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9-08-27 03:40张雷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语感课本情景

张雷

一、创造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当根据自身班级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情景创设,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愉悦的课堂环境,以此来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阅读能力。

1.创造实体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实物对学生进行情景创造,以此来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这种办法尤其适合教师在低年级使用,低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平时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却又充满着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征,在教学时结合课本内容,通过身边的实物对学生创造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例如:教学“荷花”时,如教学条件允许,可带领学生去附近有荷花的地方,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现场进行观察,看看课本中荷花的描写与现实中的有什么区别,通过这样的观察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到课本内容,还能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2.创造语感情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给学生描绘出相应的场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学“葡萄沟”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新疆的魅力风景,当新疆的美景出现在大屏幕面前时,教师这时用带有丰富情感的语言加以描绘,介绍一下新疆当地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听完后,充分感受到新疆的魅力,产生向往,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感能力,还能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

二、加强朗读训练,锻炼学生语感

学生在学习时通过眼睛看书的感受与朗读出来的体会时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着重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锻炼,通过有效快速的训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课本中的内容,对课文中的感情也能快速的把握一些学生的思想比较丰富,在对课文进行朗读时往往会产生很多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教学《游山西村》里面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教师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进行默读是很难体会到句子中所表达的含义的,但学生在进行朗读时,就能深刻地体会到诗句中代表的意境,诗句能够很好地与学生产生共鸣,也有助于学生对该诗的记忆。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实际上是锻炼学生通过自己的口吻,表达出作者想说的话,了解作者的思想,学习作者的修辞手法。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学生对文章中重点部分更是熟识,对文章中一些描写优美的句子,感人的情节等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在新课程的标准下,要求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对自主閱读产生兴趣,从中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结合书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协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向,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书籍等加以整理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这样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不仅积累了大量的语言外的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当然,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动手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时候看见一些优美的句子时,可以在笔记上进行摘抄,也可以在笔记后面加上自己的感想,这样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经过这样的积累,会让学生在阅读时更加快速,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与课本双方之间对话的过程,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教师想要学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掌握阅读学习方法,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办到的,这时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能够更好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首歌曲,并注意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情感融入演唱过程当中。

猜你喜欢
语感课本情景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楼梯间 要小心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