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玲 卢津聿
摘 要:心理困扰现象以及拖延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十分普遍,而心理困扰也有其各种各样的成因。本文旨在辨析一些常见心理困扰与拖延现象的相关性,分析拖延现象的成因,以及探索针对大学生群体哪些举措可以改进拖延现象。
关键词:拖延问题;大学生;心理困扰
一、拖延问题概况及研究现状
(一)拖延问题概述
拖延,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对于大学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拖延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严重情况拌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拖延问题从根本而言并不是时间管理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拖延的情绪根源设计内心感受、恐惧、希望、记忆、梦想、怀疑以及压力;现实根源是拖延者与时间的纠葛;生物根源有遗传引起的大脑、身体结构的不同;人际关系根源来自社交关系和家族背景。焦虑导致拖延,拖延至更焦虑,如此的恶性循环使得拖延问题导致高压力、低自尊、健康问题等等。
人们常常将自我价值感看作个人能力、表现的体现,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現”
而拖延就是打断能力与表现之间等号的工具,一经拖延,上述等式很可能就变成下式——
“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
表现不再等同于能力,因为缺少其中完整的努力。通过拖延安慰自己的人让自己相信他们的能力大于其表现。
(二)拖延问题研究现状
拖延行为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但这个问题引起关注仅仅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对拖延问题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也存在不同判定标准。在拖延的历史性概述中Ferrari发现拉丁语的拖延至“把事情留到明天做”,截至18世纪中叶这个词都是没有贬义的,而现在却有消极含义。Milgram等把拖延看作是一种行为倾向。Chu等提出被动拖延与主动拖延,认为不是所有拖延都是有害的。Diaz-Morales分析得到四个引起拖延的因素——拖延行为、优柔寡断、不守时、缺乏计划。Steel等对引发拖延的原因进行了预测——任务厌恶感、自我效能感、冲动性和动机。
随着整个社会、各个行业运转速度的加快,大学生生活节奏也显著增快,大学生拖延现象非常普遍,心理问题发生的比例也随各方面的压力显著增大都显著上升。国内有关大学生拖延问题的研究较少,有关心理问题与拖延的关系更是鲜见。拖延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该问题的紧迫性日益显著。
二、拖延现象的成因
针对应对问题时的拖延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有生物原因、行为原因和心理原因。
生物原因:对于有些人而言,拖延可能是天生的。Arvey, Rotundo,Johnson与McGue(2003)对118对同卵双生子与93对异卵双生子的研究发现,拖延存在基因遗传性。
行为原因:来自幼年起第一次拖延行为的记忆,已成为现在拖延者当下解决问题的惯用资源。
心理原因:焦虑与抑郁被认为是与拖延最为相关的两类情绪,研究证实,人的情绪稳定性越低越有可能拖延。害怕失败、害怕成功、缺乏对未来的现实感,以及追求时间紧迫带来的刺激感也是诱发拖延的心理原因。
三、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中拖延特点的分析
(一)生涯发展与学习创新问题
学习与自我发展是大学生的主业。大学生尤其是重点高校的学生,学习深度、广度均有显著提升,出现的学习问题主要有:缺乏学习目标、专业课程学习压力、考试焦虑、学习动机缺乏、学习方法不当、自我定位过高等等。刚入校时,大学学习方法与高中相比转变很大,也容易导致一时间难以适应的现象。
学业拖延的学生钟爱着一些信念——“优秀不用努力”,他们期望学习应该是纯粹理智上的享受,对必须付出的努力感到自卑与失望,因此选择通过拖延来回避努力;“一不做,二不休”,这些学生往往希望成绩一定要拔尖、生涯规划一定要优异、课余生活一定要多姿多彩,又担心付出最大努力来完成还是不够好,此时的拖延变成了应付恐惧心理的一个策略;“稳定心态”,在本该完成任务的时候陷入对自己已取得成就的满足感中,想到之前的类似成功经历,便认为此时也能根据经验很轻松完成,这种稳定心态也被用来安抚自己。
(二)自我意识与人格培养问题
随着年龄成长,大学生自我认知进一步发展,人格培养接近成型。自我认知的意识明显增强,主动了解自己的过程更多,自我评价能力增强却又缺乏客观的现象,只看到表面而忽略本质。自我体验丰富但易波动,体验积极肯定自我与消极否定自我交替。自我控制的主动性增强,有发展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受社会现实影响明显,易陷入意志发展的种种误区。
担心自己自我价值受到损害的人往往会有拖延的选择。他们往往是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他们钟爱着这样的信念——“我应当拥有自由”,拖延者仍然用表现来衡量自我价值感,不过这里“表现”是“不表现”,通过不作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得到了加强。因为害怕被能力被他人检验,这些拖延者选择用拖延之战来直接证明自己在独立性方面的能力。因此,拖延的行为将危害遗留在他们自我意识的察觉、人格的塑造培养上,造成懒惰、退缩、虚荣、依赖等易感心理危机的不良意志品质。
(三)人际交往与恋爱问题
大学的人际关系和高中阶段的人际关系有明显的不同,大学的人际关系更类似成人间的以和谐为重的人际关系。部分大学生不愿交往、不敢交往或不会交往,致使很多人体验到孤独、寂寞、害羞、恐惧、拘束等体验,进而在交往过程中出现沟通不足或过多、人际冲突矛盾。恋爱方面也是如此,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爱情存在一些非理性观念。
在人际交往、恋爱问题处理上选择拖延的同学往往相信这这些信念——“我不能伤害到别人”,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不会伤害到他人的完美朋友,害怕自己的需求欲望伤害到他人,于是对自己的需求加以掩饰的同时这些恐惧也就成了拖延的主要诱因。“我无法忍受失去”,他们宁愿用别人的错误折磨自己,也不愿意尝试与对方共同解决,因为解决可能会冒着两人关系破裂的风险。
任何人际关系中都涉及边界和亲密之间关系的问题,推迟和拖延并不能解决关系中的根本问题。可以就将此看作一次让心灵成长的机会,无论作为个体还是伴侣,解决彼此问题都可以成为不断学习拓展的一个途径,拖延正是阻碍成长的绊脚石。
(四)情绪管理与挫折应对问题
生活在大学的复杂环境中,大学生都会不断经历荣辱得失、挫折顺境,感受喜怒哀乐忧思悲。常见的情绪困扰主要有焦虑、自卑、抑郁、嫉妒、内疚等。大学生因为考试压力、人际交往以及对自我形象的在意而焦虑,对自己不足的遗憾而产生自卑,心理生理等原因产生抑郁。
情绪困扰者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信念——“平庸会招致轻蔑”,他们希望自己每一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也会在表现平平的时候他们选择相信如果时间足够多的话理想还是可以实现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断与他人比较,以此来减轻自己的羞耻感、内疚感,得到“我不是最拖延的人”的自我安慰。这样拖延者把缓解消极情绪的出口用拖延堵死,更易引发羞怯、抑郁、焦虑、情绪化、偏狭的体验加深。
四、针对大学生的拖延现象的应对措施
(一)普查筛选
现有的拖延量表常用的有主动拖延量表(NAPS)、学生拖延评估量表(PASS)、艾特肯拖延问卷(API)等,选用这些拖延量表均可普查可有效筛选出有拖延倾向、拖延行为的学生。普查初测之后进行详细筛查,通过学校心理老师、辅导员老师谈话等的方式,判断其拖延与心理困扰程度。也可通过班级汇报等方式,由与同学密切接触的班干部、心理委员等,发现有拖延倾向的学生,上报给学校有关心理老师、辅导员老师,评估拖延对其的造成的心理困扰程度,及时干预。
(二)开展相关讲座
面向拖延特征的学生开展自我认知、时间管理等主题的讲座。首先,号召学生接纳自我,接纳焦虑等情绪,停止自我批评的行为,识别在拖延过程中出现的非理性认知。带领他们找到自信的依据,建立起自信系统,培养积极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效能感。其次,给予学生一些可操作技巧的指导。如练习判断时间,利用微时间,多预留方案预防意外,合理任务委派,找到自己的最佳时间,享受自由时间等。教会他们从根源上避免拖延带来的心理困扰。
(三)发挥小组作用
群体是种有理解和互助作用的人际交往情境,常见的群体有本身存在的学习小组,也可以是后期组成的团体辅导小组。利用现有小组机制,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创立打卡制度等,朋辈间互相影响,充分利用同伴效应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也可以通过团体辅导方案,不仅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而且能够充分利用群体间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Jane B.B&Lenora.M.Y,Procrastination [M] 蒋永强 陆正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FerrariJ R.If I Wait, My Partner WiU Do It: The role of conscientiousness as a mediator in the relation of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nd perceived social loafing[J].North American Joumal of Psychology,2012,14(1):13-24.
[3] Milgram, Mey-Tal, & Levison: Procrastination, generalized or specific, in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parent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8,23(2): 297-316.
[4] CHU AHC, CHOI JN. Rethinking procrastination: Positive effects of active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on attitudes and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5,3(3):245-264.
[5] Ferrari, J. R., Diaz-Morales, J. F., OCallaghan, J.,
Diaz, K., & Argumedo, D. (2007). Frequent Behavioral Delay Tendencies by Adults: International Prevalence Rates of Chronic Procrastination[J].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38,458-464.
[6] Steel P. 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 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7,133:65-94.
[7] 龐维国,韩贵宁.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6,60-94.
[8] Richard D. Arvey,Maria Rotundo&Wendy Johnson. Genetics and Leadership The Determinants of Leadership: The Role of Genetic, Personality, and Cognitive Factors[R].Working Papers,2005,10,009:1-20.
[9]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5:424-467.
[10] 林中永,杨新国.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失败恐惧与拖延行为关系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7,5:475-480.
[11] 吴蕾.因学习拖延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J].中国教师,2011,18:77-80.
[12] 乔坤,高亚.医学生拖延行为与16PF的相关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3:33-34,61
[13] Joseph R. Ferrari.Dysfunctional procrastin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lf-esteem, interpersonal dependency, and self-defeating behavior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4.17:673-679.
[14] 刘明娟.自我差异、完美主义、拖延与情绪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15] 李明忠.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4-8.
[16] 闫蕊.我国大学生学业拖延的成因与干预[J].青春岁月,2018,2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