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价格调控及社会福利变化

2019-08-24 15:53刘桐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社会福利

刘桐

[摘要]粮食的弱质特性使其价格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对生产者和消费者产生重大影响。那么,政府应采取哪些价格调控政策呢?在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和粮食价格稳定政策的福利效应后,认为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可以节约粮食储备与政策成本,但补贴效率对福利效果影响较大;粮食价格稳定政策受制度成本制约,只有有效降低制度成本才能提高社会总福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粮食价格调控;社会福利;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粮食价格稳定政策

[中图分类号]F323.7;F326.11[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粮食的多少、粮食的价格及粮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由于粮食同时兼具私人产品属性和公共产品属性,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制约,粮食价格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波动。为此,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政府可以通过粮食价格稳定政策,由政府调控粮食价格,但同时不妨碍市场的主导作用。为了稳定粮食价格,减少其价格波动对人民的影响,我国对粮食市场实行政府管制调控。目前已基本建立起以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补贴政策、储备调节政策和粮食进出口政策为主体的粮食价格调控体系,加之惠农政策,使粮食价格从2006~2015年不断上涨。总体来说,国家政策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粮食产量的增长发挥了巨大推进作用,但2015年出现的价格转折说明目前的价格政策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调整。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关于粮食价格究竟使用何种政策调控更为有效等问题引发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和讨论。一些学者认为可以采取目标价格政策,根据粮食的市场价格和目标价格的差距采取差价补贴方式,在粮食价格上涨时对消费者补贴,反之则对生产者补贴。而粮食价格稳定政策则可以试图稳定粮食价格,减少波动,若是风险规避型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会偏好此种政策。那么,这两种价格政策带来的社会福利变化如何?本文将从福利经济学的视角来进行分析。

2 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福利效应

2.1 粮食价格过低

假定粮食目标价格政策不存在效率损失,当粮食产量突然增加或需求突然下降时,粮食的市场价格下降,对生产者福利造成损失,政府对生产者进行补贴,以保护和提高其生产积极性,稳定粮食产量。在图1中,假定粮食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粮食供给曲线为S0,粮食需求曲线为D,由于粮食产量增加,供给曲线S0向右下方移动至S1,导致粮食价格下降。假定预先设定的目标价格为P0,P1为现在的粮食市场均衡价格,此时,由于价格下降使生产者的利益受损,为保持目标价格P0,政府需要对生产者进行(P0-P1)*Q1的补贴额,即图中的阴影部分。

政策实施前后,消费者福利并未发生变化;生产者得到的政府补贴相当于是政府的转移支付,即生产者的额外福利等于政府的补贴支出。因此,社会总福利保持不变。期间如果目标价格政策存在损失,那么社会总福利会下降。

2.2 粮食价格过高

当粮食产量突然下降或需求意外增加时,粮食的市场价格会上涨,对消费者福利造成损失,政府会对消费者进行补贴。在图2中,假定粮食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粮食产量的下降使供给曲线S0向左上方移动至S1,粮食价格上涨至P1。此时,由于价格上涨使消费者的利益受损,为了保证目标价格P0,政府需要对消费者进行(P1-P0)*Q1的补贴额,即图中的阴影部分。

政策实施前后,生产者福利并未发生变化;消费者得到了政府由税收进行转移支付的补贴支出,消费者的福利得到了保障,但其额外福利等于政府的补贴支出。因此,社会总福利保持不变。同样,期间如果目标价格政策存在损失,那么社会总福利会下降。

3 粮食价格稳定政策的福利效应

3.1 不考虑制度成本的粮食价格稳定政策的福利效应

3.1.1 粮食减产时。当其他条件不变,粮食减产时,供给减少,粮食价格上涨,对消费者造成较大的利益损失,政府要释放库存,增加粮食供给量,使粮食价格下降到目标价格为止。如图3,粮食供给曲线为S0,粮食需求曲线为D,粮食供给减少时,粮食供给曲线S0向左上移动至S1,均衡价格为P1,均衡产量为Q1,在政府调控前,消费者剩余为a,生产者剩余为b+c,社会总福利=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a+b+c;在政策有效实施后,曲线S1向右下方移动至S0,此时均衡价格为P0,消费者剩余为a+b+e+f,生产者剩余为c,社会总福利为a+b+c+e+f。

政策实施后,消费者剩余增加量为b+e+f,增加的来源是生产者福利减少的部分和粮食供应增加带来的消费者福利增加的部分;政府的收入增加了销售收入,收入为P0*δQ1(政府释放的粮食库存量);如果不考虑政府的收支因素,消费者福利的增加量可以在弥补生产者剩余后还有剩余,即社会总福利增加,增加的部分为e+f。

3.1.2 粮食增产时。当其他条件不变,粮食增产时,粮食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或粮食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引起粮食价格下降,对粮食生产者造成了福利损失,此时政府就需要增加库存,减少粮食的市场供给量,以上涨到原本市场价格,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保障粮食市场的有效供给。如图4所示,粮食供给和需求曲线分别为S0和D,由于粮食产量突然增加,粮食供给曲线S0向右下方移动至S1,均衡价格为P1,均衡产量为Q1。在政府调控前,消费者剩余为a+b+e+f,生产者剩余为c+d,社會总福利=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a+b+c+d+e+f;政策有效实施后,粮食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消费者剩余为a,生产者剩余为b+c+d+e+f+g,社会总福利为a+b+c+d+e+f+g。

当政府有效增加库存,减少粮食供给量后,由于粮食价格的上涨,消费者剩余减少,生产者福利增加,增加量为b+e+f+g,来源主要是消费者福利减少部分和政府购买粮食引起的生产者福利增加部分;政府支出量为P0*δQ2(政府购买的粮食量)如果不考虑政府的支出部分,生产者福利增加的部分足以弥补消费者福利损失的部分后还有剩余,剩余量为g,即社会总福利增加,增加的量为g。

猜你喜欢
社会福利
网购的价格歧视及其社会福利分析
公共财产法视野下“费改税”基础理论再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电子废弃物回收政策目标:社会福利还是环保回收率?
网络团购下交易双方的行为及其产生的福利效应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文献综述
探索补充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积极路径
英国计划推进儿童社会福利改革
价格歧视理论在高铁行业的应用研究
消费者沉淀投资、垄断与政府管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