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玲
摘 要:小学数学它并没有什么难度,是适宜小学生目前成长水平的,因此,课堂上的目标就不是破解难题,而是找到一些方法导入课堂,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因地适宜,科学地导入课堂便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导入;导入方法
入课程的方式有很多,而这个过程是十分奇妙的,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利用这种导入方法,让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的有趣,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奇妙,让学生在接触数学时能感受到快乐,思维收到了刺激便能无限的延伸,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便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了如此良好的开端,那么对与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成功也就已经实现一半了。
一、巧用旧知,营造氛围
数学这门课有着逻辑性强等特点,所以对于在课堂上导入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做铺垫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在小学年龄阶段,是每一个人的记忆黄金期,小学生会把自己心中的旧知识当成真理,并铭记于心。然后再利用这一点导入新的知识,与旧知识相结合,学生理解新知的效率也就更高。
比如教师们在教学生分数的有关内容时,就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导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知识的分数。教师可以将以故事,比如,用唐僧一行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来导入,唐僧一行四人走在路上,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东西了,这时,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老人在卖苹果,猪八戒一看到便忍不住冲了上去问:“老人家,能不能分我们一个苹果。”老人笑了笑说:“我们你们一个问题,如果你们答出来,我就分你们一人一个苹果。”于是,老人问:“我这四个苹果分你们要怎么分。”猪八戒很快就回答上来了。老人又问:“那如果是一个苹果分你们四个人呢。”这时,猪八戒便答不上来了。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导入分数的知识,这就是利用整数的计算这种旧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再导入新知,让学生瞬间就能进入吸收知识的状态。
像这样利用故事引入旧的知识点,让学生明摆着是自己学过的,学生明白后便会进入学习状态,这就是一种十分良好的氛围,再趁机引入新的知识点,虽然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什么帮助,但是吸收新知识的效率则十分的高。
二、巧用多媒体直观演示
当今的社会是一种信息化的时代,是多媒体技术占主导的时代,最能吸引人们眼球的也就是像这种集声,图,色于一体的视频了。而同样的,他对于现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上,也能起到很大的帮助,多媒体从各方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小学生更是对此毫无抵抗力,这便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比如,对低年级段的学生,在我们教他们认识人民币时,单单给他们人民币,对于钱还没有什么概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肯定对此不感兴趣,于是,教师就可以放一个影片,当荧幕上出现声音时,在座位上还是蠢蠢欲动的学生就会开始看向屏幕,这时,可以放一个有关玩具店卖玩具的视频,用一种动画的方式,来描述一个母亲为自己家的孩子用人民币买玩具,这对小学生来说是没有抵抗力的,他们都整齐划一的看向屏幕,感官的刺激让他们不错过每一个细节,当然也包括了视频里的人民币,这时老师就可以问学生:“大家想不想知道是用什么来换取玩具的。”学生们都说想,这时便是导入人民币这一概念的最好时机,学生都会记住这是可以用来换玩具的,叫做人民币。
像这样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方式,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他们的兴趣,这对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帮助。
三、巧用故事,吸引注意
爱听故事是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有的特点,甚至有很多人小的时候睡前没听故事会睡不着觉,故事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东西,不管它是什么内容,他总能把你吸入故事的海洋中,感受其中的内涵,当你只是打算听那么一两句时,回过神来发现,已经沉迷其中了。在引人注意这方面如此杰出的东西,用在对小学生数学新知识的导入上再好不过。
老師在教分数的概念时,就可以利用讲故事,讲童话的方式,来让学生们进入状态。例如,有一天,一只狐狸捡到了一块肉,但是被狮子看见了,狮子对狐狸说:“狐狸,你必须分我点,否则我就把你给吃了。”狐狸很害怕,于是他就把肉分成两半,给了狮子一半,狮子一看:“什么,才一块,不行,太少了。”狐狸知道狮子是想抢走他的肉,这时,狐狸灵机一动,于是它就把那一半分成四块再递给狮子,狮子一看:“有四块,哈哈,算你识相,于是就拿着四块肉走了。”讲完后,老师可以问学生:“那么狮子拿的肉比狐狸多吗?”。让学生回答,进而引入分数的概念。
故事是一片大海,它能让你进入其中,就能让你流连忘返,故事能让学生沉浸在其中,听着有趣的故事情节,无形的吸收了里面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让学生认为数学并不是一个枯燥的学科。
四、总结
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老师需要把握住当代小学生的心里特点,精心编制一些不同类型的东西来让学生对此感到兴趣,再在其中添加一些有关于数学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达到学习效率高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双重特点。所以,教书虽然都是以学生的知识储备为目标,但是方法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只有老师与学生有良好的交流关系,懂得学生的兴趣,这样才会达到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教学的知识点真正的吸收。
参考文献:
[1]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年.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