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2019-08-26 03:47邓雅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4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康 钦, 王 豪, 宋 嫣, 邓雅琴

(1. 南昌大学附属江西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江西 南昌, 330003;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 超声科; 3. 内分泌科, 江西 南昌, 330008)

近年来,中国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升高,特别是脑卒中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1-2]。脑卒中是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脑卒中的特效药物,早期预防是最好的措施[3]。准确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本院2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同期168例非脑卒中患者,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斑块及颈动脉狭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者458例,将其分为卒中组290例与对照组168例。卒中组为缺血脑卒中患者,对照组为非脑卒中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年龄35~78岁,平均(66.05±9.04)岁; 男98例,女70例。卒中组年龄37~79岁,平均(68.08±10.15) 岁; 男174例,女116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卒中组纳入标准: ① 符合 2010 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并通过头颅 CT 或 MRI 检查证实。② 临床病史与体征、局灶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与缺血性脑卒中相符。排除标准[4-5]: ①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肌梗死等引起的心源性栓塞所致的脑卒中; ② 颅内血管狭窄、颅内肿瘤患者; ③ 出血性卒中。对照组均经CT或MRI检查无脑梗死表现,全身及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无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

1.2 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飞利浦IU-22和东软Phoenix), 选用线阵探头,频率均为5.0~12.0 MHz。患者采取仰卧位,将颈部暴露,垫高肩部,后仰头颈部,尽可能地偏向检测对侧。详细检查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总动脉、颈总动脉窦部及颈内动脉有无斑块并观察斑块情况(大小、数目、范围、位置),计算颈动脉斑块所致狭窄率。对于局部狭窄的地方,需要测量该部位舒张末期最大峰值、收缩期最大峰值、狭窄处管腔内径,对狭窄程度进行全面评估。

1.3 评价标准

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2003年美国放射年会超声会议及2009年中国超声诊断指南,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 正常(IMT<1.0 mm)、内膜增厚(IMT≥1.0~<1.5 mm)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1.5 mm)。颈动脉狭窄分级参照北美放射学会颈动脉内膜剥脱试验(NASCET)分度方法[5-7], 将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 4 级: ① 轻度狭窄: 内径狭窄<50%, 峰值流速(PSV)<125 cm/s, 舒张末期流速(EDV)<40 cm/s, 颈内动脉(ICA)PSV与双侧颈总动脉(CCA)PSV比值(PSVICA/PSVCCA)<2.0。② 中度狭窄: 内径狭窄50%~70%, PSV 125~230 cm/s, EDV 40~100 cm/s, PSVICA/PSVCCA2.0~4.0。③ 重度狭窄: 内径狭窄>70%~99%, PSV>230 cm/s, EDV>100 cm/s, PSVICA/PSVCCA>4.0。④ 完全闭塞。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比较

卒中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比较 mm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狭窄程度发生率比较

卒中组内中膜增厚率及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卒中组颈动脉狭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卒中组颈动脉狭窄率以中度以上多见。颈动脉斑块是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见表2。

3 讨 论

随着年龄增长,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的弹性逐渐下降,血管内壁的渐进性损伤会导致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增厚,直至管壁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随着病情变化,血管会进一步狭窄,血流灌注减少,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硬化、斑块及狭窄致同侧脑梗死的发病率可高达90%~95%[8], 从而诱发脑卒中。同时,颈内动脉狭窄是进行性卒中的重要因素。颈总动脉血管分叉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原因是粥样硬化处已损伤的血管内皮易致血小板黏附,释放凝血因子,形成斑块及血栓而堵塞管腔,或脱落后随血流堵塞远端大脑小血管,致缺血脑梗死等[9]。本研究中, 70%颈动脉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膨大处。颈动脉斑块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特征,临床上视为脑卒中的前兆,相关文献[10-11]表明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具有相关性。本研究中,卒中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大于对照组,内中膜增厚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斑块发生率为84.48%, 高于对照组1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呈不同程度增加,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亦增加,特别是回声不均的软斑块,其表面覆盖栓子容易脱落、出血,是导致缺血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2 2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狭窄程度发生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颈动脉狭窄是由于斑块及血栓等形成而导致管径变细或闭塞,引起颅内供血不足而导致相应症状的一种疾病,其常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中,卒中组颈动脉轻度狭窄69例,中度狭窄102例,重度狭窄54例,颈动脉完全闭塞20例,其对应的狭窄发生率分别为轻度23.79%、中度35.17%、重度18.62%、完全闭塞6.90%。对照组颈动脉轻度狭窄20例,中度狭窄1例,重度及完全闭塞均为0例,其对应的狭窄发生率分别为轻度11.90%、中度0.60%、重度0%、完全闭塞0%。研究[12-14]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国外研究[15]表明,约80%的脑卒中是因脑缺血导致的,其中又有约20%是由于颈动脉斑块产生的狭窄引起的。因此颈动脉狭窄群体是脑卒中的高危群体。因此,积极探讨有效的筛查方法,及时发现颈动脉狭窄情况,对于预防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颈动脉超声检查是脑卒中筛查的一项重要技术。华扬[16]强调自颈总动脉起始段自颈内、外动脉入颅连续扫查,确保动脉检查的连贯性及完整性。检查中需纵切及横切血管内膜及走行方向,同时需采用彩色多普勒表现(CDFI)观察管壁斑块及血流充盈缺损情况。测量颈动脉狭窄率可运用内径狭窄比、面积狭窄比及多普勒血流多参数比较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能够快速、准确、无创地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及斑块处管腔狭窄程度、血流充盈进行清晰准确的评价,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信息。

综上所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及狭窄程度与缺血脑卒中密切相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对评价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和预后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筛查的首选无创检查手段。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