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流四川段沿岸城市的体育旅游发展研究

2019-08-26 11:29吴雪玲庞艳丽
四川体育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泸州市宜宾市长江

吴雪玲,庞艳丽,薛 俊

长江干流四川段沿岸城市的体育旅游发展研究

吴雪玲,庞艳丽,薛 俊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本研究以长江干流四川段,包括宜宾市和泸州市为研究区域,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长江干流四川段沿岸城市体育旅游的经济发展、政策背景、旅游资源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整合,并实地走访发现旅游市场主体发育不够成熟,缺少景区品牌建设、体育与旅游整体关联度较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低、城市基础设施与文旅赛事发展不配套、体育旅游人才匮乏,景区知名度低等劣势。结合自身优势和劣势提出优化路径:“以赛兴城”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挖掘内涵、注重特色;开发乡村休闲型体育旅游,用体育振兴乡村经济;全方位抓配套;构建优秀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以赛为媒,多途径推广。

宜宾市;泸州市;体育赛事;旅游现状

体育旅游是旅游和体育的结合,通过体育资源与旅游资源的互补互利,体育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1]。近20年来,由于国家加大对沿江经济发展的建设力度,同时四川省着力打造川南经济建设区,长江干流宜宾市和泸州市的经济得以迅速增长[2]。体育旅游作为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的新动能,对解决就业、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都起到积极作用。鉴于此,本研究从资源、政策、文化角度出发,通过体育和旅游相结合的探究,明晰长江干流四川段沿岸城市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的优劣势,挖掘体育旅游市场的潜力资源,提出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对策,以期为长江干流四川段沿岸城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和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1 体育旅游发展的潜在优势

1.1 区位优势

长江干流四川段沿岸城市地处我国大西南经济腹心地带,主要流经宜宾市和泸州市,两市地处川南“半小时经济圈”、成渝“两小时经济圈”,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拥有892km的长江亲水岸线、3000亩“万里长江第一滩”等岸线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川黔滇结合部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中心,具备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市”的软硬件条件。宜宾港和泸州港是四川省最大的两大内河枢纽港,是长江上游重庆以西最大的两大交通枢纽。随着“一绕九射”12条高速公路骨干交通网络和内昆铁路、成贵高铁、绵遂内宜城际铁路等骨干网络等相继建成通车,多条国内航线在菜园坝机场、蓝田机场、云龙机场的顺利开通,区域内的立体交通体系已经形成。长江干流四川段沿岸城市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策略中属于重要战略腹地和增长极。

1.2 文化旅游大环境孕育恰时机遇

近年来,中央、省委、市委密集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文旅赛事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文旅赛事产业纳入各级文化、旅游、体育、康养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给予税收、用地和财政奖补扶持,社会资本参与承办各类赛事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以宜宾市和泸州市为代表的长江干流四川段沿岸城市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2016年8月,泸州市发布关于印发《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泸市府发[2016]37号),发展目标之一是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业,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发展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汽车(自行车)露营营地、船艇码头等服务设施。2017年3月,宜宾市在《宜宾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方案》(宜府办函[2017]42号)中提到,加强全市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交互融合,加快建设长江上游水上体育旅游带、蜀南竹海、兴文石海等适于开展体育旅游运动的产业融合聚集发展区。在这样的“体育+旅游”的大环境下,体育旅游将迎来一个发展的“快速发展期”。

1.3 地区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

长江干流四川段正处在“加快建设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关键时期,体育旅游业提出:全力推动宜宾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建成长江上游国际生态文化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这对旅游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江城合璧,山水交融”为两地提供了天然的丘陵农业生态功能区,拥有着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的良好条件。“一带一路”工业园区和“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的建设,开局良好,工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转型效果显著,集约集聚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干流四川段沿岸城市的旅游业发展也初具规模。旅游业对长江干流四川段沿岸城市的经济影响高达31.19%,2008年两市接待游客共1779.7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37亿元;2018年两市接待游客1 1733.3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75亿元,较2008年分别增长559.26%和1070%。2008年旅游收入占GDP收入的31.57%,旅游经济收入在两市产业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旅游业已经成为新常态下两市产业转型发展的前导产业,旅游经济已经成为两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1.4 旅游资源环境丰富,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自然资源是开展体育项目最基本的条件,是体育旅游拓展业务的空间[3]。长江干流四川段沿岸城市拥有4A级景区25个,3A级景区22个,全境呈现复合型综合自然环境格局,造就了境内丰富多样、绚丽多姿的自然山水田园景观。蜀南竹海、兴文石海、世界樟海、田园茶海和四季花海等五大生态休闲“旅游名片”,老君山和叙永县画稿溪等5个自然保护区,走进竹海,清风送爽,林涛阵阵,有“回归大自然”之感;高县七仙湖、南溪区云台湖、翠屏区永兴荷莲和屏山县金沙海四处湿地公园,群山环抱之中有一湖泊,幽深碧绿,清澈宁静;张坝桂圆林、福宝、黄荆三大旅游精品景区处于川黔渝金三角生态旅游区的腹心位置,黄荆老林是世界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区,被誉为北纬28度线上最后的“处女地”,宜宾市和泸州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2018年宜宾市和泸州市的森林覆盖率分别达47.04%和50.6%,而四川省森林覆盖率为38.83%,泸州市的森林覆盖率高出全省10多个百分点[4],两市丰富的旅游资源环境为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先天资源优势。

1.5 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赛事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一项关联带动性强的富民产业,因此,在有条件、有市场的地区应优先布置规划体育旅游产业,利用它的联带作用带动民族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5]。近几年,长达60km的宜宾市沿长江景观大道、泸州市凤凰湖特色旅游小镇景观大道、张坝滨江大道等道路设施逐步完善,2018年宜宾市和泸州市体育场馆全年免费开发118.5万人次和189.36万人次,分别比2017年增长24.57%和8.7%,场馆的免费开放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多的场所,这也体现出了政府对于全面健身的重视。宜宾市南溪区成功争取到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环长江公路自行车赛等8项省级以上赛事长期举办权(见表1);累计举办各类赛事500余场,其中国家、省级赛事100余场,吸纳游客897.18万人次,带动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24.2%提升至34.2%;国窖1573杯泸州国际网球公开赛吸引了4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职业球员报名参赛,创下了泸州市单项国际性体育赛事规模之最。这不仅成为泸州对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宣传酒城泸州的亮丽名片。赛事的承办推动网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进一步拓展国际体育交流合作的空间,进一步提升泸州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表1 2015年至今大型赛事举办情况汇总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四川省体育局、宜宾市体育局、泸州市体育局)

2 长江干流四川段沿岸城市体育旅游业发展中的不足

2.1 旅游市场主体发育不够成熟,缺少景区品牌建设

据专家访谈和实地走访得知,长江干流四川段沿岸城市旅游资源开发历史早,但是体育旅游起步晚、景区的体育旅游资源利用率低。两市缺少有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大型旅游企业,包括旅游资源开发投资主体、旅游管理运营主体和大型旅行社。现有旅游经营主体缺乏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业态,市场整体活力不足,旅游经营主体对旅游产业链开发与建设不到位,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旅游业的市场发育不成熟导致了体育旅游发展滞缓。旅游景区自身也存在品牌建设问题;蜀南竹海、石海洞乡、五粮液、人悬棺、万里长江第一城等名牌的营销不够,尚未形成经典品牌。即使是国家级风景名胜景区的蜀南竹海,2018年景区接待游客仅82.7万人次,收入7150万元,与同类景区峨眉山、青城山等相比较落后,宜宾市旅游形象品牌还有待细心培育和开发。

2.2 体育旅游项目与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关联度较低

对于一个城市形象以及竞争力的提升,举办体育赛事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进一步刺激城市经济,但是从历年的赛事举办情况和实际考察得出:赛事和旅游的关联度较低。(1)大多赛事属于竞技类,依靠在成熟的城市体育设施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兴文国家地质公园、蜀南竹海的山地资源、纳西凤凰湖的溪水河谷地等都只是单一的“旅游观光”理念,缺乏成熟的体育赛事,人群参与性低,资金来源短缺造成后期的场地维护困难;(2)体育赛事≠体育旅游。体育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涉及到“游、购、娱、食、宿、行”六大要素及其他相关要素。有体育赛事不一定形成体育旅游,只有一定数量的人群以参赛和观赛的方式定期或针对性来赛事举办地,才能形式体育旅游。并且,以上赛事主要是专业运动员参与比赛,群众中的普及较低,普通人群不能直接参与,观赏性低、比赛时间短、非周期特点难以吸引大规模的观赛旅游人群,这对体育旅游市场并未带来持续性经济效益。

2.3 城镇居民人均GDP低,居民旅游消费能力弱

我国国内旅游的人均消费对国民人均 GDP 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旅游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的高层次消费活动,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才有旅游支付能力[6]。2018年,宜宾市和泸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3 3465元和3 4141元,而成都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 2128元。通过对比,两市的城镇居民收入远低于成都市,不仅如此,宜宾市连续两年位居全国人口净流出前30名之列,人口净流出中多以外出务工的男性为主。人均GDP对本地市民的旅游认知和出游空间大小、消费水平高低和消费结构有很大的影响,收入水平的高低能够决定居民的出游以及出游中的花费。

2.4 城市基础设施与文旅赛事发展不配套

“体育+旅游”是一种新的产业形态,体育赛事的发展最终目的就是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强调的是围绕社会和经济“两个效益”,发挥市场和创新“两个作用”,优化配置资源和创意“两个要素”,形成体育与旅游业态的“双向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虽然宜宾市和泸州市具有了“体育+旅游”的众多良好的基础条件,但仅限于基础和单个条件,目前仍然受到交通不配套(交通换乘系统繁琐,距离市区较远)、景区承载力有限(大型接待设施主要在市区)游乐设施单一(只有看的没有耍的,或者有耍的只是钓鱼、打牌等大众休闲娱乐)、服务不配套(地区人民文化水平低,服务意识较差)、特色街区不突出(旅游淡热季分明),景区体育项目“夭折”现象严重等因素的制约。

2.5 体育旅游人才匮乏,景区知名度低

据实地调查得知,体育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适应旅游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管理工作人员多为当地居民。体育旅游业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绝对数量、整体质量都存在着明显不足:(1)在专业结构上,体育旅游从业人员中具有一般性知识的人员比较多,而适应现代体育旅游业要求地、系统地学习过体育旅游、体育专业知识的人员还比较少。新开发的漂流、攀岩等旅游项目,人才的数量则比较少,甚至因为人才的缺乏影响旅游项目的开发;(2)经过实地走访和景区负责人告知,景区开发程度和商业化程度高的蜀南竹海、兴文石海、黄荆老林等国家级4A景区主要以本省游客居多,张坝桂圆林、画稿溪、佛宝森林公园等3A级景区则以本市游客居多,来自外省、市的游客比例较小,并且主要为邻近省、市的游客,如重庆市、云南省的昭通、贵州省的毕节等地,行程时间一般在5h左右,来自沿海和北方及西北的游客很少,港、澳、台和海外游客更少(2017年仅4167人);(3)两市的客源市场主要以省内和本市市民为主,“近域性”特征明显,这与景区知名度低、宣传内容“老套”等因素紧密相关。

3 长江干流四川段沿岸城市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路径优化

3.1 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精品体育旅游路线

努力打造一批精品龙头景区,构建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精品线路,塑造泸州和宜宾旅游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以精品景区带动精品产业,形成泸州市和宜宾市全域旅游产业发展。(1)以福宝(登山)、黄荆(探险、漂流)、画稿溪(溯溪、野泳)、蜀南竹海(马拉松、热气球)、大旺竹海(徒步、露营)为核心的4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联合贵州赤水(铁人三项)、重庆江津(五项极限挑战赛)等临近区域,打造川黔渝金三角生态体育旅游线;(2)宜宾—泸州文化生态旅游区:以兴文石海(竹上漂、洞穴穿越)—蜀南竹海(马拉松、登山)—环长江景观大道(自行车、汽车越野赛)—沱江游泳基地—泸县玉龙湖水上运动基地为旅游带,打造精品川南休闲体育旅游线路。

3.2 挖掘内涵、注重特色,加强体育与旅游业的融合

单纯的地方风景名胜地方历史文化对当地旅游市场没有吸引力,是在体育和旅游景点结合的旅游资源中,“回头客”将会有一个大的提升,特别对本土旅游市场的扩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7]。(1)水文化:在长江、沱江、永宁河、赤水河、溪流湖泊等自然水域建设水上运动娱乐服务带,重点发展赛艇、摩托艇、龙舟、滑水、游泳、漂流、钓鱼等特色运动;(2)竹文化:“蜀南竹海翠天下”,竹景与富集的山水风光配套,地质交融形成我国最大的集竹、山水、胡泊等于一地的原始“绿竹公园”,非常适合健身、远足、定向、漂流、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热气球等项目的开展[8]。参赛者置身于“竹”海之中,心灵得到藉慰,全力打造竹生态旅游景区;(3)僰苗文化:深度挖掘彝族文化、苗族文化、僰人文化内涵,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射弩、摔跤、跳锅庄、溜索、推杆、跳绳、爬油杆、打陀螺、斗牛、斗羊、竹竿舞、芦笙舞等民族民间风情体育项目,推广生门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9],最大限度吸引不同需求旅游层次的旅客。

3.3 开发乡村休闲型体育旅游,用体育振兴乡村经济

结合董允坝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宜长兴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围绕茶业、猕猴桃、蔬菜、桂圆、荔枝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采摘,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和健身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长江干流四川段沿岸城市每年都会举办李花节、梨花节、栀子花节、红高粱节、采摘节等系列振兴乡村旅游节庆活动200余场次,在其基础上发展徒步、健身跑、趣味性农事体验、花海摇摆桥、花海高空秋千等体育健身项目。以“江、林、山”一体化为动力,把体育旅游项目设施与景观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让原生态景物彰显自身的景观魅力,也开发成适宜的休闲运动场所,如:林间绿道开辟远足、穿越、健身骑行路线;残檐断壁修建栈道,用于攀岩和拓展。

3.4 全方位抓配套,找准转型发展“突破口”

牢固树立“全域配套”服务理念,按照“与赛事关联的设施先建、产业先育”总体思路完善城市功能。在城市建设中,优先考虑与赛事配套的图书馆、影剧院、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按照“步行+休闲”标准改造城市干道和湿地公园。依托古城墙、李庄古镇等历史人文资源,打造核心旅游区。在城市郊区,沿江区域打造生态、康养和休闲旅游景观群。按照“比赛、住宿、休闲、旅游、娱乐”一体化发展原则,配套一批商业综合体,实现文旅赛事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和谐共生。深刻分析政策趋势和自身优势,走体育与旅游结合之路,将运动健康植入旅游,促进体旅融合发展,着力打造运动休闲之城,构建全民健身事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双赢格局。用“以赛兴城”模式,沿江打造“川南赛事”基地,着力破解体育赛事承办档次低、规模小、质量差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5 构建优秀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全面培养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

加强与四川理工学院、宜宾学院、四川旅游学院等高校的合作,吸引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和各类技能人才,对优秀高端人才提供安家补助,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安居落户等方面为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加强体育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在语言、文化、体育专业技术等方面,结合游客的特点和消费习惯,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要给游客以诚信的感受、可靠的感觉、安全的感觉。

3.6 以赛为媒,多途径推广

将蜀南竹海、长江沿岸风光、天仙硐景区等标志性自然风光和建筑物插入赛事直播,提升知名度。邀请摄影名家采风等宣传沿岸城市形象,宣传内容厚重的历史文化景观与体育资源,突出特色;引进知名旅行社,做好对外宣传,深度挖掘景区的历史文化,讲好故事,扩大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准确定位长江干流沿岸城市体育旅游的客源,加强与云南、成都、贵阳、重庆等城市客源进行合作与宣传。

[1] 孙贵英,等.山东省体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报,Vol.27,No.7. July2011:25~28.

[2] 高国林.长江干流宜宾段植被覆盖变化遥感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3.

[3] 王 振.体育旅游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58~160.

[4] 泸州:森林覆盖率比全省高10多个百分点[N].泸州日报,2019-03-14.

[5] 陆元兆.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综合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03):65~71。

[6] 冯 庆,孙根年;我国八大区人均 GDP 及城市化对居民国内旅游的影响[J] . 2016,35(04):93~97.

[7] 潘如福,等.苏北地区体育旅游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74~93.

[8] 胡 楠.宜宾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研究[J].文化用品与科技,2018(03):9~10.

[9] 宜府办函[2017]42号.《宜宾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方案》.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in the Cities along the Sichuan Section of the Main Stream of the Yangtze River

WU Xueling, PANG Yanli, XUE Ju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China.

In this study, the Sichuan section of the mainstream of the Yangtze River, including YiBin City and LuZhou City, was used as the research area. The literature data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and integr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 background, tourism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of the urban sports tourism along the Sichuan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development of tourism market is not mature enough, lacking the brand construction of scenic spots, low overall correlation between sports and tourism, low per capita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unsuit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and cultural and tourism events, lack of sports tourism talents, and low visibility of scenic spots. Combining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t proposes an optimization path: “Revitalizing the city with events”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model; excavating connotation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characteristics; developing rural leisure sports tourism, using rural sports to revitalize rural economy;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s into the “green channel”; the game as a medium, multi-channel promotion.

YiBin City; LuZhou City; Sports events; Tourism status

G80-051

A

1007―6891(2019)04―0108―04

10.13932/j.cnki.sctykx.2019.04.26

2019-03-29

2019-04-22

猜你喜欢
泸州市宜宾市长江
泸州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粮桑复合种植现场培训会在宜宾市召开
宜宾市三江新区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江阳区418名退捕渔民“转业”
宜宾市推动蚕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实践
长江之头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长江之歌(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