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语文要素,展开语用训练

2019-08-27 08:19吉丽娟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语用训练语文要素教学策略

吉丽娟

[摘 要]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统编教材教学中,教师要将语文要素具体落实在阅读课堂的每个环节中。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通过对比体悟、迁移实践等途径,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语用知识,发展语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要素;语用训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9-0036-0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了体现新课标的这一理念,统编教材通过语文要素将语文知识、基本能力、学习策略等编排到不同的学段和单元中,彰显出鲜明的语文意识。因此,语用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探究语用训练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巧借文本,在情境中落实语用知识

(一)利用文本情境,丰富学生积累

统编教材选编的文本文质兼备,具有丰富的语用训练资源,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载体。依托文本的资源和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用实践,是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方式。

比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朱德的扁担》一文,是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第六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联系生活理解词语,丰富学生的积累”。为此,教学时,教师利用课文中“同志”一词进行了拓展性训练。首先,依托课文语境提炼出“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两个短语,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并根据自己的认知说说毛泽东和朱德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相机提炼出“为了相同的目标而在一起合作、一起奋斗的人即称为‘同志”;其三,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词语的拓展积累:在一起学习的人即为“同学”,在一起工作的即为“同事”;最后,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说说还有哪些类似的词语。这样,学生纷纷罗列出“同乡”“同伴”等词语。

这样的教学,为了让学生理解、巩固并扩展课文中的词语,教师巧妙地利用文本内在的语境,积极地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扩展积累中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历练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利用课程情境,巩固语文知识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是理解教材,而且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载体,将学生的视野引入到更为广阔的世界中,将生活运用到课堂上,为学生打开认识社会和生命的通道。

比如,教学统编教材《狐狸分奶酪》一文时,教师紧扣单元的语文要素——“创设阅读情境,感知故事内涵”,展开了这样的教学。首先,教师创设了《森林报》这一情境(《森林报》是借助课文的生字词对课文内容进行的概括性叙述),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巩固字词;其次,提出问题:“熊爸爸知道事情后,会如何安慰熊兄弟俩呢?”并通过微视频进行点拨:“狐狸是在一开始就给你们分奶酪的吗?”最后,出示句式:“不是,而是来___________”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字词来进行回答,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创设《森林报》这一情境,不仅让学生再次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复习了生字词,实现了言意兼得的教学目标。

二、对比体悟,在辨析中发展语用能力

(一)在对比语句中体悟标点

对比语句,就是要从语句的内容、形式、标点符号等维度进行对比阅读,发现它们的异同点。语句的表达与标点符号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比照、鉴赏,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内在思维,提升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

比如,《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研读,感受文中惊叹号、问号的丰富内涵。教师抓住课文中的语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蟲还用治?”让学生改为陈述句——“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进行比较阅读感受。在对比中,学生发现虽然是相同的意思,但课文中的句子表达的语气更加强烈,情感倾向也更加明显。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体会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

在具体情境中,标点符号也是有情感、有生命的。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句子表达的语气,感受标点符号的丰富内涵,有效地深化了学生的内在感知。

(二)在对比文本中丰富认知

阅读教学如果仅局限于教材文本,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阅读教学要从文本内核入手,选择课外相关的文本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比阅读,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

比如,教学统编教材的《大禹治水》一文,教师先后引入了“大禹治水”的绘本、小古文等文本形式,丰富了学生阅读体验。在教学文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时,教师巧妙地呈现绘本中的三幅图——一过家门妻子怀孕、二过家门孩子出生、三过家门孩子嬉戏。这样,将课文内容进一步细化,并引导学生分别说说此时的大禹会想些什么。引入绘本资源,符合低年级学生读图的心理特征,希望通过图文对照的形式,让学生从另外一个层面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以及大禹的精神。

这样的对比联读,既丰富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认知,也熏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迁移实践,在表达中提升语用素养

(一)避免机械仿说,学会艺术化运用

模仿虽然是低年级语用训练的基本方式,但不能陷入机械套用的泥潭。文本的语言是以静态方式呈现的。如果仅仅是读读、记记,就无法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实践运用,让学生在言语活动中获得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

比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文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凭借语言材料理解语句的意思,并能模仿句式进行说话。教学伊始,教师先引导学生圈画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语句,并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躺”“立”“蹲”“游”的作用,再现它们与荷叶一起嬉戏的画面;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说说可能还有哪些小动物与荷叶一起玩耍。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出示“荷叶是我的         ”,让学生认识到这里所填写的内容应该体现荷叶与小动物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案例中,学生模仿说话主要通过对“荷叶是我的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来实现,使学生梳理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握了语句本质,从而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倡导创新表达,提升综合性素养

心理研究表明:儿童语言的发展不是简单的输入与输出的过程,而是基于生命意识状态下的同化过程。要想让这种同化效益最大化,除了大量的积累之外,还要引领学生进行文本语言的重组、加工、创生。

比如,教学统编教材《风娃娃》一文时,教师利用实践进行了复述方法的指导后,引导学生将这种复述方法扩展到田野、河边和广场等语段板块中,并让学生想象风娃娃还会到哪些地方。教材的练习部分先后出示了四组与风相关的词语:“寒风、凉风、暖风;狂风、台风、暴风;和风细雨、风和日丽;风平浪静、风调雨顺。”这些不同的风,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提供了认知起点。因此,教师鼓励学生根据风的不同特点展开描述,从而使 “风娃娃”的形象更加多元,有效提高学生的素养。

总之,统编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语文要素,这在很大程度上为语文教学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语用训练提供了抓手,使得语文教学体现出浓郁的语文味。

(责编韦 雄)

猜你喜欢
语用训练语文要素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警惕语用教学技术化与功利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