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蔚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实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可以从随文练笔,读写互促和随机事件,因势利导两个方面入手,拓宽学生的习作渠道,让学生“有米”可“炊”。
[关键词]随文练笔;因势利导;乐于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9-0087-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何“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实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教师可以从随文练笔、随机事件两方面入手,拓宽学生的习作渠道,让他们知道写作素材就在身边, 从而找到可“炊”之“米”。
教科书中不乏文质兼美的佳作名篇,不仅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有着生动的内容和恰当的表达形式。我们可以把对这些经典之作的学习加以拓展延伸,让它们成为学生习作现成的素材,让学生在读、写的过程中,通过品鉴、仿用、迁移、再创作,逐步将思想、情感、语言、表达形式等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因为练笔是在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运用时难度降低了,参与度与完成度都较好。这种转换再创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见缝插针,巧妙衔接
随文练笔应讲究时机,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而且教师不应拘泥于形式和字数,这样训练才能有成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可以安排两次练笔。第一次安排在课前导入环节,抓住课题中的“爬山虎”,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爬山虎的脚》,写写自己记忆中的叶圣陶先生家的爬山虎,写写自己对叶老的印象。这样以旧带新的练笔为之后的新课品读做了充分的预热。第二次练笔安排在总结全文时,启发学生思考:哪样事物常常会让你想起哪个人,想起哪些事,尝试像肖复兴那样写下来。由于学生已知作者的表达方式,即,睹爬山虎思叶老,忆修改习作和做客两件事,赞扬了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叶老,再加上练笔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类似的练笔设计还有很多。例如,教学《桃花心木》时,可以让孩子将父母或老师的育人方式与种树人育树方式加以比较,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学《猫》《白鹅》时,让学生聊聊自己养过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在与小动物的朝夕相处中发生了哪些趣事;教学《落花生》《白杨》时,引导学生选择一种事物,仿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写事物的特点,赞一赞与该物特点相关的某类人的品质等等。
这样的练笔设计,在理解课文语言、情感、写法的基础上加以运用,运用又深化了理解,读写互促,相得益彰。
(二)要求各异,形式多样
随文练笔应讲究灵活多变,最忌刻板雷同,否则学生思维短路,兴致锐减,便只会生搬硬套,应付了事,训练就失去了意义。
教师可针对课文特点,伴随教学进程,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形式丰富的小练笔。如教《新型玻璃》,教师可设计两种角色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各自兴趣自选角色,扮演销售人员设计营销方案,扮演科研人员设计更新型的玻璃。学生的自主性被激发,学得有滋有味。
此外,随文练笔的设计还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学文之后让学生为文章的插图配上一段相关的文字说明,如《桂林山水》《一夜的工作》;②古诗词意境优美,言辞隽永,可挖掘的内涵丰富,不妨让学生扩写译文,如《泊船瓜洲》《送孟浩然之广陵》《忆江南》;③引导学生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出发,融入自身感受,把课文改写成剧本,精心雕琢,逼真演绎,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弈》;④可以续写,如学了《凡卡》,设想一下,凡卡醒来之后等待他的将是什么?也可以对该文进行缩写;⑤有感而发,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写自己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生命 生命》等文章后的感想;⑥学做导游、解说员,练写导游词、解说词,介绍草原、天山的迷人风光或长城、秦兵马俑等古迹;⑦搜集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如《只有一个地球》《大自然的启示》,写一些关于地球或反映事物间相互联系的习作;⑧联想想象,如《月光曲》,欣赏一段乐曲,把感受到的景象用文字记录下来……
形式各异的随文练笔设计,再创作的空间大,是卓有成效的吸收、内化、积累知识的过程,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能力的提高过程,会使学生激发起一种新的求知欲和成就感,对习作兴趣和水平起着升温调味的作用。
学生由于年纪小,还不善于观察,特别是仔细观察的习惯尚未养成,导致“可写的事儿满街跑,瞪着眼睛看不到;粗粗一看看到了,待到写时又觉未看好”。为了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看似司空见惯的事情,把它们纳为习作素材,我是这样做的:
(一)借景促写,情景交融
大自然是位神奇的魔法师。日常生活中的风起云涌,雾雨雷电,日出日落,四季更替,花开花谢,鸟啼虫鸣都是这位大师的杰作,也为学生提供了习作的好素材。在作文前,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有目的地去观察、去寻觅、去探索、去参与,就一定能撷取到许多新颖有趣的习作素材。
[案例]南方的夏季,雷阵雨总是不期而至。一个夏日的午后,刚上第一节课。原本艳阳高照,晴空万里,突然间,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紧接着,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大家还未来得及充分享受大雨带来的清凉,雨,却骤然停止。而后,千万把利剑穿透还未散尽的乌云直射地面,大地重又阳光普照,一道彩虹横跨天边。短时间内,天气变化如此之大,真可谓瞬息万变,让学生兴奋不已。我看准时机,允许学生到室外观察,准备写观察日记。学生纷纷跑到走廊,有的兴奋地跳着叫着,有的三五成群边观察边议论,有的贪婪地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等学生稍稍平静下来,我请他们自拟题目,把自己的观察所得用笔记录下来。学生个个面无难色,奋笔疾书,一挥而就。
类似这样的习作练习,便于学生观察、体验,想象空间广阔,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时机,巧妙穿针引线,相信学生一定不会再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
(二)借事促写,体验感悟
除了自然景物,课堂、课余,同学、师生之间总会发生一些意外的小插曲,例如上课时不请自来的“旁听生”——小蜜蜂、花蝴蝶;奉学生私自带来班级的小白兔、蚕等小动物为“座上宾”等。这些都是指导学生观察、练笔的好契机。教师从发生在班级的偶发事件入手,引导学生及时、如实地记录事件的全过程,必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案例]有一天放学,班长组织同学排路队。有个同学特别调皮,拿着铅笔刀胡乱比画。班长前去阻止,却被划伤手指。事后,我强抑怒火,与学生探讨:“面对這样一起事件,你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有什么感想?你认为这件事应如何善后?如何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热烈的讨论,促使每个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了一番深刻的剖析,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闯祸的同学为自己的鲁莽行为给伙伴带来的伤害而后悔痛苦。受到伤害的同学由自己做事欠缺周全考虑,以至使自己受到伤害而明白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旁观的同学为自己面对不良行为的怯懦而羞愧不已。充分讨论后,我建议学生把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及反思详细写下来。学生的情绪高涨,顺利完成了习作。
类似这样的习作练习,内容真实、丰富,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及习作的乐趣,因而学生始终趣味盎然,乐此不疲。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