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
[摘要]根据城市人口迁移理论,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建立了北京市人口迁移动力机制分析模型,对影响北京市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深入分析了经济发展、工业、商业对人口迁移的重要影响作用,为北京人口疏解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大城市;人口迁移;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F290.1[文献标识码]A
当前,北京人口疏解工作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而要做好北京人口疏解工作,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北京人口变动的基本规律、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的城市规模发展迅速,人口分布和城市形态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其市区范围不断扩大,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数量持续减少、人口密度显著下降;城市功能扩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及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大量导入,人口比重上升。
北京市的人口增长,从地域上来说主要表现为城市功能扩展区的人口增长,城市发展新区及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增长缓慢;从增长类型来看主要表现为迁居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很小。因此,本文在研究北京市城市人口迁移动时,主要是研究城市功能扩展区的人口增长。本文所使用的城市功能扩展区的数据资料均由北京市各区历年统计年鉴整理而来。
1 北京人口迁移动力机制模型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城市人口的迁移机制,本文以人口郊区化、工业郊区化、商业郊区化和公共配套设施相互关系为理论基础,并结合实际经验,建立统计模型,对北京城市人口的迁移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影响北京城市人口迁移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很多,但经济发展首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探讨北京城市人口迁移的动力机制时,经济变量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从上述研究角度出发,本文一共选取了经济发展、工业、商业、各种公共配套设施四个方面的经济社会因素作为变量建立模型。其中,经济发展选用了城市功能扩展区GDP占全市的比例;工业选取了城市功能扩展区工业总产值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商业选取了每千人商业网点的个数作为变量;各种公共配套设施主要选取了城市功能扩展区每千人床位数、学校数、场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个数作为变量,并进行因子分析,压缩为一个变量,代表公共配套设施郊区化变量,其因子值能在75%的水平上代表上述几个变量。模型的因变量为城市功能扩展区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此外,本文所用城市功能扩展区数据为从1990~2016年北京市各区数据资料汇总而得。
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工业和商业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且均非常显著,表明城市功能扩展区经济发展和工业、商业发展过程对人口迁移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公共设施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值,表明城市功能扩展区人口增长趋势与城市功能扩展区公共设施发展水平不够协调,随着城市功能扩展区人口的增长,各种公共设施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各种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人均水平相对下降。
2 各变量影响分析
2.1 经济发展的影响
北京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功能扩展区则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和区位优势,理所当然地成为经济发展最为迅速、最有活力的区域,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朝阳区和海淀区的生产总量和发展速度,均大大超过了其它区域,成为近几年北京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尤其是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城市功能扩展区展现出了超强的发展活力,其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市平均发展速度,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高于其它各区。海淀区的增长速度平均在20%以上,大大快于全市水平,而且其经济总量也高于其它各區。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创造更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均居住面积、公共绿地面积都有很大提高,城市功能扩展区吸引力增强,成为人口增长的主要区域。
研究发现,城市功能扩展区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变动表现出来了很强的同步性。从1990年开始,城市功能扩展区人口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都出现了下降趋势,到1992年二者的增长率到达最低值,从1993年始城市功能扩展区人口和经济增长率又同步出现上升的势头,在2005年二者的增长率达到最高,之后又出现平稳下降的趋势。从其总体变动趋势图来看,城市功能扩展区经济和人口增长率的波动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二者同时达到峰值,又同时降到波谷。城市功能扩展区人均GDP变动和城市功能扩展区人口总量变动二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2,说明二者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
2.2 工业发展的影响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企业由首都功能核心区迁往城市功能扩展区的数量明显增大,三环路范围内一共搬迁了100多家工业企业。在空间分布上,比较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四环以外,占57.3%,当然这与四环外地域广阔有很大关系;二环以内、二环与三环之间、三环与四环之间分布的工业企业分别占14.02%、13.31%、15.30%,比重大体相当。
为了准确把握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扩展区的工业化强度,本文采用行业职能指数指标来测量,进一步探讨各区工业化强度及其变化。职能指数=Pi/P×Pi(Pi表示各区某产业就业人口占本区总就业人口的百分比,P表示城城市功能扩展区该产业就业人口占城城市功能扩展区总就业人口的平均百分比)。2016年,首都功能核心区工业化指数为0.07,城市功能扩展区工业化指数为0.3,城市功能扩展区工业化强度大大高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在城市功能扩展区各区中,石景山区工业化指数最高,为1.58;其次是朝阳区和丰台区,海淀区工业化程度最低。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城市功能扩展区工业发展表现出了空前活力,工业产值在北京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越来越大。城市功能扩展区人口迁移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工业人口变动规律非常明显,城市功能扩展区从事工业的人口增长迅速,而同期首都功能核心区工业人口下降较快,远低于城市功能扩展区从业人数。城市功能扩展区人口总量变动与城市功能扩展区工业产值的变动相关系数高达0.886,说明二者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2.3 商业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北京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扩展区的网点数都呈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幅度有很大差别。1990~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首都功能核心区商业网点增加的幅度较小,从1990年的19290个增加到38724个,增长了一倍;而城市功能扩展区商业网点数增长幅度很大,从1990年的18889个增长到2000年的87268个,增长了三倍多。其中,朝阳区和海淀区的商业网点最多、增长幅度最大,其次是丰台区,石景山区增长的幅度最小,商业网点数量最少。
比较城市功能扩展区人口总量与商业网点的变动趋势可以发现,二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对其1990~2016年人口分布变动与商业网点分布变动的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变动呈现出了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5。与人口变动相比,商业网点波动幅度比较大,到2000年代前期,商业网点增加幅度较大,快于城市功能扩展区人口的增长。但从2006年开始,商业网点数量又开始出现回落的趋势,2016年回落到比较平稳的水平。这表明,城市功能扩展区人口增长与商业网点的变迁之间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二者相互制约。
2.4 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的影响
上述回归模型中各种基础设施变量的系数为负值,说明城市功能扩展区各种公共事业的发展落后于城市功能扩展区人口的发展。虽然自1990年代以来,城市功能扩展区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城市功能扩展区人口集聚非常迅速,各种基础公共设施的发展落后于人口的增长趋势,满足不了城市功能扩展区日益增长的人口发展需求,而且与北京功能核心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本文以教育事业发展为例进行说明。
1990年以来,城市功能扩展区的基础教育随着人口的增长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普通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来看,普通教育的学校数由1990年的780个增加到2016年的802个,在校学生数由1990年的386117人增加到2016年的462849人,其中朝阳区和海淀区的学校数最多,2016年分别达到了290个和277个,在校学生数分别达到135399人和197312人;其次是丰台区,2016年学校数为162个,在校学生数为95327人;石景山区最少,2016年普通学校共有73个,在校生数为34811人。另外,随着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市生育率的下降,普通教育的适龄对象出现下降趋势,城市功能扩展区也同样呈这一趋势,1995~2016年城市功能扩展区在校学生数量下降,只有海淀区有所上升。
3 结论及不足
本文深入分析了北京城市功能扩展区经济发展、工业、商业和公共设施建设对其人口迁移的影响,发现公共设施发展滞后于城市人口迁移进程,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因此,北京在今后的人口疏解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公共设施的作用。另外,本文在获得以上成果的同时,还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城市人口迁移是一個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城市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是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多门学科研究的对象。因此,本文仅从上述几个方面对北京城市人口迁移进行分析,就显得比较笼统和片面。其次,在对北京城市人口迁移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时,由于所得资料有限,所选变量不能全面反映人口迁移的过程,而且所建立的统计模型也比较粗糙,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郭晓军.北京发布功能区域发展规划 五区县不设GDP指标[N].新京报, 2006-12-07.
[2] 北京市统计局编.北京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0-2015.
[3] 范耀邦.关于北京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几点思考[J].北京规划建设,1996(1):12-15.
[4] 周一星,孟延春.北京的郊区化及其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