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法治建设重要论述的创新研究

2019-08-27 04:16唐奕可唐圆梦
世纪桥 2019年6期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

唐奕可 唐圆梦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新时代中国的法治实践为基础,通过不断进行理论的总结、概括与深化,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家法治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习近平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强调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结合的思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是落实依宪治国的思想,坚持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的思想,强调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想,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概念,等等,这些创新性成果体现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前进方向,凝结着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法治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关键词】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法治论述创新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6-0017-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这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创新的法治理论的指导。习近平关于法治的系统性论述,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共产党的法治思想,为以后更好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关于法治论述的创新是多方面的,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结合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之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有序推进。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提出要加强法制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加重视法治建设,把法治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确保社会主义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国家稳定与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伟大成就的一条成果经验就是正确地处理好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习近平指出,党大还是法大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我们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科学把握不断变化的实际,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制定正确的规则与制度,并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与规则上升为国家法律。法律一经制定、颁布,任何团体、党派、组织、个人都要遵守,都没有超越宪法与法律的特权。习近平强调,“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1](P.20)一方面,坚持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原则毫不动摇,另一方面,坚持党必须在宪法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个原则毫不动摇。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需靠党纪党规”。[2]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先进与否直接关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国家的繁荣稳定。党的建设现代化、科学化、法治化,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向度,也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为民执政的内在要求。[3](P.80-91)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国内国际环境,面临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因此需要全面从严治党,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狠抓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加强廉政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使我党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永保先进性与纯洁性,勤勉务实,依法执政。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针对新形势下我国腐败问题所出现的新情况,呈现出的新特征,围绕反腐倡廉工作,習近平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很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为我党大力反腐,科学治腐,提前防腐奠定了基础,为全面处理好党的领导和法治的关系提供了指引。党内法规重在落实,习近平指出,“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定体系,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党章等党规对党员的要求比法律要求更高,党员不仅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而且要严格遵守党章等党规,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4](P.114)所以需要发挥好党内法规的作用,确保依法执政成为新时代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协同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工作,把党员干部言行置于党纪国法的监督之下;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遏制权力寻租,制约权力滥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更好彰显我党的光辉形象。

二、坚持以宪法为核心,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高度重视依宪治国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我国法治思想史上的一个新论断。习近平指出要以宪法作为法治的基础,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把推进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5](P.11)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并且紧跟形势、与时俱进不断修改、完善了宪法内容。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权威,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宏观性等特点。习近平指出,宪法是与共产党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维护宪法的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因此,只有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宪执政,才能推动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坚持依宪治国,首先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法治建设在立法上的目标,虽然我国目前已制定了近万部的法律、法规,基本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容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在不断推进,因而需要不断增删法律或修改法律内容,尤其要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与新领域的立法,使各项法律法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提高法律法规的实际操作性,发挥法律的最大效应,以实现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系统化与全面化,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坚持依宪治国,还要遵守宪法和法律,全面贯彻宪法实施。宪法的生命在于正确的实施与执行,习近平指出,“只有真正保障宪法有效地实施,才能赋予宪法以生命和权威,因此,全党应积极关注和做好宪法实施工作。”,“必须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切实在宪法实施和监督上下功夫”[5]论及如何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的绝对权威地位,习近平指出:“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负有严格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的重要职责,要规范政法行为,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5](P.9)严格执行宪法是依宪治国的关键环节,如果各级行政机关和党的各级部门不能严格执法,将会威胁社会的稳定,导致国家的混乱,损害党的形象,动摇我党的执政地位。为此,习近平指出要加强违宪审查、运用相应的法律规范细化宪法规定的基本内容等等。并通过了国家宪法日与宪法宣誓制度,以提高普通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依宪治国的意识,使全国人民在心中牢固树立起宪法至上的法治理念。

三、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早在 2013 年,习近平在探究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问题时,就提出了“法治中国”这一概念,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都强调了“法治中国”这一概念,并且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对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进一步深化与落实,是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到的理论价值。

首先,法治中国建设是对法治国家的進一步发展,也契合了我国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需要。习近平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出发,吸收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想,分析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具体情况,描绘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建设法治中国,要在法治建设中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方略和必要手段。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共同推进,坚持依法治国与以规治党相结合,把法治中国建设贯穿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面守法的全过程,把法治中国建设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让法治成为我国全体人民的能够认同和崇尚的价值观念,以确保社会安定和谐。习近平指出,“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社会变革中即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6]

其次,以法治推进改革。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积极谋划“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密切配合、协调推进。法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是法治建设的强大动力。一方面,改革需要于法有据,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以及巨大成就的取得都需要法治进行保驾护航。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有序进行。重要的改革举措需要得到法律授权,按法律程序行事,发挥好法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基本方略作用。另一方面,法治建设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不断向前推进。改革的举措绝不能因为没有法律保障而畏缩不前,凡是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进步、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的实践,就要敢于涉险滩,大胆尝试,并且善于总结改革的实践经验,通过理论加工把好的经验上升为法律,以更好的保障改革、促进改革。

四、重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运用

法治思维是一种与法律思维既有关联性也有明显区别的有关国家治理的理念和思路,内涵“人类符合法治的精神、原则、理念、逻辑和要求的思维习惯和程式,它是对于法治比较理性的认知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5](P.3)法治方式是在法治思维的指导下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方法与手段。习近平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到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概念,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应该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5](P.12)接着习近平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懂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的重要性。牵牛要牵牛鼻子,在法治中国建设中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群体。领导干部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起着引擎的作用,提高他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党中央多次强调,“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8](P.36)

首先,领导干部要把法治作为行为的底线,树立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自觉尊崇法律、敬畏法律,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不干违法犯罪的事情。其次,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进行工作,构建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模式。把法治思维模式贯穿于创新社会治理的思维模式之中,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使法治精神在全国深入人心,实现从法治理论到法治实践的转化,从形式法治主义到实质法治主义的升华,从局部法治到全面法治的推广。

五、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概念

从狭义角度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它指的是国家或民族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法治理念、法治信仰等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为基础,同时又是法治实践活动的反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法治文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其中内涵的精神实质,即“法治精神”或“法治理念”。正如习近平所说,“‘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这就是法治精神的真谛。”[9](P.20)2012 年,习近平发表了《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0 周年大会的讲话》,其中就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他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5]习近平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他指出,我国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10]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论述,创新点主要有:

第一,树立法治信仰。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11](P.3)法治信仰是法治国家的精神支撑和民意基础。法治社会成为现实的前提就是全民信仰法治和遵守法律,建设法治社会需要依赖广大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精神力量,强化他们法治信念,调动他们投身建设法治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法治信仰成为他们的共同价值追求。习近平指出:“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9](P.721)

第二,践行法治理念。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需要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中,必须坚定我国的法治理论自信,建设适合我国国情,带有中国语言、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法治话语体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评价体系与话语传播体系。习近平指出,“对于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12](P.346)习近平的法治理论扎根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实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法治理论和我国传统法律文化、西方法治文化的优秀成果,而不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再版,更不是西方的法治理论的翻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它自身的独特性。习近平的“法治理念”与以前“法治观念”虽一字之差,但其内涵更丰富、更深刻、更具现代性。

除了以上五大方面创新外,习近平在法治建设方针、法治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的人民主体性、人民的法治素养等方面也有创新性论述。总之,习近平关于法治的一系列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理论指导。它具有鲜明的全面覆盖、严密的逻辑体系、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务实的实践导向等特征。它有利于实施“四個全面”战略布局,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有利于党的科学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它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J].党的建设,2014,    (11).

[2]习近平.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怎样理解党规   党纪严于国法[N].人民日报,2015-02-13.

[3]黄越,徐澄.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法治型政党的    生成[J].青海社会科学,2016,(3).

[4]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   央文献出版社,2015.

[5]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05.

[6]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上的讲话[EB/OL].来源:http://www.people.com.cn,    2014 -10 -24.

[7]韩春晖.论法治思维[J].行政法学研究,2013,(3).

[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R].北京:人民出     版社,2014.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      选编(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    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      www.people.com.cn,2017-10-18.

[11]哈罗德·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中      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外文出    版社,2017.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律素养及培育路径调查研究
基层检察院规范司法行为的实现路径
领导干部为官做事为什么要紧握法律戒尺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中国特色政治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亟待编纂一部21世纪的民法典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