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从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重点提到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的产物,这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思想将会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有利于我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当代意义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综述
(一)从系统论角度看“生命共同体”
系统论的侧重点在于用整体去把握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要科学合理,统筹兼顾。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湖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在此我们可以看出,生命共同体是一个整体,互相不可分割,失去任何一方,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与协调发展。不难看出,人与自然之间从一开始就是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统一体。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也就是说,自然界是人类为了得以生存繁衍而不得不与之不断交往和联系的统一整体。
“生命共同体”思想所要表达的重点就是,人与自然的不可分割性和系统性。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内部有机联系,外部互相制约的生态共同体。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系统性的破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取向扬弃了西方传统的人类中心和生态中心论的思想,不再是把人类自身放在第一位,只考虑人类社会自身,而将自然界作为人类的对立面,不断与自然界做抗争。而是依据人与自然永续共存,和谐共赢的理念。
(二)从辩证法角度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辩证法的根本就在于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中去把握事物的发展。防止片面化和极端化。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迅速的同时,造成了众多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以辩证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比作“两座山”,指出“两座山”之间有对立但又可以统一,达到一种和谐的关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深刻的含义,首先是它的统一性。经济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得不放在首要位置。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我们可以拒绝。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不光是指单纯经济增长,更要发展与保护和谐统一。其次是它的对立性。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环境保护,如果在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体中选择的话,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关乎我国人民未来,失去了美丽的环境,经济发展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最后,“两座山”要达到辩证统一。这“两座山”之间虽然有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要争取让“两座山”达到和谐共处的共存关系。
(三)从战略思维角度看“两个关系”
战略思维是指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卓有远见,统揽全局。战略思维的切入点是以大看小,以此来把握事物的总体趋势和整体发展态势。习近平总书记纵观全局出发,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
从全局角度出发来思考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艰巨任务,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一位公民。西方国家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将手工劳作转变为机器化大生产。经济迅速发展,但是隐藏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从20世纪以来,西方人已经认识到工业革命带来的严重后果。将污染严重企业搬至发展中国家,而中国也成为了发达国家的产品加工地和集聚地。我国从改革开放30年以来,生态环境问题的旧账和新的问题逐一暴露。国内和国际矛盾的双重叠加,既要发展经济,发展文明,也要保护生態。这样便构成了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从根本上管理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建立长期性的目标。必须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下大功夫,不能因小失大。要想让我国整体发展,首先得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还人民一片碧水蓝天。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西方生态哲学
当代西方生态哲学的研究,重点关注三方面内容。一是生态本体论,它是从环境主义角度去重新认知人与自然关系本质问题,进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友好型社会关系。二是生态认识论,致力于研究人与自然的一元论,突破以人与自然二分为基础的二元论。重新理解与构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想。重新从另一个角度去发掘现代重要哲学流派。三是生态价值论。主要从环境伦理学,环境美学,生态政治哲学等维度探讨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伦理,审美和政治等问题。
西方生态哲学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提供了习近平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的深刻思考。习近平从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西方生态哲学思想,将生态环境问题与人之间相联系。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西方生态价值论思想也提出了批判。西方绿色思潮的观点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本质在于追求利益最大化,资本的增值也是建立在无休止地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此来达到资本的无止境扩张。这也会必然带来生产与消费之间巨大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也判定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能真正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批判的接收了西方生态哲学思想,是基于吸收百家之长,来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诸子百家到程朱理学, 无一例外的都对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给予了理论依据。以“道法自然”思想为启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根据老子的思想,那就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泉。“法”与西方政治思想中的“法”并不相同。《道德经》中的“法”指依据自然之法,所以“道法自然”的深刻内涵便是一切要顺乎自然,不可违背自然规律。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从道家集大成者,思想家庄子哲学理念而来,这一思想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要顺应自然规律,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天人合一”不仅仅表现为一种思想,更是表现为一种生活的状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状态。
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荀子提出“圣人者己己度者也,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度己更要度他人。从而达到仁爱万物的思想境界。保护生态环境也就成为了一种义务和责任。胸怀天下,才能爱万物,保护万物。
到了北宋理学发展时期,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思想,在他的观点中认为人与世间其他事物之间的源头都是归于“气”,而人的本性与万物也是一样的,因此人们要爱万物,这其中的万物也包括自然。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不可破坏性。倡导人们保护自然要像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这也恰恰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大自然最本真,最初的理解与尊崇。这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远的科学意义。既结合了传统哲学又反映当代社会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有了深刻的理论依据。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直接来源。习近平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强调:“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中的“辩证法”是马克思辩证唯物论的理论根基,也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鲜明的方法论。用辩证思维去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可以防止片面化。而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为对立统一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思想,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从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把建设美丽中国思想纳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的深远意义
(一)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在曾经传统的思想观念中,人们往往只立足于本国和本地区的生态文化发展。只是单纯的考虑本国的人文理念和生态文明价值。这是一种狭隘民族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再局限于一国或者一个地区,而是站在关乎全球人民的发展出发来思考,切合实际情况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面对全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气污染严重,全球变暖等问题,应发挥大国智慧,大国风范。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积极响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发展中国家保持一种良好的新型国际关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影响发达国家对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更要关注其他国家的生态环境,站在全球人民和全局角度出发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这不光是一种帮助,更是一种自救。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习近平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让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经济而忽视最本真的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将一些污染严重又不需要高水平技术要求的工厂搬至发展中国家,导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一度走进一个怪循环“先污染,后治理”,让生态承载污染压力过大。反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较慢。
习近平生态文明理念,秉承了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传统,让全球人民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各国智慧,为保护生态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国际社会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赞誉。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会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走向更为光明的道路。
(二)激发全民族创造力,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真正用到刀刃上,仅仅只是理论力量,完全不够。理论只是为人民提供了方针和政策指引。真正发挥作用,不得不依靠人民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合实际,贴近人民。出发点在于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得到了不光是中国,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认同。都愿意为此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激发了全民族的创造力和活力,表达了全民族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理念,改变了中国人民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幸福观和金钱观。让人民对于幸福有了新的认知。幸福不光是有钱就可以,更重要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与建设美丽中国,构成美好生活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都是为了人类的和平美好生活,是全人类的相同发展基础。激发了每个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王雨辰,汪希贤.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逻辑及当代价值[J].长白学刊,2018(6).
[2] 华建宝.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思维[D].党政论坛,2018年.
[3] 周光迅,李家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引领与当代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9).
[4] 劉希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性探析[D].江苏:学术论坛,2018.
[5]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48.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3.
[7] 卢风,等.生态文明新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22.
[8] 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齐晓茜(1995.06- ),女,甘肃兰州人,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