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景观设计中,马克思文艺理论中内容与形式作为重要的构成因素,其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汉王镇建筑装饰构件管窥汉风建筑的当代应用时候会发现,汉文化的内容与其提炼抽象出来的建筑装饰构件符号即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内容常会作为其主导的因素,制约或者决定着形式。提炼与抽象的建筑装饰构件符号的应用都应当以能否准确的展现出汉文化为原则同时,建筑装饰构件符号同时拥有相对独立性,它不但直接影响到景观设计中内容的表达和体现,而且其本身也拥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具有特殊的美的感染力。
关键词:汉王镇;建筑装饰构建;内容与形式;关系
引言
针对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的社会基础,特色小镇建设的规划实施为区域内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可靠地保障,可是许多特色小镇在改造过程中,由于只注重形式,忽略内容导致“千城一面”,进而导致一些不尽人意的失败案例。比如成都龙潭水乡,以前的工程和设计定位失败。由于规划存在问题。龙潭水乡所在区域属于待开发区域。除了建筑外,文化的混乱和空白的商业条件导致了缺乏明显的主题特征,同时也低估了成都人的消费需求。龙潭水乡素有清明河园之称,但现实中看不到任何与之相关的内容,导致文化灵魂不清;商业理念陈旧,不了解产业的核心,没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和亮点,就无法留住人们的心。改造缺少文化底蕴与创新,设计一味模仿千篇一律,也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历史乡愁的消失、大同小异的面貌、生态的恶变、精神的萎靡、文化的同化等。本文尝试以汉王镇为切入点,以内容与形式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文艺观分析汉代建筑装饰构件在汉皇镇的应用,在内容与形式马克思文艺观指导下,总结归纳出对当代乡村振兴建设中景观设计的启示与借鉴。
一、汉王镇概况
1.项目背景
汉王镇位于徐州西南部的苏州和安徽交界处。它被誉为徐州的后花园,被誉为联合国“全球生态500佳”。它是江苏省100个著名城镇之一。徐州市被誉为五千年灿烂文化、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徐州作为的彭祖故国,项羽故都,刘邦故里,依赖于丰富的中国文化资源。继续加强汉文化内涵的传承和应用,结合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制定精品战略,突出汉文化特色。并专注于“两汉文化看徐州”的品牌。城市的知名度和文化竞争力有了显著提高。2018年10月1日,联合国人居奖授予徐州。目前,中国文化旅游者普遍认为,“明清文化看北京,隋唐文化看西安,两汉文化看徐州”。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三步走”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中央1号文件在2018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走在前列”的浙江省在十四次党代会中提出,要按照省域大景区的理念和目标,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万村景区化,实现乡村振兴。徐州汉王镇的践行或许将会为汉文化发源地乃至全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
2.设计原则
整体原则:整体规划,成片改造、保证地区开发有序、统一和协调性;尊重历史原则: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保护汉王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街区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发掘文化底蕴,延展历史文脉;环境优先原则: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景观资源优化风情区内整体环境质量,提高环境品味。改造意向汉王镇其绵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决定了汉王镇商业街区要沿袭传统和经典的风格。因此,总的原则是以古典、大方、精致为基本色调,前提是充分尊重建筑现有的立面。对建筑现有立面进行较大幅度的改动,争取一步到位,形成别具特色的建筑风貌和街区景观。
二、汉王镇中汉代建筑装饰构件的应用
1.汉代屋顶和脊饰
汉皇镇汉王镇的建筑设计,充分反映了汉代建筑在屋顶结构形状上的特点。硬山式屋顶、歇山式屋顶、悬山式屋顶、庑殿式屋顶几种形式是汉代的屋顶的主要形式,无论是哪一种屋顶样式,都要解决屋面之间结合处的覆盖和装饰,以保证防风遮雨的功能。设计者在对汉代建筑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建筑的特征,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发展,汉王镇汉王工商所改造前的状况比较破旧无风格,右侧为改造后的在顶部增加坡屋顶,坡屋顶采用灰色筒瓦。以内容与形式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文艺观分析,内容即体现了徐州汉文化的建设与防风遮雨的功能性;其形式提炼了汉代建筑的象征,体现了当代汉式建筑的特点和丰富性。
脊饰在汉王镇建筑中被广泛使用,使它既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又能保留了汉代建筑的一些特征神韵。我们可以将汉代建筑描述为雄浑粗狂。汉代建筑常常是平脊。同时呈现出“反宇”的翘,在建筑上装饰动物的形态。凤头鸟和火焰珠通常在山脊中部装饰;在右脊的两端有一条尾巴,垂直的山脊呈现向上的装饰。这些装饰象征着平安与生命,同时也有割除邪恶和主持正义的意义。汉代屋顶上的这些装饰使这座建筑更加宏伟壮丽、华丽堂皇,富有艺术魅力。以内容与形式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文艺观分析,脊饰作为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不但直接影响到艺术作品内容的表达和体现,而且脊饰其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内容即体现了徐州汉文化建筑中脊饰的美好的象征寓意的同时也展现了汉代时期人们的思想内涵。
2.汉代斗拱和立柱
斗拱结构形式经过抽象提炼,运用到汉风建筑的构筑中。汉代是斗拱结构形式的成型期。汉代出土的建筑中發现了许多拱门形状:护斗简单,斗拱为一斗两升、一斗三升。有把拱门处理成夸张的曲臂样形状。实柏拱上面有工雕刻的几何图案。少数也有多层重叠的拱门即重拱式。这种结构的支架在内部起到了装饰和装饰的作用,同时应力也保证了房屋中木制框架柱和梁的坚固性。以内容与形式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文艺观分析,斗拱的受力功能性即内容起了主导因素,决定制约了形式,同时造型与雕刻装饰即形式又具有独特魅力的审美价值。这些装饰是适用和美学的相辅相成,体现了汉代社会的实用性与审美的哲学,与马克思的文艺理论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明器、壁画等,汉代建筑装饰构件——立柱,其装饰色彩通常采用红色,图案多为力士、龙纹、几何图案;构图形式常采用纵段式构图和纵段式构图,表现方式多为彩绘、雕刻、雕刻、浮雕等。它的形象大胆、简单、细致。汉代柱基的主要形状常为方形。在其他比较重要的建筑中,也有圆形正方形基座和雕塑装饰柱的形式。在颜色方面,除了使用红色外,在汉代,房间里同时使用几种颜色。色彩穿插,相互对比,如“绿柱朱梭、丹挥缥壁、彤轩紫柱”。并给它的确切含义的构成的颜色:“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漏,黑与青谓之献,五彩谓之绣。”立柱的结构形式在抽象提取后转化为方形线条,并采用有代表性的颜色,使当今汉风建筑的特点清晰明了,节约了经济转型的成本,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3.汉代瓦当和滴水
瓦当通常在屋檐口进行装饰,距离视点比较远。汉代工匠不仅考虑了装饰效果,而且突出了主题。对称和回转组合技术常用于装饰组合。主要装饰手法有对称、寻心、相向、放射、穿插、交叉、平衡等。充分而恰当是其基本要求,以心点为基点,分布强烈,以达到结构平衡,内容突出。简洁生动的造型是汉代瓦当的一个重要特征。动物形状的轮廓是厚的,多侧面的剪影,层次分明。目前已被发现的汉代武当,种类繁多,如鸟、兽、龙、凤、植物、鱼、祥云等。其中采用最多的是吉祥用语纹样和四神纹。汉王镇将继续传承瓦当和滴水的建筑装饰构件,不仅仅是起到装饰祈福作用,也有实际的功能性。
4.汉代门窗装饰
色彩鲜艳,根据等级使用色彩是汉代的门窗样式。汉朝的大门一般是从中间或侧面打开的。窗户形状呈长方形、方形、圆形等,装饰典雅。其风格式样有卧棂、直棂、套环、斜格、支摘窗。门经常被装饰和雕刻。雕塑有浅浮雕、线雕和深浮雕、圆体雕刻等。装饰物的颜色通常是红色、黄色和黑色。红色的门亦被称为“朱门”。通过现代材料与工艺——铁艺窗花,表达汉代建筑装饰构建的门窗。
三\马克思文艺观指导下乡村振兴启示与借鉴
1.在内容上,根据马克思的文艺理论观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常会作为其主导的因素,制约或者决定着形式。形式的应用都应当以能否准确的展现出内容为原则。所以在进行当代汉风建筑设计时,首先应该明确其建筑的最具代表性的风格特点,以及其内在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文脉方面关注的主要有历史即唤醒人们的场所记忆:地域特色文化即建筑风格、民俗、土特产和名人等。笔者认为,特色城镇的建筑应该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元素,创造文化符号,找到正确的定位,别人的东西可以适当模仿,但最终不是自己的,而且不建议抄袭模仿。根据当地情况,尊重当地建筑风格,保持原有的真实性,保留原居民,实现协调发展。回归文化内涵和立足于文化内涵是小城镇成长发展的基础。
2.在形式上,不可以随意的照搬,而要因地制宜、处理灵活操作,在建筑中融入现代的特征,使建筑充满生机和活力。用现代结构形式表现汉代建筑的特征,如汉王镇斗拱和立柱;将古典建筑装饰构建符号经过提炼,运用到现代建筑的形式中,如汉王镇的屋顶、斗拱的处理;用现代的材料工艺表现汉代建筑装饰构建,如汉王镇的铁艺窗花。要回到一个旅游胜地体验,除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外,还应该给人们提供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味觉五个维度的累积,最终会给参观者带来独特的感受。可识别的外部形式构成了旅游者对旅游城镇的评价和声誉。
3.马克思多样性与统一性,以两汉建筑装饰构件元素为整体运用到街道,做出整体化的设计,同时对其他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平衡整体性和差异性,突出小镇景观内部的整体协调性。汉王镇建筑改造的构件、界面材质非常统一且很好地呼应镇域空间节点的转换,这是值得学习的,但也存在如下突出的问题:界面材质过分追求统一性造成了景观视觉丰富性、差异性不够;景观如建筑立面的附属构件、景观植物与市政设施没有深刻理解与建筑界面的空间转换并与之对应。而南宋御街显然很好地解决了汉王镇的这两类问题。保持了差异性,强调建筑、材料的历史真实性;保持现有生活模式,重塑街区叙事结构。色彩元素力求保持街区色调的差异性与统一性。街道尺度、建筑高度的接近统一了步行街区,冷暖色系的丰富对比以及原有建筑墙面与肌理的适当保护让整个街区界面景观丰富。
4.在景观设计中,马克思文艺理论中内容与形式作为重要的构成因素,其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汉王镇建筑装饰构件管窥汉风建筑的当代应用时候会发现,汉文化的内容与其提炼抽象出来的建筑装饰构件符号即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内容常会作为其主导的因素,制约或者决定着形式。提炼与抽象的建筑装饰构件符号的应用都应当以能否准确的展现出汉文化为原则同时,建筑装饰构件符号同时拥有相对独立性,它不但直接影响到景观设计中内容的表达和体现,而且其本身也拥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具有特殊的美的感染力。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特色小镇”中景观设计来讲,成功的案例必然是浓厚的历史文脉即内容与具有独特魅力的外在形式完美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韩璐.谈艺术作品中的内容与形式[J].
[2]列夫·托尔斯泰[美].艺术论.丰陈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周武忠.新乡村主义——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4).
[4]季翔.徐州传统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殷召义.记住那一片家园——共和国时代徐州市消失的村庄全记录[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6]魯海峰.汉代建筑构件装饰风格考[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9.
[7]李敏.汉代建筑形式对古风建筑设计的启示和借鉴[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0.
[8]韩冰.汉代建筑上的屋脊装饰[J].中原文物,2015.
[9]张伯扬.汉风韵味浓胜迹放异彩—项王故里设计中对汉代建筑的考证与借鉴[J].
作者简介:王露(1997.2-)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