7。

(责任编辑  陈孝兵)

猜你喜欢
政府干预长江经济带
政府干预对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影响
企业并购中政府干预的动机与效果:综述与启示
政府干预、金融集聚与地区技术进步
金融发展、控股权性质与债务期限结构
我国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的路径分析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