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成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历来为语文人所重视,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离开它而大谈特谈所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流程方式方法等,都无异于无根之浮萍;想讲一节精彩的语文课,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痴人说梦。
《我有一个梦想》围绕黑人在美国社会处处受歧视、时时受压迫的苦难处境,提出自己的梦想,表达出广大黑人共同的心声,意在为黑人同胞争取自由与平等的权利。作为一篇演讲稿,教学灵魂应该是“对话与交流”,即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思想的交流,在体会本文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文辞优美、气势恢宏的写作特点基础上,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和平斗争主张,进而感受作者争取种族平等的热切情怀和伟大的献身精神。但是其中一位教师在执教本课的时候,先出示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与思路;了解课文的主要表达技巧。2.借鉴课文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梦想的写作技巧。3.学习马丁·路德·金的热切情怀的献身精神。
教师先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发现有什么疑问,做记号。听完录音后一个学生提问空口支票指的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美国宪法规定“人人生而平等”,《解放黑奴宣言》也已承诺黑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但是一百年过去了,在美国这样一个商业社会,白人和黑人远没有平等,只是因为肤色不同,黑人受尽了歧视和迫害。“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对黑人来说只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罢了。在确认没有学生继续提问情况下,马上组织学生开始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有梦想吗?是什么梦想?2.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3.你准备怎样实现这个梦想?
剩下时间里学生都是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而展开,一直到下课铃声响起,我却没有看到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来分析本文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分析本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而体会本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这正是文章的最出彩的地方,需要教师进一步开掘。该教师在45分钟里所做的一切都只是表面文章,浅尝辄止,未能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沟通、交流,并进而产生共鸣。
这堂课照搬某些学校放手让学生表演的高效课堂模式,光有其形式,或者说为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教材本身,忽略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对学生的审美渗透,至于希望以读促写,学习借鉴这种生动具体表达自己的梦想的写法就更无从谈起。
我们准备上一篇课文,我们第一步要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传达什么样的信息。继而弄清要表达什么?怎样表达?为什么这样表达?作者之所以这样表达,背后一定有一些在文本中没有或者不便显现的相关因素;之所以这样描写,一定有相关的背景。所以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一定要关注作者的个人生平、历史背景等,做到“知人论世”,这是解读文本的前提。
可以这样说,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教师对文本的独特解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建构。如果认识到这一层,咱们还敢一拿到教材,只了解到大意就赶紧翻阅各种参考资料,上网搜寻各種教案设计吗?这无疑是舍本逐末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