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相富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学科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需要攻克的难题。高中物理这一学科是培养学生对世界上物体的运动现象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学科,学术性较强,很多学生学起来有一点吃力。在高中物理课堂上运用问题教学的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教学趋势。本文从高中物理教学的不足和如何开展高中物理问题式教学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式教学;策略
相比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更加倾向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原理,定理内容多,计算公式多,学生们学习的难度大。问题式教学是老师通过创设问题,将课本中的重点、难点逐一的向同学们以“你问我答”的方式展现出来,加深同学们对课本知识点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高中物理教学的不足
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注重课堂的效率,所以老师上课的节奏特别快,很多学生都跟不上。学生们往往这部分内容还没有学透,就又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导致很多学生学起来吃力,长此以往,很多学生都开始讨厌物理的学习。另外,很多学生,尤其是很多女同学,一开始就对物理的学习没有兴趣,觉得物理课无聊。在物理课上都是老师在努力的讲,学生们吃力的跟上学习进度,然后再做大量的练习题,课堂氛围往往特别压抑低沉,这些都极其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是所有老师的教学目标。
2 如何开展高中物理问题式教学
2.1 生活问题为切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如何给学生们灌输更多的物理知识,如何让学生们提高分数。久而久之,学生们会对物理学习感到厌烦,觉得物理是一门特别乏味枯燥的学科。其实物理学科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物理的学习不仅具有生活中的实用性还有很多乐趣。老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问题,来引领学生们探索物理的奥秘,培养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高一物理上册《摩擦力》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给同学们看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超市传送带运送的视频片段,然后询问同学们“为什么传送带上的物品会随着传送带的方向运动,而不会滑落?”然后老师再用黑板擦来擦黑板,让同学们观察,在擦黑板的过程中“黑板擦的毛是的运动方向和黑板擦的运动方向是什么关系?”然后老师可以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通过自行阅读课本来回答这几个问题。然后老师随机抽取几位同学回答,回答的对的地方老师要给予肯定和奖励,回答的错误的地方老师要及时的纠正。这样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进行课本上知识的询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实验问题为基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的定理都是靠不断的实验才得出的。高中物理作为一门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原理的学科,做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让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高一物理上册《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这一章节中,老师可以安排同学们在物理实验室来完成这一章节的内容。老师在实验之前先布置几个最常见的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在实验的过程中来解决。如:“求解纸带的加速度和每一点的瞬时速度?在小车质量不变,不断改变拉力的情况下,加速度a和合外力F之间的关系图?”然后老师,给同学们演示一遍怎样做这次的实验,再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回答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学习趣味,还培养了学生们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2.3 问题意识为根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著名教育家、学者,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就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方法解决问题,才可能找到独立思路。”所以,在日常高中物理课堂中,老师要培养学生们善于观察的能力,挖掘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例如:在老师在讲解高一物理下册《平抛运动》这一章节之前,老师可以拿一个乒乓球,讓乒乓球沿着桌面滚下。老师反复做这一个动作,让同学们思考发现了什么问题?当有同学举手回答,发现了为什么乒乓球每次落地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弧形时,老师再开始讲解课本上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改革的加深,老师要改变以往陈旧过时的教学观念,要将课堂上的主导权还给学生,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在高中物理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将设置问题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印象,活跃课堂的氛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面的提高,创建高效的高中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 陈汉东.问题教学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普童话,2016(39).
[2] 耿艳.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4).
(作者单位:广西横县峦城完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