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教学与演唱中的咬字问题

2019-08-27 04:22赵忠博
艺术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

赵忠博

摘 要:以中国声乐作品教学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美声唱法教学过程中咬字问题的相关问题。先阐述了中国声乐作品教学与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包括字头不准确、字尾归韵不清晰等;之后介绍了对咬字的误解现象;最后,对如何解决美声唱法中的咬字问题进行了分析。达到了加深相关人员对咬字问题的理解,对于提高美声唱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美声唱法 声乐作品教学 咬字问题

美声唱法是秉承17世纪意大利音乐家声乐流派演唱风格的一种西洋声乐艺术形态,在当前声樂舞台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介绍。就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对音乐学、形态学的分析层面上,并且我国汉语歌曲的演唱主要以咬字为主,通过“以字行腔”的方法来完整的阐释演唱技巧。但是汉语歌曲中的咬字在美声唱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

一、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教学与演唱中存在的咬字问题分析

1.字头不准确问题

从汉字的角度来看,字头是一个字开始的字母,在汉语的语法中,字头的主要作用时发挥辅音的作用,因此字头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字正确发音的关键。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如果字头被咬清楚,那么后边唱出的音调才是正确的,那么歌唱的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但是在实际上,很多人在美声唱法来演绎中国声乐作品时,经常会出现字头不准确的问题,很多歌手在演唱过程中的字头模糊不清,导致出现了字头咬字不清,也没有足够的喷口与力量,最终在演唱过程中出现了发音不准确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听众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只能听到演唱者所发出的音调,却无法听清文字,这样会直接影响演唱效果。

2.字尾归韵不清楚

在我国的汉语中,汉字的韵母主要分为韵头、韵腹与韵尾三个部分,其中韵尾代表汉字发音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在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示汉字本身所具有的发音特征,需要演唱者能够收好字尾,并形成一个理想的汉字连贯效果,这样才能将汉字原本的意思完整的阐释出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演唱者的汉字发音过程中,必须要保证结束字尾只能在最后一拍不到四分之一的长度时可以将音调“收干净”,并且收音调时能够做到“力度适中”,避免因为字的收尾效果不理想而影响观众对歌词含义的理解。但是在中国声乐歌曲演唱中,采用美声唱法是经常会出现字尾收尾含糊不清的问题,影响了观众对歌曲内容的了解,无法保证汉字之间的整体连贯性,这样才能确保汉字原有的美感。

二、美声唱法中对咬字的误解

一般在中国声乐作品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问题:很多学习美声唱法的教师坚持“重声不重字”的现象,这一观点与罗西尼想法是相同的,强调了歌剧演唱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声音,“唯生论”已经成为声乐角度的重点。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中国声乐作品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于学生出现咬字不清问题的管理,这对于美声唱法教学而言是不利的。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汉语本身就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不同的声调下能够展现出不同的表达意思,因此汉语中的很多汉字、词组等都需要通过声调来区别彼此之间的关系。在美声唱法中,咬字如果不能有效的区别不同音调下的汉字意思,可能会引发歧义,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歌曲语言与生活遇见之间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因此文献明确指出:歌唱语言与发生之间是一个矛盾体。其中美声唱法的共鸣是一个全共鸣,强调了从整体的角度来了解声乐,因此为了能够达到这种艺术效果,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声音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但是美声唱法的低喉位训练与超出学生日常生活语言范围的高音确实会导致出现吐字不清的现象,但是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因为这一点就放任咬字不清问题的发展。我国声乐发展史的经验都证明,我国很多的美声歌唱者都具有高超的声乐演唱技巧,并且解决了咬字问题,因此在未来教学阶段,教师必须要重点关注这种问题,用严格标准要求学生,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三、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教学与演唱的技巧分析——以咬字问题为例

1.确定声乐作品教学中的咬字要点

从声乐的角度来看,无论任何一种风格的演唱都需要做好清晰的咬字,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咬字会因为歌唱者的发音位置、真假声比例等之间的差异,造成效果上的不同。同时,歌唱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形式,咬字不仅受歌唱者自身水平的限制,也受到听众自身欣赏水平的影响,并且在不同风格作品的咬字清晰度存在差异,因此对咬字的清晰度进行客观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中国声乐艺术根植于民族语言文化中,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民族声乐,我国的声乐技术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性。在演唱我国声乐作品中,最主要的语言就是普通话,并且根据汉语本身的发音特征,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符,虽然汉字本身无法表达音节的内容,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可将拼音字母来构建属于汉字的声乐结构。我国声乐作品的演唱一直受到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美声唱法中表现的更加明显,例如在咬字过程中,演唱者往往会在单音节字上一音到底,并且要保证口型不变,不收尾;在复音节的咬字上,应该保证口腔能够适当的调整,通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才能保证演唱效果。在鼻音类的的咬字过程中,应该保证字具有明显的鼻腔变化,并且在收音时可以直接将字音收归到鼻腔内,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咬字效果。

文献研究指出,想要快速提高美声唱法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咬字能力,就应该充分借鉴我国传统声乐中的咬字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咬字演绎水平。例如在陕北民歌《兰花花》的咬字训练中,其中有一句“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中,“线”字就需要加儿化音,并且在咬字中,一定要做到“一声平、一声背、一声圆”的基本特征,保证咬字过程中的声音圆熟并且强调饱满,这样才能保证汉字之间的音调变化中能够避免赘音,达到咬字训练的目的。

2.严格训练掌握完整的美声咬字方法

为了能够让美声唱法完整的展现我国声乐作品的魅力,就应该加强锻炼,在训练过程中重视汉字的吐字归韵的联系,并结合美声唱法的发声训练,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声演唱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美声咬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作品的咬字特点来进行训练,包括咬字的力度、字头重要的方法等,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声乐作品的艺术效果。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过于追求声音的统一与咬字力度的均衡,在美声歌唱中可能会导致歌曲失去原有的韵味,其感染力也不会得到体现。以《我像一朵雪花天上来》为例,该作品是徐沛东作曲、晓光作词的一首声乐作品,采用美声唱法可以很好的阐释《我像一朵雪花天上来》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效果。在第一段,第一句在降B音起来进行演唱,这样在演唱“我像一朵雪花天上来”时,演唱者仿佛自己就是一片雪花,整个曲调中充满着对爱的渴望。在这句话的演唱中,需要演唱者能够通过饱满的气息来做好“我”字的咬字,按照意大利元音“o”的公平位置腔上;“像”的“xiang”字要将字头“x”与“i”合并在一起快速發音,并在“a”元音位置上确定高位共鸣点咬字,并通过短促归鼻韵ng,获得理想的咬字效果。同时,在这句歌词中“一”归单元音“i”,“朵”借位“o”等等,通过这种方法来依次形成意大利元音咽部的咬字与元音转换状态。在歌唱过程中,学生在咬字时应该做到“前嘴后嘴分开”的,并让声母在前,韵母在后;咬字时要做到声母动作快捷,避免直接影响母音在腔体内的发音效果。从声乐演唱技术的角度来看,在演唱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元音的美声效果达到预期水平,就需要清楚的发出声母与韵尾的归韵效果,并在艺术的角度上融合数据演唱者自己的风格表达方法。这种策略不仅能够让美声的唱法满足艺术规范要求,也能在这种方法下做到“字正腔圆”,取得理想的美声演唱效果。

3.确定美声唱法中咬字的注意事项

从目前我国声乐作品演唱与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我国汉语的歌唱手段与意大利元音共鸣咬字上由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的重点方向。根据当前美声唱法的教学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进一步解决歌唱过程中的咬字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在单韵母发音时,可以借助意大利元音咬字发生的发生,通过在借位元音共鸣共鸣的基础上做好正字,这样就可以一步到位畅想,在时值结束后截声收气。

(2)在复韵母发音时,可以借鉴意大利语的二重元音与三重原因的发音技巧,在发音时能够快速抓住关键母音的在借位元音上的正字技巧,在唱响之后能够将其引长,并在其他母音上做过渡。这样在时值结束后,可以指导学生用后缀母音进行收音,这样就能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3)鼻韵母可以参照意大利语发音方法,能够及时抓住关键母音在借位元音上的共鸣位置,在确定正字之后,唱响并引长,在时值结束时能够做好鼻韵处理;若在演唱过程中需要连接下一字,则需要快速与其声母连接出声;若下一字无声母,则需要与韵母连接发声。

按照上述方法,在美声唱法中,需要按照意大利元音高位共鸣咬字的发音方法,通过母音归位与借位的方法,确定在汉字发音过程中按照汉字本身所具有的咬字特征,在歌唱过程中能够确定字头、字腹与字尾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美声唱法中,能够有效处理我国声乐作品中的咬字问题,最终提高了学生的演唱技巧。

结语

在美声唱法中,让同学掌握正确的咬字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上,目前在美声唱法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种误区现象将会直接影响美声唱法的歌唱水平。因此对相关人员而言,在未来工作中必须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美声唱法技巧,并从咬字问题入手,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最终提高学生的美声唱法水平。

注释:

候婉琪.探讨用美声唱法演唱中国声乐作品[J].黄河之声,2015(22):93.

颜瑜颉.浅谈民族声乐教学对于美声唱法的融合[J].音乐时空,2015(21):135-136.

曹凤娇. 美声唱法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思考[D].沈阳师范大学,2015.

彭丹雄.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向探析[J].杭州: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2-23.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美声唱法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美声唱法中国化的研究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民族声乐教学受美声唱法的影响分析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探讨
美声唱法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研究
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美声唱法金奖获得者 张学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