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下,大学生创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职院校大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与社会联系紧密的特点,是当前创业浪潮中的一支生力军。然而,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着创业实践过程。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高职院校还有许多有待提升的空间,培养路径值得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其构成要素
国内有学者的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创业相关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创业能力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创业能力五个维度中,与社会期望还相差较远,具体表现为:创业学习能力和心理应对能力相对高于创业能力总体平均值,而创业能力维度中的核心能力包括业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机会把握能力则低于总体平均值。[1]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其主要概念是指在一定创业意愿的指导下,大学生依据相关创业设想,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创业活动,将创业计划转变为创业成果的过程。其构成要素有:创业意愿、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创业执行能力以及适合创业的心理素质等内容。
创业意愿是创业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具有相关意愿的大学生则往往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机遇。与创业意愿联系紧密的另一因素是大学生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观察能力,具备这样的能力,可以使大学生创业者更好地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更好地保证创业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则是当代大学生十分重视的一项技能,目前,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相当数量的职业规划课程,其核心在于开发大学生对自我的了解。
创业执行能力就是从创业意愿出发,将一定的创业目标转化为创业过程,最终达到创业成果的个人素质,创业执行能力一定是以相应的创业目标为基础的,尽管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有可能会不断的调整创业目标与方向,但从整体上来看,创业执行能力都必须贯穿始终,分步骤按计划地开展创业活动,突出战略重点,最终保证创业目标的完成。
创业者的心理素质同样值得重视,创业者首先要有坚强独立的个性品质,在选择创业目标时需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创业过程中要坚持自己的理念,不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支配。创业者还需要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积极开展合作,通过合作排除障碍。创业者还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意志,合格的创业者需要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确定正确的目标,这就需要创业者具有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心理素质。
二、当前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大学生综合能力较为欠缺
当前,创业环境日新月异,能够在创业浪潮中博得先机的一定是复合型人才。然而反观目前的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点仍然集中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往往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十分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但他们对创业就业方面的知识只知甚少,这种创业知识储备的不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后续的创业实践,使得创业过程更像是摸石头过河。
(二)大学生面对创业心生犹豫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创业显然是具有一定诱惑力的,但在实际选择的过程中,真正选择创业的学生是少之又少,远远低于社会期待的水平。另外,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尽管在政策上都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会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尽管具有创业意愿,却始终处在观望的状态,最终大部分人在犹豫中选择了放弃。
(三)缺乏相应的帮扶体系
鼓励大学生创业和政府的帮扶息息相关,政府具有较多的资源,能够统筹开展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创业实践中,政府可以提供的帮扶包括创业培训指导,贷款,税收减免等内容,包括制定政策,为创业的大学生保留学籍等等。然而目前看来,政府的帮扶措施存在一定的缺位情况,许多政策也没有很好的持续性,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重视引领,创业教育需要“接地气”
高职院校是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直接负责方,因此,高职院校本身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上需要承担较多的责任。高职院校本身需要做到引领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创业能力培养,从行动上推进创业实践,有高度地推行创业能力教育改革,将创业实践教育的培养目标融合到学校的整体教学目标中去,使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并行发展。对于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协同,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认为:“应改变‘两张皮的做法,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在专业教学中更加自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敢于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4]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要积极发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此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感染力,切实打造复合型创业人才,完成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向培养综合性人才转变。
(二)完善规划,努力形成完备的创业课程体系
还需要把创新实践教育融合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工作中去,积极规划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努力形成完备的创业能力培训课程体系。在理论指导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向学生提供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课程,包括创业规划、风险投资、统计与推断、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管理等内容。在实践环节上,高职院校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组成创业团队,并开展创业项目的实体操作,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进行创业探索。在创业教育课程中,要积极发掘社会优质资源。邀请优质的创业人走进校园,与广大高职学生面对面交流。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分享他们的创业体验,启发学生,开拓思路。另一方面,学校还要鼓励、组织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各个工作岗位上参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创业实践,为未来真正创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平台,鼓励学生锻炼创业能力
构建创业实践平台这一任务,看似困难重重,却具有很好的实际效果,是切实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尝试性地、有重点地搭建创业实践平台。部分专业特色明显的高校,可以依托学科的优势,结合学科特色开展第二课堂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愿。吸引更多的学生投身到创业实践中来。同时充分利用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创大赛等创业竞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还可以与当地政府沟通建设孵化器、实践基地、众创空间,让广大学生入驻,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创业知识,完善自身素质,为进一步进入社会创业阶段铺展道路。
(四)积极鼓励,学生主体需发挥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创业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大学生本人。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首先应树立信心,坚定自己创业的选择;然后,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活动,在一次次的模拟实践中锻炼能力,形成自己的创业理念和创业规划;最终,在走上社会的时候,完成对创业方向的定位,勇敢前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 赵波,张志华,范蔚.模式创新与路径协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J].大学生就业与创业,2016(3):111~113.
[2] 刘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江苏高教,2010(3):106~108.
[3] 李麗芳.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评析[J].高教探索,2012(4):92~94.
[4] 黄忠东,庄妍.地方本科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江苏高教,2015(6):115~117.
[5] 钟云华,罗茜.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6(3):124~128.
作者简介:虞锐(1990.08- ),女,江苏苏州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