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网络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国高职院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文章结合高职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提出如何创新高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推进高职院校良好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6-000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04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运用,使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上网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这一情况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大环境,不仅给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使得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面临工作开展新挑战[1]。如何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重视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是目前身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思考并努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对当地高职院校开展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调查,我发现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其一,多数高职院校均缺乏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及专业网络思政教育经验的师资团队。在开展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由于部分教师并未形成良好的思想認知,且缺乏对网络规制的认识度,同时还缺乏道德知识,并不具备较强的政治敏感度,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为迟缓,无法掌握新时期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本质,仅仅凭借自己的旧观念及教育经验,必然无法提高教育效果。
其二,高职学生的网络思政教育载体过于单一陈旧,多数高职网站作为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载体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从而难以接受全面教育。再加上诸多高职院校并未设置思政教育专栏,仅仅敷衍了事地上传一些党的政策方针及实事政治内容,与学生之间缺乏交互回馈。
其三,缺乏制度保障。由于目前的高职学生受信息化社会影响,思想多变,所以高职的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就显得尤为关键。制度保障作为促进高职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制度化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过多地停留于书面规范层面,缺乏全面的执行力,导致网络制度建设滞后。
(一)积极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利用网络
网络在给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带来诸多便捷的同时,也作为一把“双刃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理念,传播着一些负面信息及不良观点,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学生还尚未深入社会,思想理念也尚未成熟,并不具备较强的是非判断能力[3]。所以,高职院校的班级导师以及辅导员,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层面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形成对网络的正确认知。强化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平台思想渗透这一问题。通过切实保障网络文明行为规范建设,积极引导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从而积极构建健康、文明、有序且干净的网络环境。
(二)建设高素质网络思政教育师资团队
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师资团队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最终成效的好坏,所以教师的能力至关重要。由于网络环境具备明显的特殊性,因此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极高的政治素养水平,还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知识能力以及思想素质。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所需的网络信息素养及相关知识能力。包括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较强的网络语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所以,通过培训有关人员,如网络联络员、网络研究员及评论员,从而提升高职网络思政教育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保证教育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三)丰富高职学生思政教育载体
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展开网络思政教育,仅仅停留于网站教育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目前网络载体十分丰富多样,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因此,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逐步丰富开展教育工作的载体,从而落实开展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目的。譬如,开设网络思政教育微博,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发起热门微博话题、开通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参与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实现思政教育目的。还可以运用通讯软件微信或是QQ等,构建聊天交流群,确保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更加高效、直接且便捷地开展。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实现了充分的互动沟通,也便于及时掌握高职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
(四)加强网络管理规范制度
在开展高职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制规定,借助校园网展开管理工作,学校有关部门还需要制订针对性的网络教育管理规章机制,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上网行为及网络平台使用情况进行明确规定,以此确保学生能够养成健康上网的良好习惯。还可以构建防火墙,预防不良信息的传播,以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时引导正向的舆论导向,避免负面舆论腐蚀学生的思想。
总而言之,要重视创新高职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新途径,指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培养其对媒介的正确认知及批判能力,真正促进高职学生的良好健康成长,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乔智.浅谈网络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84.
[2]崔蕾.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8.
[3]刘双.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47.[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刘超(1979.1— ),男,汉族,河北廊坊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