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晴
所谓“双线组元结构”,是部编教材的创新设计,即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关爱自然,对社会、对他人富有爱心等。譬如部编版语文七上教材以“四季美景、挚爱亲情、修身正己、人生之舟”等为人文主题,形成一条贯串教材的显在线索。“语文要素”则是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这要求教师立足课程视野,以教学单元为基本单位,从整体出发整合教学资源,注重部编教材的双线组元结构来定位教学方向。笔者借助部编版七上第四单元《植树的牧羊人》一文为例,从三个角度进行思考。
一、基于双线结构确定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具有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的目标和重难点相互联系,这就意味着每个文本的教学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部编版七上教材第一二单元重视朗读,要求能体会汉语之美、把握感情基调,而第三至六单元尤其重视学生的默读,要求能够一气呵成、圈点勾画、摘录积累、快速阅读等。默读是读书的一种重要方式,默读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读书报,查资料,看通知、信件等都要用到默读。默读要求不发声,不动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植树的牧羊人》是部编版第四单元的一篇较长的教读课文,通过默读梳理文章层次,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深入阅读文本的第一步。所以从阅读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编者把训练默读作为重要的方法学习在部编教材中体现出来了。因此,教者可以把“通过默读课文,梳理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作为本课教学目标的重点之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生之舟”。本单元课文有《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这四篇文章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其中《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著名作家让·乔诺的名作,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借自己的一双手,几十年如一日在贫瘠荒原坚持不懈地种树,最后将荒原变成绿洲的故事,表现出牧羊人的顽强毅力和无私大爱。同时,这个单元的主题词还可以体现在一个“静”字上。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告诫后辈人唯静以修身,白求恩同志立在手术台上静静地完成手术,《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孩子面对上下两难的处境时心里慌乱无比,但只要静一点,再静一点,就可以攻克难关。而牧羊人从五十多岁到八十七岁,在35年中一个人静静地完成植树这件事,可见内心的安宁与平静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本课承担着达成本单元人文主题目标的重要任务。教者可以将“通过圈点勾画,品词析句,深入理解牧羊人的精神品质”作为本文的另一个目标,同时也是需要突破的教学难点。所以,部编教材的教学应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为扶手,在确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时充分关注单元主题词和语文能力、学习方法的渗透,思考文本的解读方向和要达成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定位准确。
二、基于双线结构选择教学方法
文本阅读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很多选择,在不同单元中,“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要求结合各有不同。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四、五单元都要求重点学习“默读”。第三单元要求能够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第四和第五单元也要求学习默读,但又各有不同。第五单元重点要求学做摘录和概括,第四单元则要求能够勾画关键词句。
以第四单元为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语文能力学习的一种有效策略,这也是基于双线组元结构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植树的牧羊人》所在的第四单元导语中提示“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这是单元目标中具体明确而且可操作的方法指示。那么,什么样的词句算是关键词句,圈画之后如何具化在教学过程中,请看《植树的牧羊人》教学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植树的牧羊人》,预习题中对我们的读书有一个要求,你发现了吗?
生:默读课文,注意做些圈点勾画。圈出关键词句,画出重点语句,标出段落层次。
师:这个要求就是希望我们注意什么?
生:在读书时能用圈点勾画法,还要关注关键词句和重点语句以及段落层次。
师:我们就以第一小节为例,来交流一下你圈画了哪些关键词句?
生:我划出了第一句话,“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告诉我们怎样真正了解一个人。
师:这里的“他”是指谁?所做的“事”是指什么?
生:是指牧羊人植树。
师:那么“长期观察”是怎么在文中体现出来的?
生:牧羊人是从1910年开始种树的,经过“我”的观察,牧羊人种了35年树。
生:我也劃出了时间年份的词,文中有“1913年”“1920年”“1945年”。
师:这三个年份时间点,实际写的是什么?
生:这就是文中着重写的“我”和牧羊人的三次见面。
师:对,我们就可以按照这年份时间来梳理好文章的层次。再请大家依据这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牧羊人用35年时间,不辞辛苦地种树,将荒原变成了绿洲。
师:对牧羊人植树这件事,作者在结尾有一句表示十分肯定的评价,你能找到这个关键句吗?
生:我找到了,作者评价“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师:你觉得怎么读才能读出这其中的味道来?
生:可以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重读。
师:不错,大家揣摩一下这言外之意是什么?
生:这是一件很艰难的事。
生:“上天才能做到的事”是接近不可能的事但是他做到了,说明他做到了很了不起的事,是个奇迹。
师:那么我们从文中哪些词句能读出“牧羊人种树的艰难”呢?
关键句是指对一篇文章而言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词句。帮助学生认识关键句并对关键词句圈划之,感受之,品味之,这是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选择的教学方法。譬如对“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的关注,是在圈划交流中拣择出来的。这句话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文本,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再如“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这句话也是促进学生理解文本的抓手。由这句话引出的“牧羊人种树的艰难”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梳理“艰难”的过程能够充分理解牧羊人的伟大。在反复咀嚼琢磨的过程中触摸文字深处的意蘊,从而引领学生体会关键词句的价值。这一部分,有放有收,寻找关键句、朗读关键句、品味关键句、揣摩言外之意,这就像语言训练的“一条龙”。阅读分析时留出整块默读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阅读。在围绕“牧羊人种树有哪些艰难”这个问题上,学生将圈划的关键词句进行组织汇报。有的阐述恶劣环境的描写,有的从挑拣橡子的过程读出选种的要求之高,有的对比出树木的成活率低,有的看出牧羊人年老和孤独的生活状况等。这些都让学生读出了牧羊人在困境中的平和,从不放弃的坚持。这也是学生通过默读圈划关键词句,充分品味感受之后得到的阅读结果。
由此可见,选择恰切的教学方法,要建立在部编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双线组元结构的基础上,要能够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进行综合加工,用该单元提倡的语文学习方法,解读该单元文本的人文主题内容,继而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取舍,叩开文本学习的大门。
三、基于双线结构组织教学活动
双线组元结构的文本教学,要关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本质上语文课程还是以“语言学习”为内核。文本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主要是因“文”而及“心”,人文精神的熏陶,也必须落实到“文”上。语言学习、情感体验和意义构建是文学文本所提供的教学价值。因此,组织与文本进行“对话”是极为重要的语文活动。对话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对话多发生于以意义构建为价值追求的文学文本教学之中。在此基础上,教者在课堂中组织学生与现有文本对话的教学活动。
如《植树的牧羊人》这个故事,梅子涵评价此文比那些耀眼的神话还要神话得耀眼,这是一个具有哲学意味的故事,它的蕴涵深厚。课堂中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达它的人文主题呢?这个故事选入文本时进行了改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精神,笔者在教学时引入了部分原版材料。譬如“村子里住的大多是伐木工和烧炭工……一家挨着一家,人们却只顾自己从不关心别人。这刮不完的风,吹得人发狂,有人甚至自杀……大部分居民因为忍受不了干旱的气候而搬走了。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等死,没有一点希望。人们抱怨:赶快想办法,逃离这个鬼地方……”
师:读了从原版中引入的这段话,你发现,牧羊人和这些人有什么不同?
生:牧羊人乐观与向往,那些人是悲观与绝望的。
师:两组词概括得非常准确。
生:这里人只想自己,看天气恶劣就想逃出这个鬼地方;而牧羊人是无私的,想着植树来改善环境。
师:那些人是自私的,而牧羊人的无私从文中哪里看出来?
生:他说这块地不知道是公家还是私家,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树种下去。
师:是的,他只想着种树,种树才有生命。
生:那些人是伐木工和烧炭工,是砍伐树木破坏环境的。
师生:也就是说,这些人在砍树,牧羊人在种树;这些人在破坏环境,而牧羊人是在——维护环境(创造、拯救)。
师:你再看,牧羊人原来是什么工作?
生:牧羊人原来是放很多羊的,但是当发现羊吃树苗后,他就更改了他的职业,改为养蜜蜂。
师:你能看出什么?
生:牧羊人对树木是非常热爱的,不忍心它们受到伤害。
师:是啊,如果你对一件事物一片土地足够热爱的话,你一定能够想到用最好的方式来对待它。所以说,那些居民对这里的情感如何?
生:是不够热爱的,是比较自私的。
师:这些人把这里毁灭之后就想逃离,而牧羊人选择了什么?
生:他选择了坚守,选择留下来种树。
生:这些人对这里充满了失望,而牧羊人对这片土地还怀有希望。
因为引入了原版进行比读对话,学生对插入文字进行圈画交流,并与现在的文本进行比读,发现牧羊人和那些人是不一样的,对待这片土地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做法也是不同的。因为有了对比,才有了更为深刻的对话,更深入的理解,也更为深切地明白了牧羊人“孤独地坚守,默默地耕耘,辛勤地劳作,最终给别人带来美好的生活环境,也给别人以无穷的精神鼓舞”,进一步理解本文的人文主题,受到内心的感染和熏陶。由此可见,课堂中组织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目标要指向“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既要训练语文要素中必要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必备的学习方法等,也要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达到深刻感悟人文主题的目的。
部编版教材的双线组元结构使阅读单元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做到了二者的协调统一,强化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我们在部编教材的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浓厚的人文感染和教化,进一步正确导引学生的生活意义,也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必备的学习方法,并试图去思索和解决文本中的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意义世界。因此,文本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组织,要充分基于双线组元结构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以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形成课堂对话,从而定位教学方向,逐步培养学生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春文.课程视野下的单元统整——我看“双线组元结构与单元教学整体设计”[M].语文教学通讯,2017.11.
[2]卢世国.核心素养落地的“双线组元”[J].中国教师报,2017.05.
[3]朱于国.追求育人功能与语文素养的融合——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