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志愿者服务精神是高校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文化建设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学院志愿服务范围、志愿者群体组成、志愿服务活动来反映学院志愿服务现状,通过分析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和建议,并从提高志愿者素质、促进德育工作开展、对普通学生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以德育人的重要性。
关键词:志愿服务;大学生;以德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0-0006-02
一、学院志愿服务的起始与现状
以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为例,在学院成立伊始,全体学生干部便是面向全院的志愿服务主体,志愿服务于学院建设的需要。随着学院的发展,学生干部群体也不断发展壮大,学院正常工作的展开需要学生干部的协助。如今,志愿活动在学生中影响越来越大,学生参与也更加积极,学院成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学生志愿者活动,志愿活动走出学院,走入社会为社会提供志愿者服务,如阳光工程﹑爱心行动﹑美化家园、科技文化行动﹑献血活动 、特教活动、艾滋病宣传等,学院的志愿者在数量与质量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然而,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中真正自愿的人较少,思想观念存在问题,对志愿者以及志愿服务的认知不够清晰,对自己的志愿服务不能尽心尽力。部分志愿者不能够准确定位自己,思想上没有认同学生干部只是一个自愿服务的学生。学院面向社会的自愿服务中,部分志愿者参与度低,志愿者服务质量较差,逐渐流于形式,志愿者自身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二、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
1.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的不足
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实效性主要依靠学院学生自身内外化程度。学院学生文化程度与经历相似但是作为不同的个体必定有各自的价值观与自控力。
由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动机也是不同的,除却一般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关怀以外,还有一些怀着猎奇与无聊的心理,更有甚者部分学院学生是为了评优评奖而进行的功利行为,与志愿服务本质上是爱的传递背道而驰。
大学生充满活力与激情,对志愿服务存在热情,部分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困难与挫折之后依然坚持,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经过寥寥几次的志愿服务之后极为浮躁,甚至想要退出。志愿组织不得不重新招纳新的成员,浪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此类大学生经过志愿服务后,自我提升也不明显。
2.志愿活动宣传面小
对志愿服务的相关普及与宣传缺乏力度,志愿服务的参与度低。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志愿服务的相关信息。其中不愿意参加的学生是思想观念的问题,没有准确认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时代发展的同时,学院学生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变化,学校要密切关注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志愿服务观念。同时,在选拔志愿服务志愿者之前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要进行志愿服务的内容宣传,还要对志愿服务育人功能进行具体化宣传。
3.志愿服務运行机制不完善
对于志愿者的选拔、培训与管理没有一套完善的体系是造成志愿服务质量差的根本原因。志愿者本身没有符合规定的个人素质,在志愿服务之前没有参加正式的培训,在志愿服务时没有监督制度。
(1)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多样有效的激励机制。志愿服务本身就存在“自愿”与“公益”的色彩,这就忽视了激励大学生。缺少社会认同与荣誉感,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热情也就会逐渐消减。热情消失,志愿服务就会草草收场。这样的志愿服务无论经过多少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也难以得到体现。
(2)大学生志愿服务缺少配套的监管系统。对于部分大学生态度不端正,志愿服务不认真的情况,学校要进行一定的监管,如对每次的志愿服务进行总结与评价,对不恰当的志愿服务进行批评教育,遏制不端正的志愿服务风气。如果不加改善,不仅会影响志愿服务的质量,还会影响整个志愿组织的风气,因此,一定的监管是保证志愿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志愿服务中以德育人的重要性
1.提高志愿者自身综合素质
志愿服务团队在组织过程中,志愿者秉承自愿为人、服务他人、以德育人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他人,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加强自身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志愿服务团队在统一化管理、规范志愿者团队的过程中要让志愿团队的每一个志愿者的综合素质以及个人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在从事的志愿工作中要不断增强自我积极性,在参与活动的组织协调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以及在不同的志愿服务活动、地点、环境中锻炼自我适应力,主动积极提高自身以配合志愿活动主办方。志愿服务接待他人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体现一个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文化,在此过程中不断改善自己、完善自己,从而不断提高志愿者自身的思想水平、文化水平与应变能力。
志愿者通过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所学的、所看的,不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志愿者在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中进步,在道德实践中获得自我反思、评价和学习的机会。志愿者通过不断服务他人,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真正实现以德育人的作用。
2.促进校园德育工作的开展
广大的志愿者服务群体以及不断开展的志愿活动是对校园整体德育文化的提高和弘扬,促进高校德育工作开展,坚实的志愿服务团队是基础。坚实的志愿服务团队能够提高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达到对大学生德育的目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实现高校德育文化的进一步扩展与弘扬。
志愿者服务团队精神也是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积极反映,良好的志愿服务精神传播到校园各处,可以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发展优良的志愿服务以德育人精神文化,不仅可以提高高校本身的德育水平还可以在德育工作基础上开展其他工作。
3.对学生群体的影响
志愿者都是来自学院的学生,他们来自学生群体而又回到学生群体中,志愿者将崇高的志愿服务精神带到学生群体中,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引领普通同学,将志愿精神传播到广大的学生群体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普通学生的思想,促进大学生思想文化水平提高。
志愿者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群体的思想文化水平,改变普通同学的言行举止,改善他们的生活、学习态度,增强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高校今后的志愿服務开展以及文化精神建设都有特别明显的积极作用。
四、完善志愿服务管理机制
1.志愿者的选拔
志愿服务团队根据志愿活动服务的要求,选择符合志愿服务要求的人员,在志愿者选拔过程中严格把关,对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人员进行一定的考核,保证志愿服务的正常开展,并提高志愿服务的水平。
2.志愿者的培训
志愿服务团队对选拔出来的志愿者应当进行严谨规范的志愿者培训,让志愿者在培训过程中树立基本的为人服务精神,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以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更好地对待他人和完善自身。
3.志愿服务的有序组织与开展
志愿服务团队要制订完善详细的志愿者团队管理体系,统一化、集中化、人性化地管理志愿者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志愿者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安全还可以提高每一位志愿者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4.志愿服务活动精神的总结与学习
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志愿者团体要认真总结自身优缺点,不断归纳,提出解决方案,完善志愿服务,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将志愿服务中以德育人的精神不断发展下去,通过在校园不定期举办志愿者服务精神教育讲座向大学生传播志愿服务精神。高校要将志愿服务逐渐融入教育教学的相关环节,鼓励和指导大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明确要求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志愿服务制度化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切实以志愿服务为中心,提高志愿者自身综合素质并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志愿服务团队要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严格选拔,认真培训,有序地组织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之后及时总结和学习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精神,真正起到志愿服务以德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洁.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研究[J].成才之路,2018(27).
[2]郭道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7.
作者简介:程一直(1980—),男,四川成都人,研究方向:党团建设、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