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为了生计,部分河南农村青年外出务工,长期与子女分离导致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出发,分析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精准扶贫政策提出完善路径。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完善路径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要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1]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契机。
一、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概况
农村留守儿童,即指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维持生计,乡村青年外出务工,因无法举家迁移到务工城市,导致其子女留在农村老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亲戚照料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2]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看,“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河南农村留守儿童共69.9万,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人数的10.1%。从年龄结构看,留守儿童中以6-13岁的儿童规模最大,占比超过50%。”[3]“从区域分布看,省辖市的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周口、南阳、信阳、商丘、驻马店等地;省直管县(市)的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固始、邓州、新蔡、兰考等地。”[4]
二、精准扶贫背景下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教育方面
1.农村留守儿童成绩整体低于非留守儿童。目前,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大多由祖辈或亲戚代为照看,祖辈或亲戚更多的是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方面。由于大多数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且年龄较大,无力辅导留守儿童的功课。而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又长期在外,很难对留守儿童进行直接教育。因此,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及时辅导和督促,导致其成绩整体低于非留守儿童。
2.重学习成绩轻综合素质的提高。近年来,虽然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义务教育的目标是要实现素质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家庭条件、学校基础设施、多媒体设备等的限制,人们更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人们比较喜爱学习成绩较好的留守儿童,导致有其他方面天赋的孩子被埋没,难以实现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心理教育方面
1.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严重。对于0-1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他们常常会对父母有依恋的需求。对于“留守儿童对外出务工父母是否想念?”这一问题,留守儿童中持“特别想念”和“有点想念”所占的比重达到90.1%,这就从侧面说明了留守儿童情感缺失较为严重。
2.留守儿童亲情淡漠,性格变化明显。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关爱与陪伴,但是外出务工的父母回家的频率较少,因此,农村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情感会逐渐淡化。每年春节,外出务工的父母中的绝大多数都会回到家中与子女团聚,他们之间的交流主要是吃饱穿暖、是否听话、学习成绩、安全健康等话题,对于孩子内心世界深入了解的不多。而孩子不会主动和外出务工的父母进行交流,常常出现无话可说的尴尬处境。
(三)德行教育方面
1.留守儿童具有大手花钱的习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都大幅度提高,对于留守在家的儿童,父母内心会觉得亏欠,在生活费上会多给些。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自制能力和规划能力的培养,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大手花钱的现象。
2.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沉迷网络,出现打架斗殴现象。农村留守儿童中的绝大多数处于6-13岁这一年龄段,他们往往对新事物比较好奇。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沉迷网络成为他们放学后或寒、暑假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长期的父母监管缺失造成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思想偏激、行为方式易冲动,常常以极端的方式解决交往中出现的矛盾。
(四)安全教育方面
1.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薄弱。目前,我省已通过安全教育平台APP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由于外出务工父母缺乏对子女的监管和直接教育,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薄弱。留守儿童较强的求知欲使得他们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喜欢自行探索,但又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在紧急情况下,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留守儿童面临着交通安全方面的威胁。我们走访调查发现,50%以上的农村留守儿童采用走读方式上学。由于当前公路管理存在漏洞,很多无证的摩托车和违反交通法规的三轮车在路上行驶,就给留守儿童的安全造成威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安全教育,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差,有个别留守儿童在回家路上嬉戏打闹,易出现意外。
三、精准扶贫背景下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完善路径
(一)政府层面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当下,应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试点积分落户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推动河南也进行相应试点,让在本省务工的农民能享受和市民同等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保证随迁子女和城市孩子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等权利。
2.紧抓特色产业扶贫,引导返乡就业。日前,我省已下发包括《河南省农业厅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内的“1+N”产业扶贫方案。进一步落实特色产业扶贫方案,比如在洛宁县、虞城县发展水果产业,引导固始、新县、商城等贫困县发展茶产业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只要家乡产业发展好,留守儿童的父母就能实現“家门口”致富,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保护。
3.发挥现有精准扶贫结对帮扶体系的作用。在实际扶贫工作中,将农村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也纳入到精准扶贫体系中来,建档立卡,及时了解、发展留守儿童的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健康成长。建立帮扶保障网络,加大对贫困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重点解决贫困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习、心理以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二)家庭层面
1.强化监护意识。外出务工的家长要通过电话、微信或QQ视频与子女进行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态,对孩子的成长给予支持和指导。也可以在经济条件或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周末或寒暑假由临时监护人带孩子到外出务工地或回老家与孩子团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和疼爱。外出务工的家长还要通过校讯通与学校教师取得联系,掌握孩子的动态,积极关注孩子的成长。
2.协调好打工挣钱与照顾子女之间的关系。为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父母应尽自己最大努力将孩子带在身边或者尽量安排务工父母中的一方在家照顾孩子,真正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如果非外出务工不可,尽量选择责任心强、有保护能力和精力的临时监护人,和临时监护人保持经常性联系,保证了解子女的发展需求和心理状态。
(三)学校层面
1.大力发展寄宿制度。针对留守儿童监管缺位问题,应大力发展寄宿制度。不仅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改善基础设施,保障留守儿童的寄宿安全和生活质量,还应配备专门的生活老师和心理老师,及时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在学校积极参与规范化的课余生活,还能培养其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2.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档案。我省各地中小学应积极履行对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关爱保护职责,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遇到问题从学校层面积极解决,对留守儿童进行跟踪教育。同时,还要将孩子在学校的教育情况直接、及时地反馈给家长,督促留守儿童父母定期与孩子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成长。
(四)社会层面
1.加强留守儿童家长培训。依托社会力量,通过互联网平台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把握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以便对留守儿童实施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实现与子女分隔两地,却依然能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的目标,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2.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在乡村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设立“谈心室”、“倾诉信箱”,广泛开展各种亲情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并设立留守儿童专项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孩子予以物质和精神鼓励,形成你追我趕的氛围,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24.
[2] 本社.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M].人民出版社,2016.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课题“精准扶贫背景下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编号:HMXL-20180865)。
作者简介:赵利兵(1984.07- ),河南孟津人,郑州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