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二十世纪末,区域合作已然成为一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功,东亚伴随着东盟、“10+3”、中日韩合作、东亚峰会的发展,推动着东亚一体化进程,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问题,如何克服来自一体化自身以及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摆脱困境找到合适的路径,文章对此提出拙见。
关键词:东亚一体化;困境;路径
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之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然是大势所趋,东亚一体化发展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面对着外部的环境、东亚各国之间的发展差距大、政治制度、文化上的差异、主导国家不明确等诸多困境,对东亚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提出了考验。
一、东亚一体化的发展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1990年12月提出了建立东亚一体化的建议,主张建立“东亚经济集团”,1995年提出了“东亚经济核心论坛”的设想,奠定了东亚区域合作的理论基础。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使东亚各国损失严重,意识到区域合作的重要性,抱团取暖,形成合力。“共生”、“一体”的意识更加的强烈,东亚一体化进入到讨论阶段。同年,12月东盟与中日韩在吉隆坡举行了首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开启了东盟与中日韩合作的进程,在1999年东盟扩大成10国,机制被简称为“10+1”以及“10+3”机制,在第三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促成了《东亚合作的联合声明》,东亚各国对于促成区域合作的态度积极,东亚一体化合作进入到了新的转折点。2000年在第四次領导人会议上对围绕东亚的前景和加强合作上彼此交换了意见。在2001年的第五次领导人会议上讨论了东亚展望小组报告,次年的第六次领导人会议上最终通过了东亚展望小组报告,决定稳步推进各领域的实质性发展。截至到2019年1月,领导人会议已经举办了21次,在经济领域、创新、人文以及金融安全领域展开更高水平的合作。
二、东亚一体化的困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动之下,西欧、北美的区域一体化合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东亚一体化的推进相对而言,显得姗姗来迟,目前,就实际发展来看,东亚各国短期内是很难形成像欧盟一样超国家的联盟,一些内部外部的因素使得东亚一体化进程缓慢。
(一)缺乏明确的目标
2001年韩国“东亚合作展望小组”为东亚地区涉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建议建立一个地区内所有国家都能和平、繁荣、进步的东亚共同体,还提出了建立东亚自贸区,推动东亚区域内的经济、政治合作体制的不断完善,推动“10+3”机制向东亚区域合作机制的发展,努力拓宽区域内的合作领域。2002年的第六次领导人会议上通过了《东亚研究小组最终报告》。成立东亚峰会的起初想法是建立一个在东亚区域内的组织,但是对于峰会的性质上各国就产生了分歧,中国与东盟国家认为是“10+3”机制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其涉及的也是关于东亚国家之内的合作升级,但是日本等国家坚持认为峰会应该是具有开放性,应该吸纳新西兰、印度等国家,以此来抗衡中国的影响力,在2005年首届东亚峰会的召开,除了10+3原有的成员之外,还增加了印度、新西兰、澳大利亚,似乎与之前建议成立峰会的性质与目标上产生偏离,在2010年随着美国和俄罗斯的加入,也使得东亚峰会成为了更高层次上的领导人会议,东盟一方面继续维持着东盟共同体的建设,另一方面是如何协调各国来谋取利益的最大化,日本更多是为了依靠域外大国的介入来平衡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
从目前来看,东亚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自由贸易区阶段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就合作机制的建构上来看还需好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区域合作总体目标不明确,也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主导国家的缺失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所以一体化程度最高,效果明显很大程度上是有着法、德以及美国作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导者,这就像一艘船在海洋当中航行需要掌舵者一样,一体化合作当亦是如此。
东盟作为东亚区域合作的主推者,但是从东盟各国实际的发展水平上来看,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上,各国的实力较小,在平衡区域内部的各方利益无法做出牺牲,很难成为东亚一体化发展的主导国家;日本作为东亚国家发展的佼佼者,有着东亚经济发动机的称号,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上也是沉默许久,近些年来开始逐步回暖,就对历史问题的承认态度上以及一直“托亚入欧”的倾向,很难取得东亚国家的信任,并且一直对美国较为依赖,外交的自主性受到很大的影响,难以担任东亚主导国家;中国具有着极强成为东亚一体化主导者的资格与能力,从古代的封贡体系就确立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秩序,再到现在对东亚一体化发展上一直是十分支持,在资金投入上也相当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对东盟的输出能力有限,因此,就现阶段而言,中国暂时无法担任东亚一体化的主导者。
(三)制度文化上的差异
相同的文化圈与制度是推动一体化的重要保证,与欧盟不同的是缺乏一直的政治制度与文化,这也为东亚一体化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东南亚与东北亚之间的文化差异,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东南亚偏向于西方文化,东北亚地区则是儒教文化圈影响广泛,但是其中还包括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也使得东亚地域下的文化丰富多样,制度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存在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君主制度等等。
三、东亚一体化路径
东亚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困境的同时,也为未来发展中的路径选择提供借鉴,在加强区域合作、完善主导国家责任以及如何处理域内国家之间的关系上提出路径选择。
(一)完善区域合作机制
东亚国家应该加强多边合作,拓宽多种领域合作渠道,建立有效的区域合作机制,经济机制可以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基金多少来分配决策权,“10+3”机制为主体,在现有的经济合作当中逐步确立决策权,发挥《清迈协议》的作用,投票权与对基金的贡献程度相挂钩,一方面可以促进各个国家对区域合作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确保了投票权容易落到少数的国家中,体现权力平等。政治机制的建设上参考欧盟实践的人口比例加权表决,是指不按传统表决制度的一国票,而是依据一定标准,如成员国人口、对组织贡献大小、责任大小、利害关系等因素赋予国家投票权的一种表决制度,这个方法可以适用在东亚峰会上,由于国家涉及较多,除了东亚地区的国家还包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唯一可以作为最大公约数来制定决策机制的只能从人口上做考虑,按照人口比例实行加权表决,就像欧洲理事会议事机构协商大会那样,实施人口比例加权表决。
(二)明确主导国家责任
在逐步完善相应的合作机制的同时,解决东亚一体化合作上主导国家缺失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正如上文提到的,中国是有着成为主导国家的潜力,并且对该地区发展的贡献也是绝对的,不断地向东亚一体化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在逐步确立主导国家的同时也要处理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力不断发展,区域影响力也不断提高,美国作为东亚一体化区域外的霸权国家,一直插手东亚事务,并且拉拢日韩来对抗中国,处理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的同时也需要主导国家协调域内国家间的利益,明确职责,逐渐形成一种势不可挡的合力,削弱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控制力。
(三)协调东亚国家之间的关系
由于受到二战的影响,东亚国家对领土主权的敏感程度很大,在深化一体化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部分主权需要协调,这就使得东盟国家有芥蒂,加之日本以及西方国家一直宣传的“中国威胁论”,加剧了这种不信任感,近几年来,中国的“一带一路”带动了沿线国家一起发展,“高铁外交”拉近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中国所做的一切让“中国威胁论”的言论不攻自破,但是未来还需要面临的是历史领土的争端问题,以及日本对历史的态度,美国利用着领土争端不断挑起事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东亚国家之间的情感,这就需要主导国家利用和平谈判的手段消除彼此之间的防范与猜忌,加强安全合作,减少东亚国家之间的摩擦与内部矛盾,加强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东亚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区域内的凝聚力。
综上所述,针对问题找到解决路径,未来东亚一体化发展前途不可限量,以区域带动各个国家发展,以各个国家的发展腾飞整个区域,最终促进东亚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彩珍.东亚一体化的困境:路径之争[J].教学与研究,2010(5).
[2] 尚前宏.东亚一体化可行性探讨[J].现代国际关系,2002(6).
[3] 陈敏.简述建立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及其路径[J].才智,2017(9).
作者简介:田静静(1993-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