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逯富红
美籍华人贝聿铭是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代表作品有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等,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生于1917年的他,百岁时依然精神矍铄、容光焕发。生活中的贝聿铭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其拥有豁达开朗、乐观向上的好心性。
生活中,往往有怎样的立场和原则,就会有怎样的心态。贝聿铭向来奉行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准则。一次,贝聿铭在清华大学作演讲时,向在座的莘莘学子讲出如下感悟:“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为人处世其实很简单,我的建议只有一条,那就是向钱学习!”并进一步解释道:“中国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其中蕴涵着深刻的为人处世哲理。人生在世,面对打击磨砺,至刚则易折,必须灵活应对,这是外圆的处世技巧。但做人必须有坚守的准则,任外界环境变幻,信念、尊严、骨气这些底线永远不能丢,这是内方的做人之本。缠树的藤长得再高,可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因为缺少硬骨,风一吹就弯了腰,只能永远让人看不起。激流中的巨石在水的作用下棱角全无,但内心却坚实岿然,为人处世亦应如此。古语‘智欲圆行欲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方面,贝聿铭和夫人卢爱玲从一见钟情、喜结良缘,到相濡以沫、白头偕老,一起度过了近一个世纪的美好时光。生活上彼此体贴照顾,工作上相互支持鼓励,如此幸福美满、恩爱有加的爱情故事也堪称一段佳话。因此,贝聿铭夫妇也曾被欧洲媒体评为“最令人羡慕的世界十大名人神仙眷侣”。
谈到爱情保鲜之术时,贝聿铭也有一套与众不同的观点:“从恋爱到婚姻,是一个从雅到俗、从精神到肉体、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恋爱时是心心相印,结婚后则是骨肉相连,婚姻越长久,骨肉分离无法生存的感觉就会越深刻。恋爱时是一见钟情,这个‘情’是激情;结婚后则是日久生情,这个‘情’是亲情,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几十年的婚姻光靠激情肯定不行,当激情消退后,只有亲情才能牢牢维系。夫妻过日子就要像中国的筷子一样,一是要惺惺相惜,谁也离不开谁;二是能同甘共苦,什么酸甜苦辣都能在一起尝,这样的婚姻才能天长地久。”
每当有粉丝问及养生秘诀时,贝聿铭总会提到一点,那就是“工作可以不让人老”,并笑称:“我就是个劳碌命。”贝聿铭一生痴情和专注于自己挚爱的建筑设计事业,创作出无数堪称完美的经典之作。耄耋之际,他从美国回归故里,创作出收山之作——苏州博物馆新馆。那段时间里,他每天埋头工作,有时甚至一直忙碌至凌晨。百岁之后,听新闻、读报纸、看杂志,仍然是贝聿铭每天必做之事。毕生热爱学习、勤于思考的他,时刻敏感地关注着建筑行业的新动向,确保思想和学识方面能够与时俱进。而这也成为其永葆创作灵感和艺术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英国学者培根曾经指出:“停止学习之日,即是开始衰老之时。”
由此看来,经常工作用脑,对我们的身心健康的确有重要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经常学习思考,既能活跃大脑皮层,也能促进脑细胞新陈代谢,从而实现思维敏捷、延年益寿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