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视野下兴安盟民俗文化活态传承的路径及模式分析

2019-08-23 02:23孙玉良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7期
关键词:旅游经济文化传承

【摘要】本文先介绍了兴安盟民俗文化在当下的发展现状,随后介绍了旅游经济和民俗文化之间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了促进兴安盟民俗文化实现活态传承的路径,包括形成个性形象、建设体验平台、融入民族生活方式,最后介绍了促进兴安盟民俗文化有效传承的措施,包括准确定位民俗体验、利用信息技术传播民俗文化、建设文化展示带等,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旅游经济;兴安盟民俗;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促进中华文化实现创造性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在旅游经济视野下,促进兴安盟区域民俗文化传承,能够推动当地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能够有效传承传统民族文化,为游客展示特色名片。而兴安盟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因此需要进行深入挖掘。

一、兴安盟民俗文化当下发展困境

(一)民俗氛围淡化

随着交通、科技、教育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逐渐趋同,甚至在部分民俗风情突出的区域中,原有民俗氛围也逐渐弱化,民俗文化地象渐渐消失,现代化气息凸显,民俗文化被抛弃。由于缺少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保护的天然屏障,加上蒙古族人数所占比例较小,导致民俗氛围日益淡化。

(二)宣传力度不足

没有对当地的民俗文化产品和形象特征进行合理宣传,存在一定的宣传误区,导致游客将当作5到10月旅游最佳季节,但是没有宣传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比如温泉季、滑雪季等,对于多样化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

(三)挖掘力度不够

兴安盟的民俗文化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存在扭曲发展和真实发展的矛盾,对于当地文化内涵的挖掘深度不够。在发展民俗旅游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挖掘出当地的民族文化精髓,立足于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种角度,将兴安盟当地的特色文化集中展示出来。在实际的各种景点展示中,缺少的就是蒙古文化精髓,没有真实还原当地的日常生活,各种蒙古族歌舞表演泛滥,充满一种商业氛围,艺术表现不足,表演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且相似,民俗文化展示也变得面目全非。

二、旅游经济和民俗文化之间的作用机理

(一)旅游经济能够促进民俗文化挖掘

开展民族生态旅游是一种能够充分激发传统民族文化活力的有效手段,随着区域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因素基础上进行综合考虑,旅游经济可以使大量淡化的民族习俗重新焕发生机,有助于对区域民俗文化进行深入挖掘。

(二)旅游经济能够帮助民俗文化拓展生存空间

优秀的传统文化通常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会轻易消逝在时光当中,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传承。在旅游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应对新时期的旅游冲击,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重新定位,从而生成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形式,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

(三)民俗文化传承能够促进形成文化资源保护意识

民俗文化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具有变异性、传播性、稳定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对于外来游客具有极大吸引力,通过发展旅游活动能够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有效渠道。结合民俗文化发展生态旅游,能够唤醒当地居民的文化保护意识,对那些较为熟知的景色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认识到自然景观和传统民俗对于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自然形成一种资源文化保护意识。

三、旅游经济视野下探索活态传承民俗文化路径

(一)形成个性形象

结合市场中的客源特点、当地的特色和定位标准,建设兴安盟民俗村,通过农家乐的形式,将当地的民俗村建成为一个整体景观,从整体层面进行合理规划,融入多种旅游活动项目,比如留影纪念的拍照馆、手工制作作坊、参与当地的婚礼活动等,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活动[1]。通过设计梦回兴安盟、淡水湖留念、手工制作蒙古服饰等主题活动,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个性形象。

(二)建设体验平台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游客在出行的过程中通常比较希望拥有一个亲自参与工艺品制作的机会,而兴安盟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也应该主动为游客创造这种机会,比如可以带领游客进入兴安盟的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当中,引导游客手工创作蒙古首饰、马具等,对产品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设计多样化的参与活动,从而满足那些拥有民俗工艺兴趣的游客需求,鼓励游客主动创作,所有前来参观的游客都能够跟随工艺制作师傅学习,结合自身的喜好特点创作独具特色的工艺品[2]。同时在手工作坊内,还需要添加各种带有民俗特色的家具,比如带有当地风格的传统座椅、图书、杂志等,播放和兴安盟民俗文化相关的视频影像等。

(三)融入民族生活方式

可以将当地的特色婚礼作为旅游领域中的主打产品,引导游客参与其中,扮演各种角色。此外,还可以开发和当地礼仪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马文化相关的旅游活动。比如在婚礼活动中,游客可以亲身尝试角色扮演的樂趣,感受蒙古族音乐、服饰、饮食的魅力。在迎亲的过程中,游客可以自己骑马,跟随整个迎亲部队欣赏草原风光,体验骑马射箭活动,同时还可以亲自体验搭建蒙古包,了解当地的建筑文化。鼓励当地发展马奶节、那达慕等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

(四)打造文化品牌

在游客深入兴安盟体验当地的居民生活、感受其审美乐趣和饮食特征时,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当地民俗文化的影响。因此,兴安盟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明确的文化品牌,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引导农家乐所有人家全部参与到整个活动当中,当地村民不仅是经营者,同时还是角色扮演者,比如部分农户可以开设酒庄,推销当地的特色酒品;而部分农户开设饭庄,为游客制作当地的特色牛羊食品。通过对农家乐整体进行科学规划,将农家乐变成了一个缩小的社会,游客身处其中能够体会到一种和日常生活相反的乐趣,真正实现利用原生态景观来吸引游客,满足游客的身心发展需求,通过当地独具特色的魅力吸引外来游客,在游客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扩大传播范围。

四、促进民俗文化有效传承的建议措施

(一)准确定位民俗体验

避免出现仿造和雷同的问题,对兴安盟的各种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提取出其中独具特色、无法复制、无法超越的体验主题。比如汉蒙融合、蒙古包、奶食和肉食等,凸显兴安盟文化特色,找准自身定位,形成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少数民族聚集区域通常都拥有独属于自己的节日庆典,这也是和其他民族之间进行有效区分的主要特征,通过参与各种节庆活动,能够引导游客直接感受当地的民俗文化,参与到传统舞蹈、娱乐和体育活动当中,实现真正的娱乐观赏体验。在发展这种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政府的合理引导,结合市场导向功能扩展民俗旅游产品,传播当地旅游形象。

(二)利用信息技术传播民俗文化

针对兴安盟的民俗文化推出特色藏品、邮票、印刷品、小册子、杂志和期刊等物品,通过网络平台、杂志、报纸、电视和广告等方式进行全面宣传,或利用明星效应、人员推销和公共活动等形式宣传民俗文化,将兴安盟的趣味性特征、历史传说和多样性内容添加到网站介绍当中,或是播放各种民俗活动视频,开发民俗文化,通过宣传吸引游客和社会公众的目光,让广大游客能够爱上当地的民俗文化。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网络优势提高兴安盟旅游信息的畅通性,相关经营者需要学会经营网站,利用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平台开拓市场客源,免费WIFI应该成为一种基础标配。

(三)建设文化展示带

结合乡村旅游扶贫和建设美丽乡村等项目打造能够凸显当地民俗文化的展示带,大力发展旅游业,引领游客享受牛羊遍地、鸡鸣狗吠、炊烟袅袅的田园风光,感受农村的嫁娶风俗,体验当地的蒙古式婚礼和生活方式,建立能够体验民俗风情的文化区,促进游客深入当地生活感受民俗风情。创建美食文化街,汇聚兴安盟特色美食,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感受当地民俗文化。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秩序的基础上,游客可以融入当地生活,感受民俗文化独特魅力,通过民俗村的形式有效浓缩、仿制民俗资源,使游客在短时间内感受到文化精华。结合兴安盟当地的特色民俗、饮食文化建设非物质遗产传承的文化基地和交流中心,设置特色客栈、美食体验区,在展示带中还应该建造各种仿古建筑,还原北方传统民居样貌,赋予建筑一种浓厚的艺术韵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旅游不再是单纯的走马观花或拍照留念,在旅游过程中,人们更加期待风景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从而为游客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为此在旅游经济视野下,兴安盟应该为旅游经济和民俗文化搭建互相融合的平台,在旅游经济基礎上,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始终保持文化自信,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代世萤.民族文化主题公园“云南民族村”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2]马中亚.论毕节试验区水西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的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4(21):145-146.

作者简介:孙玉良(1977-),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

猜你喜欢
旅游经济文化传承
论生态文明格局下江西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中国城镇化发展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
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