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加农
摘 要:数学板块式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了板块式内容设计和四环节教学过程设计两部分,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的应用,这一模式的效果已被多数教师认可,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了整体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板块式四环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6-0053-03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及课标教材的使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态势,从以教师为中心到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从关注教学结果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关注整体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及个体差异。课改的深入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如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等,为教师实施新课改提供了新思路,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活力,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到每种教学法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适用的范围,各有优势和不足。由此,我们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板块式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解决教学中教与学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即教师教的三个问题:教的内容、教的方法和教的效果;学生学的三个问题:学的内容、学的方法和学的效果。
板块式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效果已被多数教师认可。通过这一模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提升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理的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觀察力、操作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了整体学习效率。
一、板块式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板块式四环节教学模式既是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教学板块设计部分和四环节设计部分。
(一) 板块式设计
板块就是教师将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划分成单元教学任务,然后将单元教学任务划分成课时教学任务,最后把每课时划分出多项教学任务,以此把数学教学任务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划分成若干个教学板块。
板块式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为了完成各板块的教学任务,依据教学任务的结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实际状况对教学任务进行整体的结构设计。板块设计主要是为了理清单元、课时教学任务的层次,明确教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编排与设计。
目前,数学教学的现状是教师在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过度关注学习材料,过度重视学生已知的教学内容,但忽视了对教材内容的重新审视、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对学生活动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据此,我们提出了以教学任务为主线的新的板块结构。
(二)四环节教学设计
板块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理清教学任务,把握教学设计中教的内容。而四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板块中怎样教的问题,即教的方法,以及教的效果是怎样的。四环节设计是板块式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另一个层面,所谓四环节设计是针对每一个板块的教学任务,设计出具体的教与学活动,具体包括四点:教学任务预设环节,教学问题环节,学生活动环节,教学反馈环节。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二、板块式四环节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任务预设环节
教学任务的预设是指教师在授课前,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对教材的认知程度出发,对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进行提前的设计。课时教学任务的预设具有比较强的教师主观色彩,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和对教材的把握程度。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预设的教学任务有可能完成不了,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状况对教学任务的难易或者任务的大小做出相应的调整,就是对教学任务进行微调,使任务更适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因此,教师除了要具有对教学任务的预设能力,还要具有对课堂生成把控能力。
(二)教学问题环节
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教师的课上活动。问题是教学的起点,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从不同板块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还要依据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设计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师能否把问题设计好是决定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三)学生活动环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以及已有的知识结构都会对课堂中的学习活动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充分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的学习活动,主要依据其在教学问题环节设计的各种问题。常用的学习活动形式有: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每个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要设计好活动目的、活动要求和预设好活动的结果。但在课堂学习活动的实践中发现,由于教师忽视活动过程的设计,导致在真实的学习活动中会出现无法掌握的情况,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和方法。当真实的学习活动发生时,教师要随机应变适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引导他们参与学习活动,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教学反馈环节
课堂学习活动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掌握活动的反馈信息,充分了解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做好学生活动后的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其目的是检测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中,反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提问回答式,其中包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这种问答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课堂观察式,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活动,了解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共同分享学习活动的成果;三是学生自评互评式,通过同桌之间和学习小组之间的学习活动,互相研究、讨论,并评价同伴的学习效果,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目的。
三、数学板块式四环节教学模式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合理、有序
在划分教学任务板块时,要对整个教材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划分单元板块和课时板块的教学任务,注意各板块教学任务的上下联系,并对各板块的任务进行结构化地分析。在教学中还要关注教学任务环节与其他环节之间的联系,为顺利开展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做到过渡要自然,过渡语言要清晰。
(二)教学问题设计要注重实效
教学问题设计是板块式四环节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不注重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师提问比较随意,有些问题学生弄不懂教师问什么,因而也不知道如何回答。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认真对待问题设计,提出的问题没有实效。
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才算有效呢?我们认为:一个有效的教學问题至少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即以教学任务为基础、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二是问题要有衔接性,要有顺序性和层次性,环环紧扣,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三是问题要对教学任务有提示作用,符合数学规律,使学生借助于课堂中的问题,领悟到教学任务的实质,能从问题中提炼方法,有利于学习。
(三)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注重方式和效果
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基于教师将教学问题提出后,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设计。当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重视讲的过程,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是比较薄弱的,课堂学生学习活动常出现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板块式四环节教学设计中,把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既要对活动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又要重视活动方式的设计,如,对于需要记忆的问题一般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对于需要研讨的问题,可采用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于操作性问题可采用独立操作或小组实验操作的方式;对于需要分享的问题可采用讨论、交流、全班分享的方式;对于应用性问题可采用先思考、后交流、再操作的方式等等。
(四)课堂教学反馈环节要关注学生的表现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活动结束后,教学效果就基本显现出来了,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了解、强化对教学的反馈。教师掌握课堂反馈的途径有很多,常用的主要包括三种:学习活动表现、回答课堂问题和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
学习活动表现是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表现出的对问题的领悟能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力,这是最及时的教学反馈。回答课堂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提出教学问题的思考情况。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明确具体,采用合理的提问方式。在选择回答对象时,要面向大多数学生,照顾到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而得到真实、全面的反馈信息。完成课堂练习是主要指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当堂作业的情况,作业反馈不仅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能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查。
总之,板块式四环节教学对教师的数学教学实践有较大的价值,我们认为:这一模式也可适用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它不仅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工作,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有较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