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勘
很多人都相信,我们人类有第六感。所谓第六感,就是除现有的人的五种感官感觉(眼的视觉、耳的听觉、鼻的嗅觉、舌的味觉和肌肤触觉)之外的一种感觉。第六感只是俗称,其标准名称是超感官知觉(ESP),又称“心觉”,人们认为此能力是通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信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
2019年3月19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团队发表在eNeuro上的一项研究,似乎对第六感给出了答案:人们不仅能感应到磁场,并且大脑会对磁场变化作出强烈反应,这就是第六感。
人类的第六感真的找到了吗?
美科学家认为第六感就是一种磁觉
对于第六感,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解释。加州理工学院团队就认定第六感是一种磁觉,不仅在人脑中存在,而且在很多生物的体内也存在。
具体的证明是,研究人员采用一种改进的法拉第笼来测试34名受试者,用脑电图记录他们的脑电波活动。所有的受试者在实验磁场和环境磁场方向一致时,其大脑都会作出一种反应,脑电图中oc波会减少,这是脑电图中被称为α-ERD的模式,该模式会在个体突然发现并处理一种感官刺激的时候出现。
研究人员把人和动物感应磁场的这种能力称为第六感,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在动物如蜜蜂、乌龟和鸟类中,都发现了有这类磁力导航的组织或器官;二是如今在人脑中也发现了这种感知能力,虽然尚未发现具体的组织器官,但在脑电波中获得了证明;三是在34名志愿者大脑中获得了可重复证明。五感之外,其实人类还有这些感觉
就算动物和人都有感应磁场的能力,但是要把这种感知称为第六感,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而且,除了人的五种感觉之外,人也有其他可以称为第六感的感觉,如生物节律感、内脏感、直觉(心智直观)等。
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授予生物时钟的发现者,这三位科学家发现,人和动物有24小时、季节等的节律感,是因为体内存在着Clock基因和CKlE蛋白(激酶)、PER基因和Per蛋白、Tim基因和Tim蛋白、DBT基因和DBT蛋白,再加上大脑中的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生物节律。
显然,24小时节律并非是由人的五种感觉形成,因为即便在灯火通明如同白昼一样的夜晚,人们还是能感受到夜晚的时态,这也可以称为第六感,而且是所有人和生物都有的感觉。不过,由于生物节律感知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所以这种除五种感觉外的生物时钟感觉并没有被称为第六感。
人们对饥饿、口渴等的感觉,其实也不是通过五种基本感觉器官所感知的,而是通过内脏感觉神经综合感知的。
没错,正像你看到的那样,人们能从自身的内脏来获得感知,即通过内脏感觉神经末梢构成的内感受器,接受来自内脏的各种刺激,然后内脏感觉神经再将其变成神经冲动,传到大脑中枢,中枢就可直接通过内脏运动神经或间接通过体液来调节各内脏器官的活动了。但是因为这些感觉并没有什么专一的感觉器官,是通过附着于器官壁上的神经元(神经末梢)发出神经电冲动,把信号及时传递给各级神经中枢而产生的,所以也就具有模糊感觉的性质,缺乏准确的定位。比如,腹部出现疼痛的时候,人们往往分不清到底是胃痛还是肠道痛。于是,有的生理学家认为,内脏感觉就是第六感觉,而且是模糊的,又称为“机体觉”或“机体模糊知觉”。但是,这种把内脏感觉称为第六感的说法也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磁感就是第六感”仍有待证实
现实中,人们对于第六感的认知,大多认定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心理直觉,就是能感觉出来,或者有一种预感,但说不出理由。这种感觉其实有点像UFO、外星人一样,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它存在,却又有相当部分的人相信它的存在,而且与人的经历和经验也有关系。
如今,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对这种有感觉但说不出理由的感知现象,进行了一些可以初步解释的研究。
加拿大心理学家罗纳德-任辛科对40名志愿者进行了试验,志愿者被要求观看在计算机屏幕上闪现的一系列图像,每个图像在屏幕上停留大约1/4秒,其中试验组观看的图像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别(如O与Q、E与F),而对照组前后看到的图像是完全相同的。结果显示,试验组中的12人在504次测试中,有82次报告说,在能确认图像有什么变化之前,他们已感觉到图像发生了变化。
这似乎就是一种预知或者第六感。人的認知是对信息综合加工的过程,包括对信息输入的变换、速度、分析、存储和使用,最后才能形成感觉和认知。如果在屏幕上投射出字母E,投射时间很短,如1毫秒,人就无法看清楚;如果是5毫秒,可能会感觉是F;如果是10毫秒以上,才有可能分清是E。当这样的试验反复进行时,一个人就会有视觉之外的心理直觉,预计F可能变为E,或O变为Q;
这种凭直觉感到前后看到的图像发生了变化,可能就是第六感的基础,也就是说,这是人的一种不完整的感觉和认知。但是,关于任辛科的实验设计、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解释,也都存在争议。
各种情况表明,第六感是一个正在被研究人员探索的有趣领域,既与物理学有关,也与生理学、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有关,是一个交叉学科的范畴,需要更先进的科学仪器,如脑电图、PET(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MRI(核磁共振技术)等技术来观察和研究。
最后再说一下,人的大脑对磁场变化作出反应的现象似乎是一种方向定位,201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是授予大脑定位系统的发现者,这种“大脑中的GPS”,包括海马体内外的位置细胞、网格细胞等,而大脑对磁场感应的感知如果是一种方向定位系统的话,也只是对大脑中GPS的补充,正如在海鸟和海龟中的发现一样。
因此能否把磁场感知称为第六感,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并且需要由多领域的专业人员共同认定,至少要获得多数专业人员的共识。(责任编辑:白玉磊 责任校对:司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