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对比冲突品人物形象

2019-08-27 04:14杨舒曼
新教师 2019年6期
关键词:灯草监生儒林外史

杨舒曼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2.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对比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进行运用。

3.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感受人物描写的无限精彩。

【教学重难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运用对比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在写作中进行运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感受名著魅力

师:我们来做一个课前热身,听我描绘一个人物形象,你们迅速抢答是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手持金箍棒,捉妖降魔,七十二变。(孙悟空)

少年英雄,三头六臂,带有六件法宝。(哪吒)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持鹅毛扇。(诸葛亮)

师:老师很好奇,你们怎么能一下子说出这些人物的名字呢?(人物特点鲜明、人物描写生动)

设计意图:通过猜经典名著中的人物,感知人物的鲜明个性,目的是在激發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引入课题,检查预习情况

(一)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来自经典名著。(出示《儒林外史》并介绍)

(二)学生齐读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板书课题。师指导多音字“监”的读音、“监生”的意思)

(三)师:昨天老师布置了让大家预习课文的作业,下面我要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 字音检查(多音字):一日重似一日、一声不倒一声、挑掉一茎。(重点提醒“倒”的读音)

师:在预习中是否发现这篇课文和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古白话文)古白话文中许多词语在古今表述中存在差异,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理解它们呢?(看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

2. 词语解释。

(1)有课下注释的。

(2)没有课下注释的。(出示:诸亲六眷,泛指许多亲戚;管庄的家人,管理庄户的管家仆人,记念,挂念;不相干,没有任何关联;登时,顿时)

设计意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课前预习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也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三、初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一)初读课文

课文塑造了哪个人物形象?(严监生)他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概括,并从文中画出依据。

(二)感知人物形象

1. 通过初读,你认识了怎样的严监生?(爱财如命、吝啬、富有……)请学生写在屏幕上。

2. 圈画出“吝啬”,吝啬是什么意思?(小气、抠门)

3. 你们知道吗?严监生的吝啬可是闻名世界的,他被称为是世界文坛上四大吝啬鬼之一,到底吝啬到什么程度呢?咱们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感知人物形象——吝啬,同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为下文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四、细读课文,品析人物特点

(一)细读课文

要感受一个人物的形象,可以先从直接描写人物的语句开始。边默读课文边找出文中描写严监生的句子,想想他的吝啬表现在哪里。

(二)交流分享

1. 对比一(临死前的状况与垂死挣扎)

生:我从严监生快死了还伸着两个指头惦记着两茎灯草看出他是吝啬的。

师:严监生快要死了,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呢?(让学生指出描写严监生临死状态的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

师:严监生已经奄奄一息了,只差最后一口气了!可是总不得断气,他惦记什么呀?(两茎灯草)从哪里看出他惦记的是两茎灯草呢?

找出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再读一读。(出示: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紧了。指导朗读:特别注意这一句的朗读,抓住“滴溜圆”“狠狠”“越发”)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严监生为了两茎灯草正拼尽全力,做垂死挣扎)

(出示:他听了这话……没了气)

师:以上句子都是什么描写?(动作、神态)临死前的严监生已经三天不能说话了,可他却为了两茎灯草在垂死挣扎,这人可真是(吝啬)啊!

师:一边是临死前的(奄奄一息),另一边是为了两茎灯草的(拼力挣扎),这是什么写法呢?(对比)

师:通过这样的对比严监生吝啬的形象在我们的眼前渐渐清晰起来了,文中还有像这样通过对比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语句吗?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制造第一次对比冲突,抓住严监生临死前的“奄奄一息”和为了两茎灯草的“垂死挣扎”进行品读,对严监生吝啬的形象有了初步了解。

2. 对比二(常人临死前的牵挂与严监生临死前的牵挂)

生:亲戚们的猜测中也有对比。

(1)师:亲戚们猜什么?(两个指头)是怎么猜测的?(课件出示大侄子、二侄子、奶妈、赵氏猜测的话,学生快速浏览)

(2)这段文字如何形成对比呢?(别人都猜错了,只有赵氏猜对了)

(板书:两个亲人、两笔银子、两位舅爷、两茎灯草)

(3)别人猜的都是(重要的东西),而赵氏猜的是(微乎其微、极不重要的东西)。

小结:这么不重要的两茎灯草,却让严监生不得断气,这人可真(吝啬)啊!

过渡:还有对比之处吗?让我们来聚焦这两茎灯草吧!

设计意图:这是第二次对比冲突,也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常人临死前的牵挂与严监生临死前的牵挂形成巨大的反差,再一次突出了其吝啬的人物形象。

3. 对比三(两茎灯草和一屋子的人)

出示课文插图,聚焦两茎灯草,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灯火(微弱、昏暗)。

师:观察这幅图,找找对比之处。

文中写道“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这么昏暗微弱的灯草与这一屋子的人,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啊!严监生居然还要挑掉一茎,这人可真(吝啬)啊!

设计意图:借由课文插图呈现了第三次对比冲突,微弱的灯火与一屋子的人,严监生吝啬的形象自然不言而喻!

4. 《儒林外史》有一段话是这样描写的。(出示原文:“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幾百两银子。”——节选自《儒林外史》)

师:从这段文字中,是否也能读出对比呢?(有钱与两茎灯草)

5. 总结:这么一个家财万贯的严监生看到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却断不了气,现在你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个人物的形象吗?这真是(吝啬)的人,而且是吝啬到了极点!吝啬得不是人是鬼!(板书:吝啬——鬼、守财——奴)

设计意图:课外资料的适时引入,一次又一次的对比,严监生吝啬鬼、守财奴的人物形象已然深入人心。

五、体会写法,学会迁移运用

1. 经过一次次的对比,严监生吝啬的形象不断丰满、立体起来了。让我们回忆一下,在这堂课上,我们一共学习了几种对比手法?(人物自身行为的对比;与其他人之间的对比;物和人之间的对比)

2. 你们是否也可以尝试用这样对比的写法,以“他(她)真”写一写你身边“性格鲜明”的人物。

3. 学生练习写作。

4. 展示学生作品并点评。(围绕是否有对比描写、人物形象是否鲜明来评价)

设计意图:写法的迁移在课堂上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课堂的练写,学生对对比写法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拓展课外阅读

师:这堂课的学习马上进入尾声了,最后我们再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猜一猜,这么吝啬的人,他大老婆得了重病,他愿意花大钱为她治病吗?大老婆病死了,他愿意花钱大办丧事吗?他的哥哥犯了事,逃了,知县到家里抓人,他会花大钱消灾吗?(预测:学生纷纷猜测,均猜测为严监生不会舍得一分钱)

师:你们全都猜错了。我只透露一点点秘密。(出示:为了治好妻子王氏的病,他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王氏去世,他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他哥哥犯事逃了,差人来抓,“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节选自《儒林外史》)

师:这一切的一切,显得让人不可思议,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儒林外史》这部名著,走进一个内心复杂的可怜吝啬鬼。

作业:走进《儒林外史》,品人物描写精彩无限。

设计意图:与开头的猜一猜相呼应,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儒林外史》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既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又建构起了大语文的学习观。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温泉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猜你喜欢
灯草监生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的吃播
冤案:严监生不是超级吝啬鬼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不识“斋戒”闹笑话
《儒林外史》戏剧演出资料考辨——兼谈《儒林外史》创作中的明清互现
18岁县令破解无伤痕命案
《儒林外史》的坡式交际模型
灯草与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