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儿童情商的培养,是促进儿童成长成才的前提条件。特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儿童情商的必要性与培养策略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正确利用课堂、课外时间,培养儿童情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情商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情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6-009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85
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情商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有相关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取决于其智商的高低,剩下的80%则取决于情商。由此可见,情商对于人的重要性。对于学生而言,情商的高低水平会影响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也会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与一生的发展。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儿童情商的培养,语文教师应立足实际学情,合理选择培养策略,促进儿童情商的提高。
在心理学中,人的智力分为智商与情商两种,智商是衡量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而情商是指一种认识、了解与控制情绪的能力。情商的高低水平将直接影响人的方方面面。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教育中往往看重学生学习成绩,对学生情商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一些儿童情商水平较低,给儿童的成长与发展造成了阻碍。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观念也发生了些许变化,学校、家长也开始重视儿童情商的培养与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儿童情商,教给儿童为人处世的道理,有助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可帮助儿童更为妥善地解决人际关系,增强与同学、教师的沟通交流,让儿童在充满友爱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儿童进行情商培养,可锻炼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有效化解各类不良情绪,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儿童情商,可有效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让儿童对学习、对生活充满热爱[3]。
(一)抓住课堂教学
课堂是培养儿童情商的主要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时间,结合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式,并通过言语引导、肢体动作感染等途径达到培养儿童情商的目的。如在进行识字部分《荷叶圆圆》的教学时,教师可选择游戏式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并对儿童情商进行培养。如将课堂设计为“进入游乐场—语文新发现—词汇比拼赛—朗读我喜欢—知识小检测”这样的游戏环节,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其中,让儿童主动思考、积极实践,使其在具体的游戏与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情商。
(二)开展课外活动
除去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儿童情商的良好契机,教师要能抓住儿童生性活泼、好动、爱玩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在课外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儿童情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如在开春时节,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春游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同时,通过春游活动,也能让儿童更为直接、真实地感悟大自然、体会大自然,有效培养儿童对自然、对生活以及生命的热爱,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充满生命活力的青少年。再者,教师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组织儿童开展社会帮扶、敬老院慰问等活动,让儿童与社会接触,促使儿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学会孝敬长辈,学会感恩。
(三)促进师生沟通交流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交流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交流沟通,教师明确学生所想,了解学生所需,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与帮助,是促进儿童情商提高的必要举措。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教师怀有畏惧心理,往往不敢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导致学生与教师互动较少,不利于儿童情商的培养。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主动创造师生互动条件,如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或是创新教学方式,将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引进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了解学生性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情商。
同时,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感性是语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利用语文知识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感性思想,通过语言的溝通给学生以关心,实现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这对培养儿童情商有诸多益处。
总而言之,情商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儿童情商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实际学情,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充分抓住课内、课外时间,有效培养儿童情商,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荣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情商的培养[J].学周刊,2019(7).
[2]陈丽云.情商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材分析[D].五邑大学,2017.
[3]韩运乐.浅析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儿童情商的培养[J].现代妇女(下旬),2013(12):162.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路艳芳(1982.2— ),女,汉族,甘肃岷县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