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相遇

2019-08-27 04:13王立春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童诗写诗童心

當接到彭才华老师的《当童心遇上唐诗》这节课时,我微笑着一口气看完,然后忍不住问彭老师:有现场版吗?彭老师说暂时没有。有一丝丝失落,我真的好想看到这节有一千多人观摩的课堂现场呢。

应学校和出版社的邀请,我也讲过以《跟在李白身后》这本书为背景的课,但跟身居南国的彭老师的课一比,我有一种“忽然闭口立”的感觉。我觉得我的课没有彭老师的独特和出色。或许是我作为一个写者有一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自缚;或许因为自己的随性,达不到一个传道授业者的精美和讲究。总之,彭老师的课让我感慨不已。我忽然想到了一个词:相遇之美。

我在《跟在李白身后》这本书的后记里写到了“相遇”:“我好像跟许多朝代的许多诗人都有了一次相遇,在江南江北岸,在春风秋雨中,或举杯相邀,或踏地而歌,爱着他们的爱,怨着他们的怨;抚着他们抚过的篱笆,拍着他们拍过的栏杆。时而承接着那雷击电掣般的刹那,时而体会到那稍纵即逝的永恒。”

今天,当我“读”着这节课,竟也想到了“相遇”两个字。或许这是另一种相遇吧。古诗相遇童诗,写诗的我相遇教诗的老师。完成一场相遇要穿越多长时间?从千年到现在;抵达一种相遇要跨过多大空间?从北方到南国。

现在,让时间停留在彭老师这节课上。

彭老师用余光中的诗《寻隐者不遇》和陈小奇的歌《涛声依旧》开头和结尾,这种浪漫多姿的形式让我感到新奇和妙趣。这诗和这歌就如同给这节课镶上了一个既复古又现代的边框,变得好看又耐看了。我不认识彭老师,从微信朋友圈略微了解,他是一位能把课讲得丰富多彩的老师,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独辟蹊径的引领使他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意趣。他精心选择了我诗集里的两首诗《不能怪风》和《缝》,含有一种“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怡然和默契。从学生们的反响和创作的作品看,彭老师这节课很成功。

彭老师以猜诗名的方式来贯穿整节课,这又让我感到意外和惊喜。意外的是,给一首诗起个好题目一直是我苦苦追求和寻觅的,有时候,一个题目出来了,一首诗就出来了,比如《草精灵》《缝》和《大雪封刀》等。诗人必介于神灵与自然界的中间地带,神灵是被想像力捉住的。我常常觉得,得到了一个好题目就像捉到了神灵的翅膀。彭老师竟发现了我的发现,捉到了我的捉到。他只在题目上轻轻一点,就具有了一两拨千斤的力量。这让我感到惊喜!好创意!

当然,和彭老师一样,我们都在课堂上教孩子们用童诗写古诗。孩子们的想像力是无边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只要稍稍一点,满课堂都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彭老师这一点做得比我更细密、更精致。用彭老师课堂上的话说就是“只要有童心,就会有诗意”。当老师在灿烂的古诗里“唤醒”了童心,“牧养”了童心,孩子们的诗意自然会喷薄而出。因为,孩子生来就富有诗性,而诗歌本来就是天真者的倾诉,诗和孩子,本质是暗合的,是浑然天成的。确实,孩子们的作品就像彭老师附在课后展现的作品一样,充满了天然的诗意。

作为一个写者,我倍感欣慰。《当唐诗遇见童心》,用童诗重塑古诗,异曲同工。这是一条崭新的路,我试着投石问路,有老师和学生沿路而来。感谢爱诗的老师,也感谢写诗的孩子们。

但愿有更多的老师喜欢以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但愿有更多的孩子喜欢以这样的方式读诗和写诗。与先贤交流,向古典致敬,这是一种最优雅的成长方式。

(王立春,儿童文学作家、诗人,著有《跟在李白身后》等作品。)

猜你喜欢
童诗写诗童心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诗对对碰
为你写诗
区别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读诗十二法
童诗三百首
童心绘天下
另一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