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玉
“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虽有所重叠,但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
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不难追溯其端倪。《周易》“蒙卦”有载:“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源于师生交往的教育,不能开始于“我求童蒙”,而必须开始于“童蒙求我”,学生学而不厌,教师诲人不倦,才能志趣相投彼此互动,这是对教育本质的揭示。而“翻转课堂”的核心,也就是“翻转思维”,就是先学后教。这里的问题在于,学生凭什么要去学全新的东西?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教育的功能是唤醒人的自觉。对于学生来说,我要学,才有可能实现教育;要我学,则远离了教育的本质。人的自我教育才是唯一有效的教育。我以为,推进“翻转课堂”的关键,就是学生内驱力的激发,就是学生学习上的“自主当家”。
在部分已经实现了网络终端媒介支持的班级里,我们可以尝试和推行“翻转课堂”的流程,而在暂时还没有终端媒介支持的班级里,我们就可以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条件,合理指导学生,陪着学生一起尝试运用“翻转思维”来进行我们的教学实践。
我在教授人教版必修2配套的语文读本②《一朵午荷》里的《瓦尔登湖》时,先布置学生在周末回家进行阅读,要求:1.在书上画出感兴趣的语言段落,并进行赏析。2.阅读后写几段文字来说说自己的感想,也就是简单的读书笔记。
在周一时,学生交上来了读书笔记,我进行了批阅。对其中做的认真细致的同学进行了表扬。在周一课上,又继续布置了任务:
1.全班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发言人,发言人整合整个小组的合作阅读,写在纸上。
2.我针对《瓦尔登湖》的写作背景进行了讲解。
3.阐明各小组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形成文字。以纸质或者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进行展示。
在周二的课堂上,我以问题的自然顺序为次序,让各小组的发言人进行讲台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各小组井然有序,有直接在书上相关段落进行书写利用幻灯投影展示的,有利用多媒体课件加上背景音乐展示的,有的写了一首小诗,有的写的散文。最让我惊喜的是,每个小组的学生发言人还会邀请一到两个组员,来进行相关问题的补充和进一步阐释。在学生以多样的形式展现完后,我让学生进行了“我阅读《瓦尔登湖》之见解”的小总结。我做补充说明。
在本学期对选修教材《中国现当代散文》一书的阅读教学中,我进一步细化了阅读文本的步骤。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道士塔》是余秋雨写的一篇比较著名的文化性较强的随笔散文。我已经让学生提前利用时间进行了阅读。之后,我与学生一起,根据他们想要了解的知识提出了几个问题。从散文的阅读关键和要素出发,我们一起提出的问题依次为:
1.知人论世。搜集余秋雨其人其作品资料,他的散文风格。
2.文本资料。搜集有关敦煌莫高窟的资料,可以以图片或者视频模式来展现。可以从敦煌莫高窟本身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宗教贡献等角度进行有关资料的搜集。
3.文本线索。梳理出主要线索和大致情感走向。
4.疑问探究:
(1)敦煌文物被损坏与流失这一事件出现的原因。
(2)作者对这一事件是怎样评价的?(用文中的话来作答)
(3)如何理解这一评价?
5.对于这一文化悲剧,作者表现出怎样的心情?作者究竟恨的是什么?(提示:在文本中找到原句或者相关表述并画出,再进行筛选和概括)
6.探究重要语句的含义(结合课后【鉴赏与探究】第二大题,并再在文中多找幾句来语言鉴赏),分析文本的写作特色(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进行赏析)。
以下为在阅读课里提供的操作要求:
1.全班学生分为了七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去思考各小组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在阅读课上来展示,至少两个首发组员,另外的组员可以继续进行补充和阐释。
2.展现方式:可借助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纸质等多样化载体。
3.搜索资料渠道:网络、地理杂志、余秋雨的作品、他人的评论、学校图书馆等。
4.主持人两个,根据各个问题的先后来预设环节,写好串词。
在为期4天的准备后,在连堂两节课的阅读课上,学生们展示了他们对问题的回答。
可以看出,在初读文本时,学生们提问题的角度已经开始着眼于关注文本背景,写作者本人,文本大致线索和情感等主要元素。
再读文本后,在他们的自主展示中也可以发现,学生们的自我搜索能力很强,自我求知欲望也高涨,小组合作非常不错,展现的成果超出我的预期。
展示时,学生们都很积极踊跃,他们的成果如下:能够有效地运用纪录片资料对敦煌文物进行简洁精要的专业性介绍;结合背景音乐为自己的展示内容锦上添花;对文本的语言以及深层内涵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对文本后蕴含的国家民族情怀有认同和反思。
在这样的课堂里,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求知欲望,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在《一朵午荷》和《中国现当代散文》中,收录了丰子恺先生的《渐》与《忆儿时》两篇文本,我采用了问题提问法,让学生自己阅读,并在书中勾画出问题的相关文本表述,然后再进行概括和总结。
在林海英写的《豆腐颂》学习时,我也采取了“翻转思维”的大致教学流程,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次次有益的尝试,在不断改进、小组讨论或者合作、代表展示、集结成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变得自主,主动。思维得到了培训和开发。
有学生在总结和反思里写道:在这些自主合作的搜索答案、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变得开朗,也善于发问,并且想方法去解决问题。这位同学以前比较内向,不太爱与同学们说话,而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她与小组的成员合作、解决、写在纸上、做多媒体课件,觉得自己开始闪闪发光,脑子不再凝固而是飞速地运转起来。
阅读,不仅使人增长知识,丰富见闻,还秀美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灵魂的土壤更加丰沃,滋养了我们的心灵。而让学生能自主阅读,并爱上阅读,这是我有意识地运用“翻转思维”进行授课以来的大收获。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老师不再是唯一主角,变成了一个辅助者,学生们发挥了他们的潜能,闪烁着属于他们的光彩。
★作者通联: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