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桂霞
【摘要】2018年,各地出台新的中考语文政策,促使语文教师重新审视语文教学。语文教师不再只是传授者,而要成为学习者、创新者、引领者、帮助者、契合者;学生要重新定位语文学习,成为阅读者、运用者、改变者。
【关键词】中考语文改革;教师,学习者;学生阅读者;新模式;契合
2018年开始,全国多地对中考语文提出了新的改革意见,且无一例外地把语文分值提到了150分。语文的分值提高了,语文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认可,这样,就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教好语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
首先,统编教材实施中的新启发。
统编教材在内容方面,每一课都有向课外延伸的设计,还包括“名著导读”“古诗文诵读”等板块;在教材使用方面,更倾向于教读、自读、导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向学生的课外阅读延伸,向学生的生活延伸已经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方面。它启示我们:
1.教师,就是学习者。统编教材中丰富的文化含量促使教师强化自我学习。这方面余映潮老师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余老师对中学语文教材信手拈来,得益于他多年来不倦的学习、研究和自我提升。作为语文教育专家,他每备一节课要阅读几万几十万字的资料,记下几万字的笔记,常常为准备一节课而夜以继日,这样,他才会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2.学生,就是阅读者。新的课堂,要采用多种教和学的方法,让课堂阅读变得丰富多彩;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领他们自主阅读和学习;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培养创新思维。另外,还要采用多样化阅读,鼓励学生张扬自我个性,从课内的学习向生活的延伸是语文学习的必然方向。
其次,中考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以山东淄博为例,“中考语文改革意见”明确指出:注重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注重语文试题同生活实践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着重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与传承,引导学生思维品质训练和人文素养培养。由此看来,语文学习需要和其他科目进行横向联系,更需要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及自身生活进行纵向联系。语文已经成为一门肩负着价值观取向和多元文化的综合科目。它要求我们:
1.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要注意五大“引领”:趣味引领,演绎智慧创新课堂;阅读引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引领,跟着课文学能力;课外引领,跟着生活学语文;评价引领,学好语文是自己的事情。
2.教师要关注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机契合。让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有机契合不仅是中考的要求,更是现在教育形势下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我们需要注意:学校提供相契合的便利条件,如舆论氛围的塑造,时间上的支持,对语文教师的待遇等;语文教师不以应试为目的,做到课堂教学、地方课程和传统文化教学三位一体;调整教学评价导向,评价方向转到语文教学与地方课程和传统文化的契合上。
第三,課程资源开发生成的新模式。
1.落实以教材为本,“本”上生花。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以教材为蓝本,落实基础性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和体验各种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学用结合,从而把学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因素延伸到课本以外,进而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2.坚持以拓展阅读为补充。在讲求开放性的形势下,必然要把教学活动引向更深更广阔的视野,课内向课外的拓展阅读,甚至是“海量阅读”已经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
3.开发以活动为载体的课程资源。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和自然,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体验。从而在生活中获得语文学习的实际感悟和体验。
另外,在新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师做好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的方向转变,向合作性学习的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