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随着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本文试探讨在新时代、新方位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意以及其主观途径,以更好地帮助广大教师正师德、树师风,更好地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师德师风;主观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此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对科学知识和高素质人才的渴求也比遗忘任何时期都更为强烈。因此,这样的时代背景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机遇,同时也对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发言中提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是学校办学的重要任务。国家与社会对于教育事业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成为对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要求。
一、加强立德树人建设的意义
(一)时代意义
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之中,网络的飞速发展、移动支付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等,都昭示着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正在萌芽。与此同时,我国也进入了历史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正在逐步开启,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已发生了变化,人民对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向往更为迫切,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在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的讲话中指出,广大教师要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1]“四有”好老师。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回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师生时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2]。“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重要论述,不仅为教师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更进一步指出了教师的责任,为师德师风建设加重了分量、加深了内涵。
(二)战略意义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道德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和人生导师[4]。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教师在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引领和推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养,师德为先。教师与社会、教育与国家紧密关联,能否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教师个人价值实现的意义
拥有良好的德行,是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华民族,更是将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时代背景、社会的需求,对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对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下,社会与人民对于高等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地区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不够重视,个别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使师德师风建设有所缺失。教师队伍中极少数人的师德师风缺失,不能严于利己、为人师表,不廉洁从教、依法执教,学术不端、道德品行不端等行为。在互联网络与社会舆论发达的今天,教师的师德师风不端行为,被社会与舆论关注与放大,有损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影响力,也使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受到阻碍,给大多数符合职业要求的教师的日常工作带来了负担与阻力。这些不仅不利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对全体教师个人发展起到十分消极的影响。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观途径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和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最根本、最核心的,需要广大教职员工,自觉自愿提高思想认识,胸中有理想、心中有操守,拒腐防变、敬业奉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教师的主观途径主要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树立理想信念,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
作为一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与态度,有坚定的职业信仰与从业操守,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也要仰望星空、怀揣梦想。不拘泥与三尺讲台,要将教书育人与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相结合。高等学校在向广大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大海航行靠舵手”,作为人民教师,对学生起着示范引领作用,只有自己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的引航人。
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意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全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二)培养道德情操,做好学生的道德标杆
由于我国国情,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较为深刻,导致部分学校出现了“高分低能”“重教轻德”的教育现象。学生在校学习知识是主业,但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应当是培养人们的道德与情操。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中国政法大学视察的讲话中提到,要培育“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人才,就是在强调,高校为社会培养的应当是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就像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受影响、去模仿的对象,因此老师的一言一行慎为重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培养优良的道德情操,成为学生们的道德标杆,才能让我们的青年一代成为可爱、可亲、可为的社会栋梁。
(三)不断扎实学识,做好学生的知识供给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人民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是天职,随着互联网时代与信息交流的不断多元化,要求着高校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时刻学习、终身学习。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帮助、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可利用成果。做到“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高校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求学路上的供给站,在他们成长成才的路途中给他们前进的动力与依靠,助他们走向成功的目的地。
(四)秉持仁爱之心,做好学生的知心伙伴
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时刻秉持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切实做到“爱生如子”。心系学生的生活、思想、情感等方面动向,傾听学生的诉求与心声,以广博的胸怀去理解和包容学生的错误与不足,帮助他们共同解决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彷徨迷茫与困难挫折,指引他们少走弯路、不入歧途,“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通过我们的教育使得学生成才,也通过对学生的付出使得我们成长。
三、结语
在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新历史机遇下,广大教师要立足新使命,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争做“四有”新老师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专业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既做好“教书匠”,又做好“大先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光明日报,2014,9,10.
[2]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光明日报,2016,9,10.
[3]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9,9,11.
[4] 曾一帆.应用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2).
作者简介:李宜繁(1990- ),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助教,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外文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