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学中的组织与实践

2019-08-24 05:58谢芝春曾雪莲
文教资料 2019年16期
关键词:教学法专业过程

谢芝春 曾雪莲

摘    要: 以往项目教学法以专业视角进行,难以满足项目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多学科、跨课程的要求。以多学科视角审视项目教学,则项目教学不再局限于专业本身,更以跨学科跨课程的视角联系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 多学科    项目教学    地理信息科学

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适应市场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但一些高校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将市场需求或用人单位需求简单地定位为专业导向,与真正的需求或有脱节,因为专业技能只是人才能力之一。项目教学塑造的是学生的全面能力,这种能力的赋予不是简单的专业教学本身能够实现的,更需要跨学科知识教学予以塑造。

一、基于多学科视角的项目教学法实施逻辑分析

项目教学法本身又被称之为跨专业课程,主要通过将具体实践分解为相对独立的“模拟项目”或“真实项目”,并交由学生调查摸底、信息收集、方案制订、项目实施、调整反馈、项目评价等。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需要运用多门课程、多维专业知识,了解和把握项目整个过程的运行情况,以及解决项目运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问题,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解决实际问题和运用理论知识的综合素质。

第一,项目教学实施的逻辑起点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综合性、复合型的应用人才要求,比如知识、能力和思维的综合。从以往的教学方法看,由于教学方法存在缺陷,导致一些教学知识点之间处于间断状态,使其只了解松散的知识点,掌握的知识呈现“零点散状”状态,很难让学生往深追究探求它的起源和真实本质。由于缺乏对本质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旦环境稍微有所变化,在处理相同或类似问题时就难以有效调用以往知识点处理问题。

在此背景下,学生必须学会情境转换思维。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情境是四要素之一,学生需要依据情境判断决定“在什么情境中做”“针对什么问题和对象做”“使用什么知识或方法做”,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形成对应关系,通过情景激活学员已有的知识,要求广大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分析自身的认知特点和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学会综合统筹、灵活应用。

第二,通过项目整合跨学科知识。项目教学定位的是“知识—能力—思维”三位一体的目标构建,因此,项目教学在其中起的作用是对专业涉及的所有知识的整合和融合。比如,从北部湾大学的地理信息科学项目教学实践看,真实情境非常重要,农村、乡镇、城市不同地方可能运用的知识等是不同的。要求通过具体项目教学形式,在实践中不仅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将学过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具体专业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升华,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专业协作问题等,让学生理解如何将看似分散的“理论课程”嵌入现实项目中。

第三,知识、能力和思维应当是一体的、系统的。思维位居核心位置,能力层位于中间位置,知识层位于最外围位置。教师采取项目教学法时,要考虑到项目本身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还要注意项目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根据项目教学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改变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调整、控制,从而实现优化的思维目标。它的逻辑表现是辩证逻辑并以变动性、协调性为自己的思维特色。这就要求在项目教学时,不能过于单一地从课程本身出发,也不能只强调专业本身,应当从跨学科跨课程的视角重视审视项目教学。正如马斯洛所言:“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开发潜能,完美人性,完善人格。”[1]

二、多学科视角下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内容与目标

不同的知识类型就会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与教学策略,所谓因材施教,除了分析授课对象本身的差异之外,还要分析授课内容的不同。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与以往大学教育在教学本质上是存在能力导向和知识导向差异的。因此,要弄清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问题,必须从最基本的专业角度入手,从专业本身的性质、特征、行業范围等入手进行综合分析。

一是价值观层面的塑造。马克斯·韦伯将人的社会行为分为合理性和非合理性,其中合理性又分为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人们通常称之为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2]。除了让学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会所学的知识外,还要使学生通过与人相处、与人沟通等塑造价值观,真正促进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双重实现。

二是跨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这类知识主要涉及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的。一般概括性比较强、抽象度高,多是一些术语、基本公式和流程方法等。比如地理信息科学,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及管理和分析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三是跨专业实践能力的获得。专业实践能力指在学习特定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掌握某个技术领域的特定实践方法、程序、操作规范和要求等,能够按照特定的标准和要求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专业范围内特定问题、完成特定项目任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这种能力培养离不开一定的序列化行动模式塑造和培养。比如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表现为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备地理信息科学数据获取、管理、分析和运用能力,使学习者形成科学合理的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实践方法、操作流程与方法规范,保障自身的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能实现预期目标。

四是其他非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来自工业时代的专业分工,这种专业分工为了更好地达到生产实践的要求,仅仅强调某一方面的知识,带有极强的工具理性。但现实问题往往是复杂的,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比如优秀的人际交往技巧、卓越的岗位适应能力、优秀的职业操作素养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等,对学习者个体的实践性技术能力要求提高到新的阶段和发展层次。对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来说,必须了解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运营管理、社会调查等知识。不仅如此,还应该了解有关地理信息科学的国家政策、法律环境等社会、人文、政治、法律等各方面知识。

三、北部湾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项目教学的案例分析

一般项目教学往往采取模拟项目式教学,强调在可控的环境里面设计教学内容、流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进入工作角色,老师充当项目经理及指导师,学生以项目组织为单位分工完成项目,与企业要求一致,按企业项目要求设计考核指标,然后对学生的项目完成质量进行考核,真正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但北部湾大学的项目教学法有其独特的特点,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完全真实性。即摒弃一般的项目教学多采取校内模拟模式,北部湾大学的“地理信息科学”项目教学完全真正采取实践项目与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由学校对外承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项目等,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等项目的方式,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基本的测绘技能、社交技能。比如目前有广西钦州市钦北区的大直、新棠镇,钦南区的沙埠镇及南宁市上林县的塘红乡等多个项目在开展。

二是时间跨度长。一般的项目教学时间较短,而北部湾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的项目教学时间往往较长,有时甚至达到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当中,学生长时间离开学校在项目所在地真正扎根。长时间的真正实践确保学生在项目过程中不至于蜻蜓点水式学习,而是形成真正人人参与、人人学习、人人动手、人人进步的局面。

三是实现多知识点学习。因为学生真正在项目现场,遇到的问题是基于现实的,这就要求学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真正面对问题、真正解决问题。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知识,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包括沟通、协调、管理等多个知识点。

四是项目现场既是工作场所又是教学场所。项目教学与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是相互影响与促进的关系[3]。为了确保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不至于与理论脱节。北部湾大学将教学场所改到学生项目实践所在地,由老师在学生工作间隙有效安排时间,根据现实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教学。而学生在项目教学现实当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理论教学得到解答,真正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

五是项目教学的组织设计还不够有针对性。北部湾大学地理信息科学项目教学由于长时间在学校以外参加项目实践,对学生的后勤、教學、学工等多方面提出现实要求,但是从实际来看,目前还没有有针对性地组织设计,基本是以往科层组织结构维持项目教学运转。导致一些项目现场发生的问题由于组织设计不匹配,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迅速有效地处理。

四、多学科视角下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改进

一是加强项目教学法的组织保障。组织设计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分工[4]。从静态方面来看,对项目教学的组织支持需要从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两维度进行设计组织结构;从动态角度来看,需要从组织行为角度以管理流程视角处理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作为项目教学,尤其是项目教学地有时远离高校,这就要求项目教学的组织管理不宜太多,以便信息迅速沟通,对于项目教学实施来讲,一般要求更宽的管理幅度。力图做到条块结合,以协调有关部门的活动,保证项目教学顺利完成。

二是做好项目教学流程化管理。项目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就是学生专业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顺着问题分析则往往蕴含着系列化关键性问题序列。要求在准确识别核心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详细的组织解决方案,这就意味着学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整个流程进行梳理,加强整个过程的组织设计,并且在考核上改结果考核为过程与结果考核为一体,而且结果考核本质是对过程中结果的考核。同时,注意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双重考核。这个过程考核可以以学生在项目中的实际表现处理,也可以以团队考核形式进行过程考核。

三是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项目教学重在实践性和真实性,这个过程涉及除了专业技能提高外的团队合作等。要求指导教师根据不同要求和环境,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动手操作法、启发法等多种方式,切实增强教学效果。同时,积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参考文献:

[1]刘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8.

[2]张永青,李允华.浅析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分野与整合[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

[3]胡文超,陈童.项目教学与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6):118-121.

[4]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83.

基金项目:广西区教改项目(2016JGZ166)“基于项目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系统构建与实践——以地理信息科学为例”;北部湾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项目教学重点教改子项目(17XJGZ08)基于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

猜你喜欢
教学法专业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