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野的语文课堂教学

2019-08-27 08:21何书锋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7期
关键词:雷龙创设课文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开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语文教师有将学生带入学习语文良好氛围的责任,更有义务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如何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诉求,并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呢?那就需要语文教师能有“学生的视野”,从中感悟学生的需求,并将自身的知识通过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交流,以此帮助学生学好语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反思

(一)缺失学生立场

语文教师研读教材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展现方式,而后思考学生的吸收程度。而是不是符合学生需求呢?那每个学生的需求有什么不一样呢?他们根本无暇顾及,或者说,从未进行过思考。这样说吧,语文教师只是将学生放在他们教学创设的中的一个环节,而从未考虑过他们的个性特征和需求,未将学生放在语文教学的主导地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是只关注教学内容推进得是否流畅,学生配合得是否默契,课堂氛围是否热烈。对于学生的不适宜的质疑,要么不闻不问,要么严厉呵斥;对于课堂预设环节的生成,只管表面的繁华,无视学生的吸收。这样的语文课堂,缺乏学生本位,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只是在迎合教师的预设,毫无兴趣投入,根本无法从课堂中享受语文,体验成功,仅仅只是“牵线木偶”罢了。这样的语文课堂,肯定是低效的。

(二)教学过程“伪学生化”

现在很多语文课堂,只是表面上学生化,貌似尊重学生,是为了发展学生能力,事实上整个教学过程,仅仅是教师的“独舞”,在课堂上大秀自己的“优美舞姿”,学生仅仅是一旁配合舞蹈的绿叶罢了,这样的课堂学生收获甚少。比如,一些语文教师会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尽管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毫无语言文字的收获;一些教师表面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实则还是教师本身的思路上前进,必须是按照教师所规定的标准做出回答。

(三)教学目标定位错误

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不容忽视,他们有着充分的潜力,只需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将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尝试,必将收获富足的果实。

不过,很多语文教师并不是這样做的,他们仅仅是在将课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是将学习语文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小动物过冬》一文时,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生字,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小动物们的不同过冬方式,最后拓展介绍了其他一些小动物的过冬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仅仅是掌握这篇课文,而对于此类童话学习方法学生依然是毫无概念,毫无头绪,更不要说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学以致用了!

还有一些语文教师喜欢创新和延伸,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水平,展示自己知识的高度。不过,在文本解读时,延伸到什么地步才算适宜?创新到什么高度才算合适?事实上一切延展的依据来源于学生的需求和成长,否则便是毫无意义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一)自由化的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需要自由化,不是将课堂完全交于学生,听之任之,而是把学生摆在主导地位,教师为学生创设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并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处于身心愉悦,轻松自如地状态。

比如,笔者在执教《詹天佑》一文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假如我们来给詹天佑设一副铜像,你们认为他的身边应该安放一些什么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物件或者建筑呢?我们来试着想一想,说一说你的观点。由于问题创设没有局限性,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有的认为可以为詹天佑佩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感谢他的爱国之心;有的认为可以在他的四周画上“人字”形线路,以此来纪念他的伟大贡献;有的认为可以在他身边雕塑一把椅子,让与工人一起辛勤劳作的他可以偶尔小憩……

这样的课堂,也只有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才能有所想象,才能生成各种创造。学生们在这样自由化的课堂中萌发出各种各样的创造性思维。

(二)科学化的语文教学

对于语文的界定,“科学”显得似乎不太合理,而这正是语文教学不太明朗的原因之一。学习语文需要学会品悟,这并不是说语文就可以不精准,不需要“科学”。我们语文教师试想一下,为什么我们学习一个比喻句用了十几年,却在高考时还是无法写好呢?这也正是因为语文教师在进行比喻句教学时的不够精准。

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语文教学科学化,在对学生尽心尽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掘文本中真实的知识语言和情感,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最真实的对话,并储备足够的语文能量,学会鉴赏。比如,语文课文中有些在编者的删改下,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有些还会造成一些误读。新教育研究中心干国祥对教材《草原》一文进行研读时,被其第一段中所描绘的草原美景深深打动,却无法理解其中“并不茫茫”的含义。之后他便查阅老舍先生的原文的开头。原文中比之多了“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而这是这第一句贯穿了整个段落,也解读了“并不茫茫”到底是何意。而教师在课堂解读时,若是少了这一句,那么也仅仅是对草原美景泛泛其词,对于”并不茫茫“有的教师误读,有的教师视而不见。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将语文教学科学化,引领学生感悟真实的语文,真实的语言,真实的情感。

(三)游戏化的语文教学

很多教师通常会有这样的感悟:这节课我上得怎么样?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所有的教学预设都处理好了吗?有生成亮点吗?事实上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到了些什么?他们在语文课里感觉到吸收知识能量的幸福感吗?他们快乐吗?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们知识量的储备,更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养。

而小学生仅仅是儿童,他们并不喜欢过于模式化的教学,他们更希望语文课堂是自由的,是快乐的。这时游戏化的语文教学便是语文教师的首选,可以引领学生在自由中生成感悟,在快乐中体验生活,越发积极向上,越发生动活泼。

笔者在執教《麋鹿》一文中,在与课文进行初次邂逅之后,便展示一张麋鹿图,引导学生将自身知识储备积极释放。笔者采用了游戏的方式:学生充当导游,介绍本课的主角“麋鹿”,从“低配导游”到“标配导游”再到“高配导游”,由浅入深,逐步深入,中间还趣味性加入一些情景式对话,让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学生们兴趣盎然。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学生们热情高涨,不仅轻松自如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可以积极尝试语言表达,真是一举两得。

(四)有用的语文教学

现行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各种束缚,教师们对于课堂的创设越发缺乏生机,课堂内容一成不变地灌输生字词,读背课文,训练习题,将学生的时间强行占满。这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思维固化,能力无法提升,更是提不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字词的学习,课文的背诵也是学习语文不可或缺的。不过,我们语文教师是不是可以变换一下教学的方式,从学生立场出发,并采用学生所喜爱的方式,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来学习呢?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定会更容易接纳,也更容易生成。

笔者在执教《恐龙》一文时,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进入课堂就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你最喜欢哪一种恐龙呢?

学生1:我最喜欢雷龙,因为它是个庞然大物……我喜欢这样威猛的雷龙。

师:读得非常好,并准确地说出了雷龙的所有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以下两个句子:1.雷龙真是庞大,它有着很重的身体,每次踏下去都会发出一声轰响;2.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你们认为哪一句表达得更好呢?

学生2:当然是第二句了,因为第二句中将它与大象作比较。大象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重量级了,它居然超过了六头大象的重量,称它为“庞然大物”,那显然再合适不过了。

师:说得真棒……

笔者借助于问题情境,并在朗读、思考、讨论三个环节中将本文的教学重点一一击破,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恐龙知识,还将基本的说明方法自然地穿插讲解,实现了完美的无缝对接。因此,有用的语文教学课堂就是不仅将课文内容深入讲解,还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的情感和了解文本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许纯林.学习兴趣要激发,更要保持[J].人民教育,2011(9):48-49.

[2]王祥连.阅读课要有“阅读味”[J].小学语文,2011(5):6-7.

[3]黄霞.“818”那些被改编的文字:行走在“作者文本”与“编者文本”间的语文课程资源意识[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1(7):25-27.

[4]陆彩萍.适时、适度:让课堂练笔走向“有效”[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1(7):40-41.

何书锋,江苏省新沂市教师发展中心教师。

猜你喜欢
雷龙创设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吼声像打雷的雷龙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雷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雷龙的叫声像打雷
吼声像打雷的雷龙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