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宗浠,居建祥,刘玉林
(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128)
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疾病,特别是在基层医院中,胆总管结石已成为普外科主要病种之一[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基层医院胆总管结石治疗由腹腔镜手术逐渐替代了传统开腹手术[2],但对于术中碰到的结石“看得见够不着”、“看得见取不出”等情况,仍是困扰手术医师的一个难题[3]。特别对于基层医院的普外科医生来说,设备差、技术弱,更是一个重大难题。如何才能又快又安全地取出结石,是我们基层普外科医师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需要探索的一个方向。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病人共83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39例,年龄(52.72±12.65)岁。病人术前均经BUS、CT、MRCP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病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A~B级,无手术禁忌证。其中23例行腹腔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钬激光组),60例行腹腔镜常规胆总管探查术(对照组)。
本研究中胆总管结石,均为难取性结石。选择标准为:巨大结石、嵌顿结石、铸型结石、附壁结石;术中不能一次性顺利取出的结石。
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网篮套取、水冲法、钳咬等常规取石法)。钬激光组: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联合钬激光碎石。两组均于小网膜孔放置负压引流管,术中根据胆总管条件,选择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或置入T管引流。手术过程中胆囊切除不在本研究范围内。
T管放置条件[4]:①胆总管急性炎症水肿、脓性胆汁、存在胆管狭窄风险者;②结石未能取净,或存在肝内胆管结石,术后需要经T管取石者;③胆总管直径<0.8 cm;④胆管壁损伤、出血。
胆总管一期缝合条件[5]:①术前影像学资料提示为单纯肝外胆管结石病人;②胆总管直径≥0.8 cm;③术中经胆道镜探查取净结石;④经胆道镜检查胆管无狭窄、无急性炎症水肿反应、无严重感染和脓性胆汁;⑤远端胆管通畅、Oddi括约肌功能正常。
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两组均取仰卧位,头高15°~25°,左倾20°~30°。手术主刀医师站立于病人左侧,助手紧靠主刀医师左侧,另一助手站立于病人右侧,腔镜监视系统、胆道镜系统置于病人右侧。钬激光组中将钬激光仪置于主刀右后方。手术均采用四孔法[6](脐缘、剑突下2 cm、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和右腋前线肋缘下2 cm)。
腹腔镜胆囊切除过程不在本研究范围内,故不做过多赘述。两组确认及打开胆总管的方法相同,于胆囊管开口水平,穿刺确认胆总管,胆道切开刀于胆囊管开口水平沿胆总管纵轴纵向切开1.0~1.5 cm。
对照组将胆道镜从剑突下操作孔置入胆总管,先下后上探查胆总管壁及结石情况。取石方法:①水冲法;②取石篮;③钳夹法。钬激光组将胆道镜从剑突下操作孔置入胆总管,先下后上探查胆总管壁及结石情况(图1、图2)。将钬激光导丝经胆道镜器械孔置入,导丝头部超出胆道镜1.5 cm,导丝头部对准并紧贴结石表面点射激发(图3、图4),输出功率8 W(能量2 J/脉冲,频率4脉冲/s),根据术中碎石效果,调整参数,使结石裂解成小块(3~5小块适宜)(图5),使用水冲法或网篮套取。
图1 术中胆道镜探查胆总管 图2 胆总管结石冲出瞬间 图3、图4 钬激光碎石过程 图5 钬激光碎石效果(一枚结石被钬激光碎成3份)
根据术中实际情况,选择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或置入T管引流。两组均于小网膜孔放置腹腔负压引流管一根,从右侧腋前线肋缘下切口引出并固定于皮肤表面。排除气腹,拔出Trocar,逐层缝合切口。
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胆总管直径、结石数目、大小、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肝功能指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钬激光组手术时间、取石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钬激光组T管放置明显少于对照组,胆总管一期缝合率钬激光组优势明显(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术中各项指标对比
注:手术时间已扣除胆囊切除时间
两组病人在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钬激光组及对照组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成功率94%~98%相似[7]。术中缩短取石环节的时间,对于整个手术时间的缩短,有利于病人缩短术中麻醉时间,减少手术对病人带来的创伤,利于病人术后恢复。所以钬激光碎石在术中胆总管结石取石方面有其一定的优势。
本研究中,我们遵循了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指征,术中根据胆总管条件,进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或T管引流。由于对照组中机械性取石方法,易导致胆管出血、胆管炎加重、结石嵌顿、Oddi括约肌损伤、结石不能取尽等情况[8],而钬激光碎石,对于胆总管的机械性损伤更小,结石清除率更高。因此,我们认为钬激光碎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对胆管壁机械性损伤小、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比例高,是一种有效的胆总管结石治疗方式。
1.胆漏 有文献报道[9],LCBDE术后胆漏发生率为10.5%~20.0%。胆漏为本研究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且多在胆总管一期缝合后出现,两组共有10例(10/56)为胆总管一期缝合后胆漏,胆漏发生率为17.86%,胆漏发生率与文献报道相仿。我们认为本研究胆漏发生原因与腹腔镜下缝合技巧有关,缝合技巧不熟练、缝合不紧密、缝合时反复进针以及胆管壁水肿为本研究中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
为预防胆漏的发生,我们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胆总管切开长度1.5~2.0 cm适宜;②取石动作轻柔,避免胆管黏膜损伤水肿,以免术后胆道压力增高引起胆漏;③胆道镜检查确保结石取净,必要时术中胆道造影或腹腔镜超声检查进一步证实;④缝合技巧,选择4-0可吸收线,进行黏膜对黏膜缝合;⑤常规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⑥熟练的操作技术及选择合适的病人。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对比
注:a.胆总管结石枚数为中位数(M)
表3 两组病人术后各项指标对比
注:a.疼痛评分为中位数(M);疼痛评分采用NPS评分
2.结石残留 LCBDE术中证实胆道结石完全取净至关重要[10]。有文献报道[11]指出,LCBDE术后胆总管结石残余率为2.6%~8.0%。本研究中所有病人术后随访0.5~1年,并在持续随访中,胆总管结石残留病人3例(结石残余率3.6%),均经T管(窦道)成功取出结石。3例结石残留因病人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结石掉落入胆总管。
我们认为预防结石残留的措施有:①术前常规肝胆BUS、MRCP检查,明确胆管结石的大概位置、大小及数量;②胆道镜检查时向上探查左右肝管及其分级胆管情况,排除肝内胆管结石,向下探查胆总管远端,尽量使胆道镜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肠腔,排除结石嵌顿;③若不能保证结石已取尽,放置T管较为妥当。对于放置T管病人结石残留,可在术后8周拔除T管后经窦道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病人可选择内镜下取石。
3.钬激光并发症 钬激光的并发症主要见于胆道损伤[12],包括胆道出血、胆管穿孔及胆漏。操作时光纤头部未对准并紧贴结石、离胆管壁近、连续激发等情况极易损伤胆管壁。一旦发生胆道出血,造成视野不清,立即停止发射激光,以生理盐水冲洗胆管,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出血可自行停止。如出血较多,可利用钬激光行电凝止血,但需掌握操作距离并点射激发。胆漏一般由于钬激光造成胆管壁穿孔,术中不易发现,术后发现引流管有胆汁样物质,应及时行胆道造影,明确胆漏部位,给予持续引流,防止腹腔感染,多能自愈[13]。若引流量持续较大时,应行腔镜探查,明确穿孔部位、大小、是否伤及相邻器官,穿孔较小时可直接缝合胆管壁,如胆管损伤严重,应及时行胆肠吻合[14]。
虽然钬激光并发症后果严重,但我们认为钬激光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操作技巧相关。本研究中23例钬激光碎石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掌握钬激光的操作原则,规范操作、动作轻柔,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钬激光碎石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碎石方法,能够安全地运用于胆道结石的碎石治疗。
治疗的最终目标就是让病人在生理和心理上最大程度的康复[15]。本研究通过比较病人术后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天数、疼痛评分,四个方面分析病人术后恢复情况。腹腔镜手术对人体创伤小,对胃肠道功能影响小,故术后恢复快,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势。
应用钬激光治疗的病人胆总管一期缝合比例较高,从而避免了留置T管的痛苦,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且出院后无需携带T管生活,对病人日常生活无影响。因此,该术式更有利于病人术后的恢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本研究中,钬激光碎石并不增加病人的医疗总费用。因此,该术式手术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
腹腔镜下联合钬激光治疗胆总管结石手术,要求医生术前充分了解病人病情,对手术的可行性认真评估,术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掌握操作技巧、仔细观察术野、不盲目操作,就能很好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能突显此手术方法的优势。
当然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病例数相对较少,不一定能完全反映两种方法的对比状态;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偏倚或偏差;同类研究可能存在其他结果等,还需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