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作用和本质”概念教学的组织*

2019-08-26 04:43赵广宇汪绍鑫谢咏梅
生物学通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过氧化氢本质速率

赵广宇 汪绍鑫 徐 杰 谢咏梅

(1成都市石室中学 四川成都 610041 2四川成都武侯区教科院 四川成都 610041)

1 学习内容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人教版必修1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从酶的功能、化学属性、作用机理等角度认识酶的本质与作用,构建“酶”的概念。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必修1的内容要求中,有关“酶”的概念是分列在大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中,是重要概念“细胞的功能绝大多数基于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发生在细胞的特定区域”的下位概念,即“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例如 pH 值和温度等)的影响”[1]。

围绕与酶相关的概念,以“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为中心,确定本节课的概念体系如下:

A.酶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

A1.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A1.1酶的发现史

A1.2实验验证木瓜蛋白酶的化学属性是蛋白质

A2.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A2.1科学史料证明某些RNA也具有催化功能

B.酶具有催化作用

B1.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B1.1实验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且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B2.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以上概念间的关系可用概念结构图(图1)表示。

图1 酶的概念结构图

2 学习目标

1)说出细胞代谢的概念;阐明酶的概念;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建立细胞的功能是绝大多数基于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发生在细胞的特定区域的生命观念。

2)尝试设计实验,学会设置对照、控制变量;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体验基于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资料分析,探究酶的概念内涵;领悟基于实验及生物学事实的概念构建;学会运用归纳与概括形成生物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了“酶的作用和本质”“酶的特性”,本节课选择“酶的作用与本质”作为教学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建立“酶的概念”。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以接受学习的方式学习这部分内容,能掌握“酶”的概念。但基于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概念的需要,笔者尝试采取实验探究结合资料分析的教学方式,设计相应的学生探究实验,以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感知酶的化学属性和功能;通过对科学史资料的分析,获取更多的生物学事实,为构建“酶的概念”奠定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以螺旋上升式的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自主构建概念,真正领悟概念内涵,帮助学生达成对“酶的概念”的理解,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4 教学过程实施

4.1 学习科学史实,感知探究历程

4.1.1 学习代谢概念,提出探究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首先回顾初中学习过的光合作用等新陈代谢活动,其次回忆新陈代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引出新陈代谢概念的本质——细胞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提出问题: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为什么能在常温、常压下迅速完成?什么是酶?酶的物质属性是什么?如何知道酶具有催化功能?

4.1.2 感知酶的发现,探究化学属性 教师以教材中“酶的本质”部分的“材料分析”内容为基础,并补充部分科学史实资料,感受“酶”的发现历程(图 2)。

图2 酶的发现历程

提出问题:酶的物质属性是否为蛋白质?如何验证?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迅速回答: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教师提供木瓜蛋白酶试剂、双缩脲试剂及器材,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结果达到预期(图3):检验的样品出现紫色,证明木瓜蛋白酶的化学属性是蛋白质。

图3 木瓜蛋白酶化学属性的鉴定

教师提供新的资料:1971年,奥尔特曼用大肠杆菌进行tRNA合成的研究,他顺利找到了核糖核酸酶P,其功能是切开RNA链上的磷酸二酯键,释放出最终的tRNA。这种本质为RNA的酶能加速反应而不被消耗,完全符合酶的特性。1986年,切赫在四膜虫中发现有一种RNA具有自我剪接的双向催化作用,具有类似酶的作用,且既表现有核糖核酸酶活性,又有RNA聚合酶活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像酶一样催化寡聚核糖核苷酸底物的切割或连接。其后,其他的科学家陆续发现更多的具有催化自我剪接功能的RNA[2]。

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切赫、奥尔特曼等科学家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均证明某些RNA分子具有生物催化的功能,即具有酶的催化功能。说明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数RNA也具有催化功能。

4.2 设计定量实验,探究酶的作用

4.2.1 完成教材实验,获取实验现象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酶的催化功能?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得到预期的结果。教师要求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学生的结论: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够分解;加入FeCl3(无机催化剂),反应速度加快;加入酶(生物催化剂),反应速度最快。教师追问:3种条件下,反应速度差异有多大?学生认为需进行定量实验检测,但不知如何开展定量实验。

4.2.2 运用新型装置,定量测定速率 教师提供可定量测定实验结果的简易装置(图4):在白色塑料瓶中盛装反应液,在瓶口处连接导气软管,软管末端加重使之能沉入水中,待气泡流速较稳定时计数,测定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该装置材料简单易得、方便制作,产生的气泡速率稳定、在水中现象非常明显,易于观察计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定量测定酶促反应的速率。

图4 测定酶促反应速率的装置

学生运用该装置,设计了4组对照实验:常温(37℃)、高温(100℃)、加 FeCl3(无机催化剂)、加新鲜猪肝研磨液(过氧化氢酶),实验结果如表1。

表1 不同处理条件下H2O2分解产生气泡的平均速率

4.2.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高温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无机催化剂能进一步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酶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酶能在常温、常压下显著加快反应速度,成为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良好催化剂,其作用机理是什么?

4.3 运用动画技术,阐明作用机理 教师抓住学生的疑惑,引出活化能的概念:分子从常态转化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需要的能量。正常状态下,只有极少数的过氧化氢分子具有足以发生反应的活化能,故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很慢。加热、氯化铁、过氧化氢酶都可加快化学反应,其原理是什么?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并巧妙地结合动画(图5)进行讲解:加热、加压都是为分子提供能量,获得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无机催化剂和酶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门槛”——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正因为有酶的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满足生命活动的需求。

图5 各种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动画截图

4.4 归纳探究结论,构建酶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归纳、概括“酶”的概念。1)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酶的功能: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起催化作用的物质。3)酶的来源:核糖体或者细胞核。教师引申出是“活细胞”。最终构建酶的完整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5 教学反思

5.1 挖掘概念内涵,丰富概念体系 酶的概念内涵丰富,其中酶的作用机理又较复杂,学生自主构建概念的难度较大。因此,教师梳理概念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从酶的功能、作用机理、本质和来源等方面多维度探究概念的内涵,在感知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构建酶的概念。

5.2 灵活运用教学手段,逐渐构建概念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依次通过阅读教材、分析资料、实验探究、动画演示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思考的激情,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合作,亲自操作,最终自主构建“酶的概念”。

猜你喜欢
过氧化氢本质速率
过氧化氢光度法快速测定新型合金包芯钛线中的钛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快速评估过氧化氢酶的方法研究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知识与能力提升
童年的本质
速度和速率有什么不同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注意事项及改进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MgO部分替代NaOH对杨木CTMP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